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

2021-12-09 05:12江苏省无锡市清名桥中学华静红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化名名誉权小王

文/江苏省无锡市清名桥中学 华静红

案例回放

一个周五的下午,最后一节课是体育课,也恰逢我没课,正忙着批改作业,突然,班上的一个学生跑来跟我说:“华老师!华老师!一上完体育课,小吴(化名)就和小冯(化名)打起来了!”我一听有点儿着急,孩子们力气渐大,要是打伤了彼此就糟糕了。我赶紧说:“快,你赶快去叫超超(化名,班里一个力气大又有正义感的男生)把他们拉开,我马上就到!”说完,我也往操场跑去。结果刚经过教室门口,就有学生跟我说:“华老师,他们打完了,正在过来。”我一时困惑了,自己解决了?正想着,就看到一个大个子气哄哄地走了过来,是小吴!没一会儿,一个小个子也灰头土脸地过来了,那是小冯。我把他们领到办公室门口,让他们先冷静一下,自己又到班里了解情况。

我一到教室,小王(化名)就主动站起来说:“华老师,是这样的,我跟小冯开玩笑,说小吴新剪的发型像个‘锅盖子’……结果小冯到处跟别人说,让小吴感到面子上过不去了。于是,他们决定打一架,但怕教室里打不开,就跑操场解决去了……”“小王,我看小吴的新发型挺好看的,一点儿也不像‘锅盖子’啊。”我对着小王笑着说道。小王看着我,惭愧地低下了头,然后红着脸对我说:“华老师,我是说着玩的……我不应该取笑同学的外貌……还起外号……”我继续笑着说:“嗯,你是不应该取笑别人,因为这样会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小王一听我这么说,有些害怕了,对我说:“华老师,对不起,我确实不该说这个话。”我假装生气地说:“你看你,又犯错了!‘对不起’难道不应该跟小吴说吗?你看你不说,让他们打起来了,还好没有受伤,否则我就要请你们几个的家长来了!”

说到这里,我灵机一动,既然小王是明白事理的,又是引起冲突的“导火索”,那我是不是可以“以逸待劳”,由他去替我解决问题?也许同学之间的话比老师的话更管用!于是,我首先对小王进行了教育,希望他以后不要用玩笑来伤害其他同学。接着便提出,由于他的错误,让另外两个孩子吃了苦头,也伤了和气,这个事情要他去调解,希望他珍惜这两个好朋友,令大家和好如初。

说完,我就离开了教室。大约过了五分钟,他们仨就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华老师,我们和好了。”小王告诉我。我假装板起脸来说:“那你们来说说错的地方!”小吴说:“华老师,我不该动手打人!”小王说:“我不该起外号取笑别人,让小吴难堪!”小冯也跟着说:“我不该乱传……”

通过观察他们的神态语气,我觉得他们是真的说开了,我为他们的成长感到高兴,顺势表扬了他们的懂事,能听进去道理。放学前,我还借此事对全班同学进行了教育,教育大家要友好相处,尊重他人的名誉,不去侵犯他人的名誉权,更不能用粗暴手段去解决纠纷。同时,我还鼓励同学们有问题要坐下来谈,学会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

升入初二,经过一年的规范养成教育,孩子们从初一的时不时产生矛盾,到现在有问题会找老师,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孩子们渐渐懂事了,甚至还知道了自省。这次“以逸待劳”,我省心省力,孩子们还非常服气,加深了感情。随后有几次遇到问题,我都通过同学居间调停的方式来解决,以逸待劳,效果不错!

案例反思

《孙子·军争》说:“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也就是说,应对对手的计策应当因人而异,“以逸待劳”便是其中一计。班主任在带班的过程中,每天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处理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计策”,来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形成敬畏法律的观念。

首先,要争取主动。该案例中,班主任首先考虑到的是制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接下来也没有“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直接去批评几个违纪的同学,而是“以事实为依据”,先到班级了解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得知这是一场涉及“名誉权”的纠纷,为接下来顺利解决这件事情争取了主动。

其次,要以静制动。学生从操场打架到被领到办公室,班主任自始至终也没有发脾气,从表面上看好像班主任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实际上,班主任让两个学生到办公室等候,让他们冷静下来,是给了他们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回想事情的前前后后、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而为接下来的处理做好铺垫。所以说,“以逸待劳”并不是消极地什么也不做,而是积极地以静制动。

最后,要学会联动。案例中,班主任的处理方式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充分地联合了各方的力量。班主任在得知两个学生打架的时候,首先想到让脚程快的学生联合力气大的学生“快速出击”,试图尽快制止学生的打架行为。然后,班主任又联合了事件的当事人,也就是整个冲突事件的导火索小王,让他从中调停。同时,班主任还巧妙地启发了小吴和小冯两个当事人,唤起了他们的规则意识和尊重他人的良知,最终达到了教育的目地。

法律连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节选)

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4、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

6、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二、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8、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谦恭礼让,尊老爱幼,帮助残疾人。

9、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好,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

10、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11、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

14、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20、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不在教室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维护学校良好秩序。

23、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不自卑,不嫉妒,不偏激,保持心理健康。

五、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32、遵守国家法律,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33、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跨越隔离栏。

34、遵守公共秩序,乘公共交通工具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及师长让座,不争抢座位。

35、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庄稼、花草、树木,爱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36、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37、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活动。

38、公共场所不喧哗,瞻仰烈士陵园等相关场所保持肃穆。

39、观看演出和比赛,不起哄滋扰,做文明观众。

40、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

猜你喜欢
化名名誉权小王
减肥
网络名誉权的法律保护
麻辣烫
在微信朋友圈发文骂人,是否侵犯他人名誉权?
借钱
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保护初探
新闻报道中的化名现象
中共党史中刘少奇同志等领导人的“化名”
关于死者名誉权保护的研究
新闻报道使用化名应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