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创作中蕴含的工匠精神研究

2021-12-09 23:00陈春华
陶瓷 2021年5期
关键词:建盏匠人技艺

陈春华

(南平市建阳区华御建盏陶瓷有限公司 福建 南平 354200)

建盏是福建建窑生产的茶盏的一种称呼,具有釉色种类丰富及造型精美多样的特点,其中兔毫、油滴等瓷品名誉海外,作为我国瓷器中的一种重要代表,可发扬我国的工艺文化,展现出文化实力。在宋代时期,建盏作为著名的茶具,受到了多种原因影响经历过一段没落的时期,在改革之后建盏工艺得到了恢复。建盏创作中体现出了宝贵的工匠精神,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因此,应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分析。

1 工匠精神内涵

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青铜、丝绸及陶瓷等文化都体现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其背后也有着工匠们的支持。工匠指的是手工业者,在我国的工艺文化发展历程中,建盏工艺文化的发展占据了较大的一部分,因此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周礼·考工记”中记录了木工、金工及皮革等多个工种的内容,反映了我国的科技及工艺水平。工匠精神指的是手工艺人对产品精雕细琢及精益求精的理念,代表了一种超越技艺自身的精神理念,是职业精神及道德、能力的体现。工匠精神可体现出匠人对作品高要求的职业价值取向,当前我国也大力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生产,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能够将良好的品质体现在工艺创作中,实现对技艺的追求及产品的美观性的加强。工匠应对自身的技艺有综合的要求,不仅需要提升自己的手艺水平,还需具备创造性思维。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精神,能够为人们树立精神标杆,也是古代匠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可使传统文化得到长久的传承,通过对技艺的传承来创造出更多蕴含文化内涵的作品,展现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使文化的发展有更加稳定的基础,也可使我国的工匠精神得到发扬,渗透到各个领域之中[1]。

2 建盏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建盏作为宋代的名窑中的重要内容,以南平建阳水吉窑、 南平茶洋窑、 武夷山遇林亭窑三处窑址为代表,福建建阳建窑以烧黑釉瓷而闻名,其中黑釉瓷器以其釉色表现其质感及肌理等为主要特征,黑瓷强调了釉色的感观,还强调了瓷胎的胎质,使瓷器能够达到内外统一的目的,这种精湛的工艺可体现出我国工艺文化实力。当前,我国对建盏工艺的发展有着极大的重视,为建盏文化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考古队及博物馆机构等都对福建建阳的古窑址进行了考察及发掘,之后,由中央工艺美院、省轻工所及建阳瓷厂建立了攻关小组,对建窑仿古瓷进行了试验。经过专家的研究之后发现仿古建盏的造型及釉色等与宋代的同类器之间没有差异,建盏黑釉瓷也展现出了其特点。建窑建盏制作技术后来被列入了我国的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为建盏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对建盏发展历史的研究,可更加了解其工艺特点,为其传承提供更多的支持。建阳建盏已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批准为地理标志商标,现在已经被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我国陶瓷工业协会给当地授予了相应的荣誉称号,使当地的建盏工艺得到传承保护,并且能够在国家的支持下得到稳定的发展,为我国的建盏制瓷工艺的延续带来了保障。在制定地理标志产品建盏标准之后,使工艺得到规范,进而促进我国传统工艺的全面发展[2]。

3 建盏中的工匠精神体现

两宋时期,人们对建盏的审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使建盏文化艺术发展越来越兴盛,建盏具有相应的制作技艺,在器型及大小等方面可满足人们对品茶斗茶的需求,这使瓷器富有更多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烧制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煅烧处理,还应对工匠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应使审美观念得到体现。在建盏作品中,其中釉色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色彩及纹理变化特点比较丰富,由于建盏烧制过程中使用的胎土、釉水中存在铁元素,在烧制的时候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随机的色彩组合及变化,呈现出的建盏样式给人带来了良好的感受,同时能够满足其美观性要求,得到不同样式的建盏作品。在烧制建盏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圆窑、龙窑等窑炉,建盏工艺在宋代时期的发展最为鼎盛,在黑瓷窑口中成为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器具,使用龙窑烧制技术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实现生产的目的。龙窑一般建设在山地旁的位置,结合其结构特点分析,依靠着山体来建设可形成自然的窑身坡度,对于入窑的空气及火焰等可使用自然抽力来控制,可使烧成时候的烟火轨迹及流速得到控制,并且使烧制的火候能够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对窑炉内部烧成的气氛进行精确控制,可使建盏的烧成质量达到实际的要求[3]。

在龙窑柴烧中,一般需要的时间为四天三夜,部分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烧制的环境温度比较高,对烧制匠人技艺要求比较高,对于窑炉的温度,需要具有经验的人对其进行调整,使调节的效果能够符合要求。对投柴速度进行适当的调节,还需对空气进流量及外部气候情况进行分析,考虑到这些因素对窑炉中建盏的色泽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过以上流程之后,形成的建盏具有精美的斑纹及滑润盏面,不会产生大量气孔,但是实际符合审美要求的成品数量比较少,一般仅仅占10%,在烧制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的资源,因此难度比较大。结合我国古代时期的条件来看,古代时期的技术资源并不丰富,这使建盏烧制的进行受到了影响,需要匠人掌握相应的工艺,对各个细节及流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对于素烧温度及坯釉原料等应进一步进行选择,使烧制共有得到全面的优化[4]。

在进行焙烧的时候,应对烧制的曲线、各阶段投放数量等进行合理选取。当某个环节产生了问题,会对建盏烧制效果产生影响,还会使烧制工艺失败,难以获得满意的成品。因此,在烧制过程中,烧制匠人应具备较好的技艺,还需要考虑到各方面因素情况,避免对烧制的效果产生影响。通过对煅烧过程的控制,可使其成为精美的作品。在实际烧制中,需要在选坯、成型塑造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明确各环节的要求。为了获得高品质的建盏,需要考虑到实际需求及烧制各环节的特点。匠人对其投入大量的资源,但是可能面临失败的结果,因此,对匠人精神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了使建盏烧制匠人能够制造出更好的作品,应具备探索及创新精神,能够在建盏审美价值及文化内涵影响下逐渐提升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保证创作的效果,促进文化的发展。

4 结语

建盏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瑰宝,代表了我国瓷器工艺水平,在烧制过程中对工艺技术的控制要求比较高,难度比较大。当前,我国虽然有相应的建盏烧制人才,但是其中的工匠精神需要得到流传,才能使文化得到发展。应结合工匠精神的体现明确其意义,通过提升工匠手艺水平及创新能力来创作出更高品质的作品,为建盏工艺文化的发展建立更加完善的基础。

猜你喜欢
建盏匠人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流动的壁画 匠人的传承
建盏之初探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青年匠人
汽车匠人
“神级”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