智库型期刊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2021-12-08 01:19夏建立
科技智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智囊学术期刊智库

夏建立

摘  要:在党中央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取得迅速发展,部分学术期刊充分借鉴智库优势,向智库型期刊转型。文章以《科技智囊》杂志在向智库期刊转型过程中的理论与特色实践探索为研究基础,探究了智库期刊和智库型期刊的区别、智库型期刊的评价等。智库型期刊未来要成为智库的一分子,其发展的关键在于期刊的智库化转型。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1]按《意见》精神,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依主体大致可分为官方智库和社会智库两种,官方智库包括社科院和党校行政学院智库、高校智库、高端科技智库、企业(国有)智库,社会智库为非官方社会力量成立的经民政等有关部门承认的智库机构。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完善科技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种类型的智库在我国发展得如火如荼,智库型期刊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探索发展的。

目前,学术界尤其是期刊界有不少关于“智库期刊”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智库”和“期刊”两个维度来看,整体可以归纳为两种观点:其一,偏重于智库,认为智库期刊是智库的宣传、发声平台,是智库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媒介,现行的期刊评价体系未能囊括这种新型期刊,需要进行改革[2-3],其中还存在一种以智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智库期刊”,如《智库理论与实践》杂志;其二,偏重于期刊,认为智库期刊是学术期刊借助智库的优势、资源,促使期刊向智库方向转型[4-5],或与智库开展某种程度的协同发展[6-7]。

《科技智囊》杂志自2020年第1期起,开始探索向智库型期刊转型的路径,将自身定位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着力打造的新型高端智库型期刊,办刊宗旨为“科技为体,智囊为魂,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由于目前尚未有成熟的智库型期刊的经验可资借鉴,《科技智囊》在摸索中前进,基于具体办刊实践,杂志对智库型期刊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究。

一、理论探索

(一)智库型期刊的概念界定

智库期刊从属于智库,是智库的组成部分。智库的研究能力与传播能力是智库建设的一体两翼,智库发展需要“双轮驱动”。[8]智库期刊是智库的传播、发声平台,可以说是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全球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财经智库》,这些刊物承担了主办方的宣传、传播功能,是这些国家官方智库专家观点、资政献言的公开宣传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智库期刊是公开化的官方智库内参。智库期刊的智库属性大于期刊属性,是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体系自然与学术期刊存在种种不同。智库期刊与智库的属性相同,都聚焦战略咨询与公共决策,不是由学术期刊转型而来,而是为了满足智库宣传、传播功能的扩展需要产生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智库期刊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期刊,也不是期刊的发展方向,而是智库发展壮大的产物。

智库型期刊是期刊的智库化导向,智库的期刊化展示。智库型期刊首先是从属于学术期刊的,是一种带有智库特色的学术期刊。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出台的《关于开展第二批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可知,学术期刊要满足以下条件:办刊宗旨和业务范围以开展学术研究、发布学术创新成果、交流学术经验等为主,刊发文章以学术论文、文献(原创论文、述评、综述文章等)为主。[9]即形式上以学术论文和文献为主,宗旨和内容上以开展学术研究、发布学术创新成果为主。这意味着智库型期刊形式上要以学术论文和文献为主,只是其增加了期刊的智库化导向;不同于智库期刊以战略决策和资政献言为导向,智库型期刊要以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术研究为己任,要通过整合利用智库的资源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实现智库的期刊化展示。

(二)智库型期刊的特点

在微博、公众号、短视频等自媒体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一部分的当下,大量以广告收入等传统流量为支撑的大众性非学术期刊面临生存压力,不少期刊尝试向学术期刊转型。与此同时,学术期刊同样面临着期刊内部及社会进步带来的巨大压力,开始关注到走在时代前沿的智库,希望通过期刊的智库化转型缓解压力,智库型期刊主要借鉴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三大特点:前沿性、战略性、实用性。

1.前沿性

智庫重点关注前沿性领域,对重大问题提出发展对策。智库型期刊重点关注前沿性领域,针对学科所在前沿领域做出权威性、指导性解读,同时注重实效性,及时发声,将智库的优势、特色吸纳进期刊建设体系。

2.战略性

智库尤其是国家高端智库往往重点关注国际、国家重大战略,针对战略性问题,从公共政策和决策层面提出具体举措,以便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先发优势。智库型期刊重点关注战略性问题,无论“十四五”等国家战略规划,还是具体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对未来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战略性成为智库型期刊的底色。

3.实用性

实用性是智库区别于期刊最突出的特点,智库成果最终是要资政献言,提供决策咨询,化为具体举措;期刊是为了促进学术研究、学术发展。智库型期刊吸收了智库的实用性,增强学术文章的实践性、实用性,这类文章能更好地指导相关行业实践,促进社会进步。

(三)智库型期刊的评价

智库的归智库,期刊的归期刊。智库期刊从属于智库,其评价等可以纳入智库评价中,无须在现行的期刊评价体系中体现。智库型期刊本质上仍然属于学术期刊,只是期刊作出的智库化尝试,需要按照现行的期刊评价体系进行评价。2021年5月21日发布、2021年12月1日即将实施的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GB/T 40108—2021),将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主要分为吸引力、影响力、管理力三部分。[10]期刊向智库化转型对其吸引力、影响力、管理力三部分都存在某种程度的提升。

1.吸引力方面

吸引力评价指标中的“学术声誉”是评价客体在学术共同体中的地位,主要表现为国家级奖励、省部级奖励和期刊论文获奖;论文情况指标中有“基金论文比”。智库型期刊将重点放在关注战略决策和公共政策,自然更易获得政府部门的奖励、表彰与相关基金项目的支持。

2.影响力方面

社会影响力指标是期刊论文对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学术共同体的影响情况。智库型期刊可以明显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不仅可以提升期刊的发行量和网络传播力的网络显示度,而且可以影响决策,真正让学者可以学有所用,通过在智库型期刊上刊文,指导相关领域实践。

3.管理力方面

管理力中的价值导向指标对应的是期刊内容舆论导向,传播先进文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智库型期刊重点关注战略性前沿性问题,就重大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发声,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在此项指标中会有较好体现。

二、实践探索

《科技智囊》在杂志社办刊实践过程中,从各个角度不断探索学术期刊向智库型期刊的转型路径。

(一)实践旨归

实践旨归是智库型期刊区别于其他学术期刊最突出的特点。《科技智囊》虽然主体刊发的是学术论文,但对论文的要求与传统期刊不同:论文必须以实践为旨归,即问题导向,必须聚焦指导实践、解决问题,而所谓问题和实践不是作者所在领域、行业的具体问题,要具有普遍性,最终要上升到管理者层面,落脚到具体建议、举措;文章要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不仅仅是学术层面的交流,文章形式上多为“启示”“建议”“对策”等,内容与决策相关。

针对原有纯粹学术性探究的文章,编辑部从智库型期刊的建设出发,积极引导作者在原有论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学理性或具体行业领域的问题探究是第一步,以此为基础,体察行业普遍问题,站在管理者的视角应当如何解决类似问题,提出响应的决策建议、政策方向等。学者来自一线,对国家重大战略、方针、政策的实施情况有最直观的感受,编辑部引导作者将这种基层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从具体到抽象,再将这种理论指导实践,从抽象再到具体实践,从而完成理论的升华。

(二)形式灵活

為了充分吸纳智库特点,避免“因形废食”,《科技智囊》杂志在保持主体部分为学术论文的前提下,开设了“智库研究”“智库报告”“大事记”“科技时评”“科技前沿”“思想引领”等栏目。

“智库研究”栏目,充分吸纳借鉴了智库专报特点。该栏目刊载的文章突出问题导向,不拘泥于学术论文格式,聚焦社会热点问题,提出最优解决方案。同时,该栏目的增设使《科技智囊》杂志在稿源层面也得到较大扩展,智库专报往往是各级智库机构为服务对象提供的决策参考,一方面具有决策层面的参考意义,另一方面其多为内参性质,将其刊发出来不影响原文件的使用,同时又为期刊拓展了稿源,可谓一举多得。“智库报告”栏目,主要刊发智库研究机构在自己擅长领域的前沿性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刊发,尽量保持报告原貌。“大事记”“科技时评”等栏目借鉴智库快速反应的能力,针对科技界最新的动态发表具有指引性、权威性的解读。

(三)战略前沿

《科技智囊》定位为科技领域的智库型期刊,借鉴智库战略性、前沿性特点,关注科技领域相关的科技政策与管理、科技与社会,紧跟党中央和国家步伐,积极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问题、重大理论实践热点问题等,开设了反映相关问题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专题”“公共治理与安全”“区域协调与创新”等相关栏目,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家号召,对战略性、前沿性问题进行探究,为科技及国家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同时,杂志吸取智库时效性强的优点,及时对当月科技领域或党和国家发生重要事件做出反应,将学术热点和时政热点相结合,通过“科技时评”等一些新设栏目及时跟踪跟进科技类智库关注的前沿动态。

(四)原创数据集

《科技智囊》在向智库型期刊转型的过程中,也尝试借鉴智库机构的研究能力作出自己的原创数据集。限于自身科研能力,编辑部很难进行纯原创的科研攻关,选择了以汇编、摘编的方式,按照自己策划的线索重新梳理、遴选,在他人原创数据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原创数据集。例如,2021年第1期中,编辑部编写了《2021十大科技前沿趋势》,即参考腾讯研究院、阿里达摩院等8家机构关于2021年科技前沿趋势的研究,由相关专家和编辑部共同确定了新的十大科技前沿趋势,成为自己的原创数据集,《2021十大科技前沿趋势》的互联网转发等传播浏览量突破5万人次。[11]2021年第7期中,编辑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结合自身科技智库型期刊的定位,从权威出版物中遴选摘编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几代领导人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即《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关于科学技术论述摘编》,形成自己的原创数据集。[12]

三、智库型期刊的未来发展

(一)智库型期刊是学术期刊的“经世致用”

智库型期刊将学术期刊中涉及战略性、前沿性、实用性的部分放大、突出,进行智库化应用,扩大期刊的社会影响力,使学术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读者服务,实现学术的经世致用。

(二)智库型期刊未来的发展关键在期刊的智库化转型

智库化意味着智库型期刊的内容向智库化转型,对外积极加强与国内外高端智库的合作。所有的学术期刊要成为行业标杆,源源不断的优质稿源是必不可少的,不然即便栏目策划做得再好也是无源之水,不可持续。智库拥有行业内顶尖的研究团队,于期刊而言是大量优质作者的集中地,智库型期刊可以采取灵活的形式吸收智库研究成果,如智库专报、智库报告的期刊化转化等。期刊的智库化转型一方面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期刊优质稿源匮乏的难题,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期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保持学术上的前沿性,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到祖国的大地上。

(三)明确期刊定位至关重要

智庫型期刊未来发展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期刊定位,智库型期刊本质是期刊的智库化,期刊本身的东西不能丢,而且要优化组合、强强联合。智库型期刊要成为智库的一分子。成为智库的一分子不是成为智库期刊,因为智库期刊只是为个别智库服务,智库型期刊要成为普遍意义上的智库的参与者,积极为官方智库、社会智库、企业智库等服务,成为智库理论思想交流和发声的地方,将优质的思想资源引入期刊界。

智库型期刊是随着智库大潮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期刊发展方向,未来该如何发展,从理论到实践,各个层面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科技智囊》是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期刊建设,必然存在诸多不足,相信未来随着更多期刊界同仁的探索,智库型期刊会逐渐走向成熟,也期望文章可以抛砖引玉,使更多办刊人加入智库型期刊的探索中。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EB/OL].(2015-01-20)[2021-08-03].http://www.gov.cn/zhengce/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

[2] 沈家文.加快期刊评价体系改革,促进中国智库刊物发展——智库期刊评价体系研讨会综述[J].全球化,2015(07):115-118.

[3] 杨柳春,刘天星,郭雨齐.中国智库期刊的兴起与未来展望[J].科技与出版,2017(01):24-29.

[4] 徐雅雯,胡浩志.新时代下学术期刊功能的转变:构建新型智库期刊[J].出版科学,2018,26(03):40-44.

[5] 刘平.学术期刊服务智库建设的路径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9(07):143-147.

[6] 黄江华,冷怀明.学术期刊与新型智库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破解之道[J].编辑学报,2019,31(06):647-650.

[7] 贺嫁姿.学术期刊与智库建设的协同创新[J].出版发行研究,2017(02):59-62.

[8] 吴亮,夏宇,马岩.媒体融合发展对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路径研究[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08):879-887.

[9]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EB/OL].(2017-02-06)[2021-08-04].http://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1576.shtml.

[10]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R].2021-05-21,GB/T 40108—2021.

[11] 《科技智囊》编辑部.2021十大科技前沿趋势[J].科技智囊,2021(01):5-9.

[12] 《科技智囊》编辑部.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关于科学技术论述摘编[J].科技智囊,2021(07):1-17.

猜你喜欢
智囊学术期刊智库
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发展探讨
黄守宏:总理的“首席智囊”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
总局首次开展学术期刊资质审核认定
近期中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
中国知名官方智库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