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少儿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2021-12-08 05:08何柯思慧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鲁迅写作能力作文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斯奈比特在其著作《大趋势》中曾断言:“在这个文字愈来愈密集的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读写技巧。”少儿时期,是人生重要的学习起始阶段,因而,培养少儿较强的写作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乃至整个人生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学生视写作为畏途,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比比皆是。那么,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少儿的写作兴趣,提高少儿的写作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树立起写作的信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1]因此,要提高少儿的写作能力,首先关键的一步,是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根据少儿的心理、性格特点,循序渐进地让他们爱上作文。

学生惧怕作文,写不好作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明白“写作”的真实含义,从而对作文有一种恐惧的心理。少儿学习的课文也好,阅读的课外书籍也好,都是经典诗文,他们以为“作文”就是写这样的文章,但以他们的经历、认识、水平,怎么可能写的出来?又怎么可能不望作文而生畏?写作其实就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实现交流的一种方式。人们的年龄、性格、性别、生活方式等的不同,他们写的东西自然也不一样。就少儿而言,只要真实地记述了他认为有趣、有意义的人和事,真实地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就是在“写作”。如新生入学,进入新的校园,认识了新的老师、同学,他们会遇到新鲜有趣的人和事,晚上回家可能会兴高采烈绘声绘色地告诉父母,谈见闻和感受,如果用笔把说的话写出来就是写作。写作就和平常说话一样,只不过用笔说话。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还会怕写作吗?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日常生活中不少学生能说会道,说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哈哈大笑,可写作文他们却往往无从下笔。既然写作就是说话——用笔说话,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少儿先说后写,先让他们说,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再引导他们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呢?实践证明,先说后写,以说促写确实是提高少儿写作兴趣和能力的一个好的方法。我们只有激发了少儿的写作兴趣,学生才能真正喜欢上写作。

二、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的素材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可见在鲁迅的写作理念中,观察是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的。事实上,包括鲁迅在内,几乎所有作家的作品以及优秀的学生作文,都是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少儿要提高作文能力,就必须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很多学生觉得,学校的生活单一,平淡无奇,写起作文来感觉没有东西可写,只能胡编乱造一气,虚假、表面、平庸,根本的原因就是不会观察。套用“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日常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素材,而是我们不细心观察丰富多彩的生活,对很多有意思、有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熟视无睹。“戴嵩画牛”中小儿能发现名画“斗牛”的错误,是因为他熟悉牛,牛打斗时尾巴是夹在两腿之间用力,而不是翘起来的。这就是他日常细心观察中的结果。同理,我们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着许多值得我们观察、发现、体味的东西。老师与老师,同学与同学,因年龄、性别、个性等的不同,他们的穿着、言行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春天的校园和秋天的校园不相同;课间休息时,教室的前排和后排群体表现不同;上学、放学路上遇到的季节、天气、人事不同;爸爸妈妈爱你的方式不同;每次考试不同的结果,你的心理、情绪也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观察不是停留在表面看看而已,要想真正学会观察还须注意几点:第一,抓住特点、个性。任何一个人和事物都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的个性特征,每个人的长相、气质、性格、言语行动等都有其特别之处,哪怕一棵小草、一片云、一阵风也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尤其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之下,这些特征就表现得更加分明。我们观察的时候,重点就要注意他们的“不同之处”。而抓住特点、个性并表現他们,一个好的方法就是比较,有比较才分明,才突出。老舍写《济南的冬天》,就比较了北平、伦敦和热带三个地方,从而很鲜明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响晴”的特点。

第二运用联想、想象。我们观察人和事物,哪怕再细心,也只能看到表面的东西,是“此时此地”的,而深层次的东西,如心理、原因等看不到,至少是当时看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放飞想象翅膀。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前一句是看到的,后一句则是联想、想象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女孩在寒冷的年夜卖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的火柴,最后被冻死了,这些是可以看见的,而划第一根火柴觉得自己坐在火炉前,划第二根仿佛看见烤鹅,划第三根觉得自己坐在圣诞树下,划第四根仿佛看见奶奶,最后点燃一大把仿佛奶奶抱着她走了……这些心理活动都是想象出来的。

第三,积极思考。思考是观察的较高的层次和境界,它使得我们的观察更细致,更深入,也更有意义。没有思考的观察,是浅层的、表面化的观察,没有思考的写作也是肤浅的、表面化写作。思考与联想、想象紧密相连的,我们观察人物、事物可想想原因,过程,结果等,可联系我们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一下,心里问问为什么?会怎么样?于谦见到石灰,写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山在人间”。是他对人格理想思考的结果。鲁迅“我翻开历史一查,……满篇都写着吃人二字”。是他观察众多“不幸”的人后,对中国封建社会思考的结果。我们少儿可能达不到这些名家思考的高度,但你看到妈妈的白发是否想到妈妈的辛劳和母爱?你看到同学学习的优秀,是否想到有努力就有收获?你看到大雨中工作的交警,是否为他们的敬业和付出而感动……有思考,文章才能平中见奇,才能写出深度。

三、广泛阅读,夯实写作的基础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水平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的是得益于课外阅读。”写作亦是如此。中外很多名家都谈到阅读在他们创作中的重要作用。鲁迅先生就曾说,他的小说创作,“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2]少儿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多读,通过读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不然即使你善于观察,有兴趣写,却不一定写出满意的作品来。

朱自清的《春》运用一系列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通过对春草、春风、春雨的形象描绘,把抽象的春表现的生机勃勃,具体可感;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通过细节的细致准确的描写,把当年天津卫的一群人刻画的活灵活现,如在目前……这些作品在突出主题,刻画人物,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发挥想象等方面,都给我们展示了很好的范例。我们如果真正做到认真、广泛的阅读,我们还会担心写不好作文?

阅读是有益的活动,虽说“开卷有益”,但阅读还需选择,尤其在当今的网络时代。阅读的首选是经典。经典具有典型性、权威性,是经久不衰的完美的作品,是“最有价值的书”。著名作家王蒙强调,“读书要趁早,要超前读书,多读经典”。当然,就少儿而言阅读经典,应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幼儿园至小学,初中,大致遵循一个顺序:绘本读物、童话作品、儿童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等,逐步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第二,读自己喜欢的心仪的作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人因性格、爱好的不同,阅读的选择也有不同。老师、家长要尊重少儿的个性化选择,孩子读自己喜爱的作品,这种读是自动的,投入的,收获也肯定是大的。當然,个性化阅读的前提是,所选作品必须是经典作品和优秀作品。第三,读些同龄人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作者年龄与他们相近,所写题材他们也较为熟悉,(他们平时甚至也写过),写作水平与他们也相距不大,从感情上来说,他们也感到亲切亲近。因而,读读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更容易使少儿在写作中得到借鉴,受到启发,并增强信心,提高水平。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3]书读多了,那么“吸收”的效果肯定是好的,“倾吐”的能力自然也就强了。

我们要根据少儿的特殊性,积极探索少儿写作的方方面面,真正抓住少儿作文的独特性,真正提高少儿的写作能力,提升少儿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鲁迅.鲁迅精选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03.1.

[3]叶圣陶.好读书而求甚解·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9.

何柯思慧,湖北长江职业学院文化教育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鲁迅写作能力作文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鲁迅《自嘲》句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