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导”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运用策略探讨

2021-12-08 07:13吴爱仙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

吴爱仙

摘要:“三导”的概念包括,引导学生学习,激励他们去发现课内外问题,并最后加以练习。将“三导”模式应用于课堂建构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在上课之前,教师带领学生展开与预习工作,同时在上课环节中点拨和启发学生让他们大胆提问,更需要在课程结束之后,给学生布置对应的练习题巩固课堂知识。

对该校的五年级小学数学课程进行实际调查,探寻“三导”数学课堂在该校实际运用中获得的成功与不足,打造小学高年级教学的高效率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导”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和运用

引言:随着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的目标设定和模式,都相对应的发生了改变。教师应该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转变教学课堂,遵循课改原则,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引入“三导”教学模式在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中,这不仅是教师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深造,更能带动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以及落实我国素质教育政策。

一、“三导”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课堂反馈是双边机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也是教和学的过程体现和客观存有。特别是课堂中:如果教师仅仅将课本上生硬的知识单方面的传输给学生,却不在意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那么这样的教学课堂可以说是失败的。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创造有利条件,迅速接收到学生的信息来进行双向互动,及时对既定的教学设计进行调节,才能更具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策略性指导,课堂反馈的效果也越显著,这对于加强高年级小学数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三导”课堂建立和理论依据

将“三导”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建立一套全新的课堂体系,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有着丰富的观察和互相交流的活动,还会让学生们进行动手实验和自行验证数学知识的活动,因而“三导”的教学过程也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体现他们的个性化。

三、“三导”课堂教学模式实例

(一)导学

《因数和倍数》导学部分,学生需要依据导学部分的提纲开展相应的自学活动,教师在学生已经完成预习之后再针对性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导学。师:课前我们先一起来玩一个找好朋友的小游戏。师:你的好朋友是谁,有几个?老师来猜猜,师:那我能对你不认识的3位同学说,你们是好朋友吗?预设生:不能。因为并不是所有人的好朋友。师:也就是说我们说好朋友关系时一定要说谁是谁的好朋友。师:在我们数学的王国里,数与数之间也存在像这样相互依存的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学习有这样相互依存的关系的数。

教学过程:动手动脑,自学互学

用自己准备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摆法,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表达,自己的拼摆方法,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4×3=12                                                 

6×2=12

根據图(1)4×3=12,4和3都是12的因数,12是4和3的倍数。

根据图(2)6×2=12,6和2都是12的因数,12是6和2的倍数

在学生自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着重进行关注,与此同时,有效的对他们尽心个性化指导。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收集起来,并在备课的过程中优化预设,之后,组织学生对课堂预设和生成的问题展开及时的处理。

(二)导疑

在导学部分过后,教师不能立即就对学生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而是应该迫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教师可以在《因数和倍数》中设置一些问题,比如:

(1)根据已学的方法怎样找出36的所有因数,首先找出36是由哪两个数相乘的积得到的?

1×36=36 2×18=36 3×12=36 4×9=36 6×6=36

因此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2)跟据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得解用除法算式找出36的因数么?

36÷1=36 36÷2=18 36÷3=12 36÷4=9 36÷6=6

因为被除数=除数×商,因此用除法算式也能找出36的因数,

即:(1、2、3、4、6、9、12、18、36)

(3)为了不遗漏,不重复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要有条理的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依次写出来。

而学生也需要通过教师所创设出来的问题,或者课堂中所生成的问题作为突破点,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的方式,在学习和交流讨论中进行质疑学习。

(三)导练

用于知识巩固运用导练,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习目标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和训练,以此来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设计练习游戏,比如:

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因为5×8=40,那么5和8是40的因数,40是5和8的倍数。()

2、因为a÷b=c(a、b、c都不为0),那么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c是a的倍数,也是b的倍数。()

3、因为12×4=48,那么12和4都是因数,48是倍数。()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在挖掘学生知识的易错点后,要注意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不同学习发展程度。教师需要设计灵活、有针对性的试题,并在督促学生及时完成相应测试时,采用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在完成教学任务中,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不同的任务分工,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总结评价:

今天通过学习了()和()的意义,我已经知道了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如:5×4=20,我们只能说()是()的因数,()是()和()的倍数,绝不能简单的说5和4是因数,20是倍数。我还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且掌握了它们的特征。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的,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它();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最大的倍数是()。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对同学的了解,更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三导”课堂反馈

“三导”教学模式从一开始到目前被多数教师认可,充分证明它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潜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模型。极大地促进了“教与学”,同时解放了教师,使教师的教学发挥应有的价值。老师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设置情境。大多数教师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学习比学习更重要。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高。课堂上的老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仍少部分教师缺乏理论指导,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够长期坚持进行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目,在布置课堂练习时缺乏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对练习的设计只停留在知道、题目表面的层面,而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去设计,迫于压力不得不这么做,最后收效甚微。

五、结语

总之,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价值。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让学生有效学习,就必须以数学的特点为出發点,以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前提,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还需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质疑和训练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智慧课堂的创新建设中加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沈银大.关于“四自”课堂结构的策略研究——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08):36-37.

[2]刘月兰.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策略[J].小学时代,2019(26):58-59.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规避“男生危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