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生产视域下景德镇陶瓷文化演进与传承研究

2021-12-09 16:23
陶瓷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理论

余 斌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333001)

0 引言

研究陶瓷的成果颇为丰富,史料上见于各朝代的记述、史志、专著等,多从器物、工艺、工序、赏鉴及历史考据上记载和研究陶瓷。及至近代,西方各种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东渐,考古学、材料学、美学、艺术理论、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等等诸学科进入陶瓷的研究领域,形成一大批研究成果,对中国陶瓷各种形式的研究逐渐深入并细化出一系列专业方向,如中国陶瓷史、陶瓷艺术、陶瓷美学、陶瓷材料、陶瓷工艺等。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内学界对文化研究的兴起和人类学的介入,从文化层面研究景德镇陶瓷得以渐次展开。方李莉从景德镇民窑的田野考察入手[1],以艺术人类学视角观察分析中国陶瓷文化[2];詹嘉研究中国陶瓷文化对国外文化的影响[3],并从文化地理学视角研究景德镇传统制瓷文化景观[4];陈雨前主编的《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展现陶瓷文化在景德镇一地发展的全貌。

进入21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带一路”的热兴提升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的国际视野,从全球文化视角审视中国陶瓷文化的表现,思考保护与利用中国陶瓷文化的路径[5]。符号学引入陶瓷艺术研究则为陶瓷文化的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和空间[6]。

1 空间生产理论的兴起与引入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列斐伏尔,他的一些思想很早就传入了国内学界。20 世纪50 年代,国内学者就译介了他的一些美学和哲学著作,并认为列斐伏尔将美学和艺术当作消除资本主义异化现象的策略,完善了马克思的资本批判。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思想的研究热情日益高涨,涌现了一批专门研究日常生活的学者及著作。例如,刘怀玉阐释了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的演变历程及空间转向[7],吴宁论述了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的相关范畴和基本观念[8]。

空间生产理论对国内学界产生影响发端于20 世纪90 年代。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9]一书的英译本(1991)的出版引发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空间转向”,深刻影响了城市学、文化学、社会学、地理学等领域的理论研究,这一风潮也随之进入国内,国内学界起初对空间生产理论的考察大多在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零散介绍。进入21 世纪以来,空间生产理论进入城市学、建筑学、规划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领域中,并开始关注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当代价值,国内学者对“空间生产”考察的视角也日益多元。形成了在空间的生产理论引介、研究及在运用空间生产理论的工具化应用等方面的学者群体。在台湾地区,夏铸九、王志宏等学者从1980年代就开始翻译和引介了空间的生产理论的著作(《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1988),并编写、推动了台湾学界对空间生产的研究(《空间、历史与社会:论文选(1987~1992)》,1993)。这些动向也被通过人文地理学研究陶瓷文化的学者所关注,并通过空间的生产理论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10.11]。

在西方,安东尼·吉登斯、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迈克·布朗、米歇尔·福柯等从文化学视角考察空间的生产理论。布朗从文化学角度解读地理空间,在《文化地理学》中,他详尽考察了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并把文化看作日常生活情境中可测量的现实因素。福柯注重从人类文化史视角审视空间生产过程及其矛盾。詹姆逊认为,列斐伏尔指出了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机制,并凭借历史辩证法的分析方法,反思人类社会环境与历史文化的互动关系。哈维则指出,空间范畴是和文化观念紧紧捆绑于一起的[12]。近年来,西方学界对于空间的生产理论的方法论的应用研究凸显,如:柏尔佐的《破碎的达卡: 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分析日常生活》(2009),艾德索的《节奏地理学:自然、地方、移动性与身体》(2010),弗拉泽的《亨利列斐伏尔与西班牙城市经验》(2013),米戴尔腾的《列斐伏尔与教育: 空间、历史与理论》(2013),艾迪乐兰代的《理解城市:列斐伏尔与城市研究》(2014),柯尔曼的《列斐伏尔的建筑师读本》(2014)。

2 空间生产理论研究陶瓷文化的价值分析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理论引发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折射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独特的社会批判理论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历史观在分析和回答当代社会现实与理论问题上的坚强韧性和巨大潜力。运用空间生产与批判理论分析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一是从“社会-空间”的研究视角观察,空间是社会产物,文化也是如此,空间生产的视角研究把景德镇陶瓷文化从器物、艺术风格、工艺、制度等“空间中的文化生产”研究转向“空间的文化生产”(文化的空间性,历时性与共时性统一),是时间和空间辩证统一下对文化的社会的考察和批判研究,是把时间和历史统一到空间中,建立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空间”地生命和历史思辨。二是关注景德镇陶瓷文化在都市化、工业化的现代社会空间,面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空间的抽象化与符号化、景观化与碎片化的现实以及权力与资本对空间的占领等现代性问题的表现,从社会空间批判角度思考景德镇陶瓷文化走向现代日常生活的价值意义。

景德镇陶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载体、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景德镇陶瓷文化很早就走向世界,也曾经对西方文化、艺术产生重要影响。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空间生产与批判研究必须解决现实问题。自欧洲、日本等国家掌握制瓷技术以来,景德镇陶瓷文化的魅力与影响力不断下降,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陶瓷的制作技术逐渐落后,艺术表现上也在传统与西方的交织、碰撞下踟蹰彷徨。现代社会中,陶瓷文化在人们日常私人生活空间出现的机会越来越少,在博物馆、文化景区、电视媒体、商业街区、装饰设计等公共空间中展现的时间越来越多,中国陶瓷文化在走向抽象的道路上。对陶瓷文化的空间生产研究与批判在于解答使其如何走出异化的生存状态,解决陶瓷文化建构的抽象空间和矛盾性空间带来的概念化、均质化、功能化、符号化、体制化、等级化、资本化等问题,为中国陶瓷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鲜活地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在现代时空中何以生存与发展找寻路径。

3 从生产到生活:陶瓷文化空间的生产

如同马克思社会地理解某种事实或现象一般,列菲伏尔也强调社会地、历史地理解和把握空间。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空间生产研究,关键不是考察文化的形式、样貌,而是要从空间的视角具体地考察中国陶瓷文化包含的社会内容,将其放置在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形态、社会实践、历史主体、社会变革等诸多范畴内加以审视。从研究中国陶瓷文化的空间所有关系、占有关系、使用关系、交换关系,空间的生产实践和控制方式,空间的生产到再生产的动力机制等方向阐释其空间的生产逻辑、机制与途径。

“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马克思),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空间生产研究,要从历史过程中探寻其演进过程,同时要在现实生活中探究其空间机制。在漫长的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中,陶瓷为景德镇人提供了谋生,或者说生存的可能,是经济的、商品化的存在,城市因陶瓷产业出现、发展、兴盛,城市基于陶瓷诞生,是生产的空间,同时城市是生活的空间,空间中的陶瓷文化集生产和生活交织一起,创造和不断改变空间的过程产生了制度、行帮、方言术语、饮食、习俗、信仰等文化现象。

历史地观察景德镇陶瓷文化,在进入近现代之前的大部分历史时期,日常生活是从属于陶瓷生产的,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日常生活是陶瓷生产的剩余物,日常生活不像陶瓷生产一样通过社会劳动创造交换价值,它在节庆、娱乐、休息的生活这种非劳动活动中享受使用价值。而进入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非劳动时间构成了社会时间的一部分,日常生活的非劳动活动成为现代经济的一部分,它通过消费活动创造剩余价值和经济产品,形成出休闲、旅游、文化等陶瓷新兴产业。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空间变迁在从生产力、政治权力、意识形态(审美意识)、经贸情况、艺术风格等多元维度考察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化、都市化、工业化、资本化、国家性质、政治权力等现代社会组织方式和消费主义的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重塑了空间生产的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变化,近现代中国陶瓷文化的空间形态也呈现出由陶瓷手工业文化空间到现代工业城镇文化空间的变迁。在变迁过程中,近现代以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转变是推动中国陶瓷文化的空间再生产和空间变迁的根本动力。在现代化进程中,景德镇从传统手工业城镇向现代都市转变,空间形态的变化造成文化根植土壤的变异,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演化与传承路径遭遇大的转折。以景德镇御窑厂为例,在历史上,御窑厂的官窑文化形成了相较于其他民间作坊不同的空间,并且对周边作坊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御窑为核心的官窑文化空间,进入近现代,御窑厂的地位与职能逐渐消失没落,但随之凸显的是以官窑文化为展示的景观功能,御窑厂及其周边成为消费、旅游、休闲的景观空间,从而陶瓷文化的演化与传承模式发生改变,陶瓷生产为主导的文化空间转向生活空间,并以景观形态作为空间构成。

景德镇陶瓷文化空间的生产在传统向现代转向进程中,一方面表现出生产向生活转化的特征,景德镇由一座资源型、生产性城市向现代型、生活性城市转变,这是空间生产力、生产关系转变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生产向生活转化的进程,还同时伴随传统向现代转变、城市化与全球化等现代问题,这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演化与传承在面对当下、面向未来,必须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能沉醉于传统的荣耀之中,要直面现代性各种冲击,建构景德镇陶瓷文化空间新样态,融入现代空间,重构景德镇陶瓷文化空间生产模式。

4 结论与思考

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一个由物质、社会、精神文化等组成的极为丰富的有机系统,它自身存在于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之中,并且不仅推动这空间本身的生产,还实现对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不断生产和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推动陶瓷文化空间变化。

用空间化的视角理解和分析景德镇陶瓷文化在近现代,尤其是当下的现象与表现,从发展方向和社会性质上审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空间存在,关注景德镇陶瓷文化在当下社会环境下公共空间和私人领域的日常生活表现,探究景德镇陶瓷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空间生产模式和占有逻辑,考察资本化、景观化、符号化、产业化、碎片化等社会倾向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影响,研究文化竞争和消费主义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空间形态的改变,这对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演化过程,建构适应现代社会的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承方式有启发意义。

猜你喜欢
景德镇陶瓷理论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