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李凭箜篌引》的艺术想象魅力

2021-12-08 04:50丁国锋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箜篌李贺奇特

丁国锋

韩娥鬻歌假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嵇康善琴,一曲《广陵散》动人心魄,闻者悲泣。许和子慧美善歌,喉转一声,响传九陌。盛唐音乐家云集,李凭以善弹箜篌闻名。他的箜篌演奏尤具盛名,无人能敌。在李贺的诗中,李凭的箜篌音响清脆如同美玉击碎,动听如凤凰鸣叫;能令白云团团聚起,能让娥皇女英落泪,让九天素女满腔忧愁;能令吴刚彻夜不眠,能令玉兔驻足聆听,甚至感动天帝。

一、李贺生平及诗歌整体特色

李贺,字长吉,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三乡公社境内)人。他的家族虽属皇室后裔,但支远流疏,家境清寒。二十岁时,李贺参加河南府试,成绩优异。但是因为其父名曰晋肃,“晋”与“进”同音,在举进士時,被人责为犯父名讳,于是被取消了考试资格。此后,他虽然在京城做了太常寺掌管祭礼仪的小官奉礼郎,然而终因官卑职低,三年后就托病辞官,返回故乡。

李贺的诗歌之路可以说是苦吟疾书,呕心沥血。尽管他一生短暂,但却为后世留下了二百三十多首诗歌。他的诗在艺术上独树一帜,继承了《楚辞》浪漫主义的精髓,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意象新颖、语言瑰丽。陆放翁评之:“贺诗如百家锦衲,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新唐书》中说,李贺的语言,总是响落天外,高深莫测,“当时无能效者”。明朝王世贞说,李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足以力证李贺的诗歌奇特,奇特到旁人无法模仿的地步。

在诗歌高度繁荣的唐朝黄金时代,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王维被称为“诗佛”,李贺则被称为“诗鬼”。[1]

李贺的“诗鬼”之称可能源自于他的诗歌题材意象不离鬼神;他的诗歌结构,奔腾跳跃、不合常规;他的诗歌语言,生硬险怪,“鬼斧神工”。

李贺的诗,如日光下的琉璃瓦,远远望去已使人眼花缭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时间细细玩味,又能感受到与同时代其他诗人截然不同的新奇。其结构之奇,所选意象之异,另辟蹊径的描写,不论选字、造句、谋篇,都有其峭拔、新奇处。如,“细露湿团红,寒香解夜醉。“(《石城晓》)嗅觉转为触觉,使香味有了寒气;“春柳南陌态,冷托寒露姿。”(《花游曲》)视觉转为触觉,充满生机的春花也让人感觉到清冷凄楚。“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江楼曲》)才值一年的春夏之交,但芙蓉花却已经凋谢老去,可谓人生苦短,韶华易逝,物与人一般同样经历着喜怒哀乐。这是李贺独特的艺术个性,通过艺术想象的手法与超现实主义跨越时空地相互共鸣,将各种奇异的意象组合起来,产生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李凭箜篌引》诗意解析

《李凭箜篌引》,是一首描绘拥有高超演奏技艺的箜篌演奏者李凭用箜篌弹奏乐曲情景的浪漫主义诗篇。“吴丝蜀桐张高秋”,是交待李凭所弹的乐器的产地。据传吴丝蜀桐,是制作琴瑟一类乐器的上乘材料。“高秋”,是点明弹奏乐曲的时间,即暮秋九月。“空山凝云颓不流”一句是刻画景物对琴声的反应——飘飞的云彩听后,为其声震动,凝聚在一起不再流动。“江娥啼竹素女愁”,是写神女听到琴声后的反应,听后悲彻心扉,满腹愁肠,泣不成声。

在开篇时,诗人便通过化用两个神话传说,极力渲染操琴者琴艺的高超绝妙。据说曾经舜帝南巡时死于苍梧,其妃子娥皇、女英闻之痛哭流涕,泪洒青竹,竹子尽数染成斑点。[2]哭后投湘江而死,后化为女神。江娥,亦唤湘娥,又名湘夫人。素女则是传说中善鼓瑟的神女。

李凭的琴声不仅能感动景色,更能动神,琴音之高妙,也不言自明。这两句从侧面描绘出操琴人所弹乐曲的高超技巧。通过李贺的想象,李凭的琴音能让景情交融,甚至能让人神共感、曲透肺腑。

“李凭中国弹箜篌”,此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接着,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乐声感人至深的力量,状比出音乐的美妙景象。乐声的层次感十足,既有清脆之处,如同昆仑山的美玉破碎的叮当坠地之声;又有激越之处,如同山中凤凰展开羽扇呜鸣之声;又有悲凉之处,能令荷花流下泪珠;又有欢乐向上之处,能令香兰之花吐露芬芳露出欢颜。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通过错感(感官的交错),自声音中看出形象,颜色中体会声音,这是诗人才情敏锐的体现,也是李贺之诗要字斟句酌不可空过的特征。用非生命体来比喻形容出李凭所弹曲调的优美、动听,不落前人窠臼,既生动又形象。而之后“二十三丝动紫皇”两句,则采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形容李凭所弹箜篌的声音的神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由乐声联想到淅沥的秋雨,由秋雨又联想到天漏,由天漏联想到女娲补天处之石破,翻空作奇,运用大胆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融合优美的神话传说故事意象,来暗喻音乐的激越高昂。这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和韩愈《听颖师弹琴》中的“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有异曲同工之妙。神山神妪指成夫人——传说中是一位晋代兖州弹箜篌的好手。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令老鱼也跳波瘦蛟舞。后两句既是写李凭琴艺的高超,也是写乐声的委婉柔和、欢悦清新。

最后“吴质不眠依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再度运用神话意象,来烘托李凭琴声的引人入胜、出神入化。

三、奇特瑰丽的想象特点

古人在谈到想象时曾说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陆机:(《文赋》),以及“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想象在诗歌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诗歌的灵魂。

李贺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样的创作理念,通过大胆奇特的联想与想象,虚中藏实,构思缜密,表面想象石破天惊却仍能做到内里逻辑严丝合缝,想象奇特、情化自然,给予读者启发与玩味的空间。

李贺在本诗大量地运用想象艺术手法,营造出了一个自由奔放、奇幻浪漫甚至是绮丽瑰怪的艺术境界。[3]诗人从地上想到天上,从人间想到神仙,从人类想到水族、禽鸟,运用奇特瑰丽的意象营造及想象手法,创新出多重景物、植物、神话人物对音乐的反应,侧写出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曲艺。笔墨不着一字,却让人仿佛能亲耳听到音乐之美妙,能实地感受到音乐的不同凡响。

诗中凤凰呜鸣、美玉破碎、荷花饮泣、香兰含笑等是李贺将自己内心的情感、独特的艺术想象投射到自然景物上,从大自然取物联想使客观景物人格化,进行的艺术欣赏与再创作。在李贺的笔下,有生命的动物与无生命的自然景物都带上了人的情感,为音乐所吸引,为音乐所触动,借此从侧面反映出李凭技艺的高超与箜篌的美妙动听。李贺超凡的艺术想象力与真实的自然景物相融,通过种种奇特的想象,表面是在写李凭弹奏的箜篌,实质是借此传达自己心中神秘的体验。

除此之外,他的作品中大胆引用神话传说故事,并在神话传说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极具创造力的艺术想象虚构出超越现实的场景、时间或人物的情感活动,湘女落泪、女娲补天、琴惊神妪、老鱼跳波等神话人物的运用,使得虚拟之景的描绘却言之可信,自成一派的风格将抽象的感觉与思想借助想象的力量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使之可观可感。

唐代描摹声音的诗歌中,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皆属名篇。清人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云:“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而令李诗区别于其它作品的是,他的诗作语言更加鬼斧神工,想象更加奇特瑰丽。这首诗歌通篇借助鬼神意象,表面似乎在描写李凭的绝妙艺术,全篇不断运用移觉通感,描绘音乐美感;实则由现实飞跃到想象世界,想象奇特形象鲜明,无论是在面对神话世界、历史人物,还是面对自然世界与现实生活,都充满了跳脱的瑰怪想象,洋溢着诗人的浪漫主义色彩。

古典诗词是浓缩的语言艺术,像一幅唯美的山水画卷缓缓展开在世人眼前。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想象,就如别林斯基所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够得到完成。”

参考文献:

[1]张萍.止之于有穷 流之于无止——品读《李凭箜篌引》中的音乐描写[J].中学语文,2020(27):48-50.

[2]尹富刚.冷如秋霜,艳如桃李——从《李凭箜篌引》浅析李贺诗歌风格特点[J].高考,2020(32):120.

[3]林斌.摹音至文 自得风流——摹音诗歌对比鉴赏模式的教学尝试[J].甘肃教育,2020(12):153.

丁國锋,浙江省杭州钱塘新区义蓬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箜篌李贺奇特
箜篌城
鬼才李贺
奇特的蘑菇
奇特的“飘带”
一张奇特的脸
李贺的诗不合逻辑?(上)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比较分析
诗鬼李贺
竖琴与箜篌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