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的实践探索

2021-12-09 06:45孙彩霞姚晗珺曹伟雷玲刘玉红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浙江省浙江标准化

孙彩霞,姚晗珺,曹伟,雷玲,刘玉红

(1.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农业部农药残留检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2.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3.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浙江 杭州 310006)

浙江省农业生产资源丰富,区域特色明显,“小而特”的精品农业是浙江农业发展的优势特色。“十三五”以来,围绕“十大主导产业”,浙江省逐步形成了安吉白茶、庆元香菇、青田杨梅、浦江葡萄等各具特色的地方区域农产品品牌,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强化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是落实当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浙江省实施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以来,已经在不同领域开展“品字标”为核心的标准化建设。同时围绕源产、绿色、优质、可追溯等,探索开展了农产品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的实施,为区域优质农产品提供标准化生产要求的同时,也为增加消费者信心,提升浙江源产优质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增加标准化生产的优质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提供参考。

1 浙江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础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落实绿色农业、数字农业、品牌农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标准化是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抓手。

农业产业化程度高、经营机制灵活。根据统计,截至2019年,累计培育发展家庭农场3.7万家、农民合作社4.2万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 649家、社会化服务组织1.7万家,在全国首创新型职业农民评定高级职称;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07个、特色农业强镇135个,建成单条产值10亿元以上的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80条,建成并严格保护好54万hm2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途径[1]。

农业生产带动性强,效益提升明显。2019年,浙江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 876元,增长9.4%,连续35 a居全国省、区首位。各地农业农村发展迅速,多地以现代农业为主体,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高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农业为媒介,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和招商引资的金名片。具有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增加优质精品农产品供应的经济基础[2]。

各地不断开展各具特色的标准化探索。截至2021年1月,浙江省已有138个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2015年以来实践探索特色农产品安全风险管控(“一县一品一策”)项目,种植业“五园建设”(放心菜园、精品果园、道地药园、生态茶园、特色菌园)和养殖业“两场建设”(美丽牧场、美丽渔场),对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2017年以来率先在全国推行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为建立“合格证+追溯码”模式,以数字标准化推进农业产业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提供了以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实践样板[3]。

2 “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的建设原则

浙江省高度集约化和特色精品的农业生产为开展“品字标”建设提供良好基础,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以下实施原则:

2.1 尊重浙江原产地

注重农产品原产地保护是欧盟、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促进本国农业发展的有力措施,标注“品字标”的浙江农产首先应来自浙江省区域范围内生产的产品。欧盟2006年颁布了关于原产地保护的510/2006(EC)指令[4]。世贸组织1994年通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也称《TRIPS协议》)是世贸组织针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的国际专门协议。韩国通过《农水产品原产地标示相关法律实施令》对原产地进行保护。日本2018年开始实施所有加工食品主要原材料中强制标记原产地的《食品标示基准》。

“品字标”浙江农产注重对浙江区域产品的保护,在标准名称上优先采用已经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名称。地域特色农产品不仅有独特的品质,还凝聚着当地悠久的农耕文化、智慧、饮食风俗习惯和特长等历史人文因素,有着浓郁地方特色,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品字标”农产品标准制订是规范和宣传浙江区域特色农产品的有效宣传手段,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利措施。

2.2 生产全过程控制

借鉴良好农业规范(GAP)的实施经验,“品字标”浙江农产注重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各产品在标准的制定中围绕“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生产过程,特别关注产地环境、品种选择、关键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要求、出厂检验等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节点。考虑到现有国家、行业标准中关于生产技术标准的已有基础,在生产全过程控制技术标准中应重点强调新技术、新方法与地方特色产品传统生产技术的结合。如在生产设施中强调基地合理布局、设置废弃物回收利用装置、配制农业环境监测记录设备等数字化设施等。生产过程强调对现代生产工艺和传统手工工艺的融合[5]。

2.3 落实绿色发展要求

落实国家关于绿色发展农药化肥减量控制要求,根据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试行农业投入化肥定额制的意见》(浙农科发〔2019〕23号),对主要作物的化肥用量提出了定额要求,如柑橘每667 m2的化肥用量不超过45 kg,其中氮肥用量不超过20 kg;葡萄每667 m2的化肥用量不超过40 kg,其中氮肥用量不超过15 kg。对于农药的控制也提出了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减少农药使用的要求。

2.4 质量安全保障

质量安全是“品字标”农产品的核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化肥、农药、兽药、农用薄膜等投入品,以及产地环境、采收过程和采后贮运加工都可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目前,我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已对产品中的污染物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做了规定,因此,“品字标”标准对这类指标的要求以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为主。作为产品的特征质量指标,如产品的外观、理化指标则根据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及各自产品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也体现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的统一性和产品特色指标的特征性原则。

2.5 主体可追溯

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掌握四个方面:主体责任、属地管理、源头监控、市场倒逼。在这四个方面中,主体责任落实是关键基础,属地管理是工作责任,源头监控是技术手段,市场倒逼是管理机制。落实主体责任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为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浙江省2014年开始就逐步实施了主体追溯信息库建设,实现规模以上主体信息纳入省级信息库管理。“品字标”农产品生产主体为生产规模和质量管理均比较良好的农业企业,有条件实施主体追溯。

2.6 积极采用新技术

科技创新是浙江农业的最大发展动力,提高科技贡献率是我省“十三五”以来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农业生产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生产设备创新,农业机械逐步替代人工。如水果生产中,果园挖坑机、中耕除草机、液压剪枝升降平台、果园风送弥雾机以及果品收获机、果品分级清选机等,促进了果园机械化的发展。机械化作业对果园的种植布局、修建和园地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宽间距和平棚架栽培模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密植方式。二是数字化技术应用发展迅速。规模畜禽养殖基地智能耳标和喂养设备实现信息自动采集记录,病虫害智能识别和统防统治也逐步推广应用,农村电商的发展缩短了农产品物流链,实现部分产品从果园直接到消费者。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逐步规模化。农资供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生产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以及农产品的包装、运输、加工、贮藏、销售等方面逐步建立专业化服务团队。农业生产基地的生产分工也从以往的“小而全”过渡到“适度规模和精细化管理”。“品字标”系列标准的制定也考虑到技术变革引起的生产方式的变化,对于具体产品的生产技术管理章节也紧扣各产品的关键环节。

3 开展“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的困难与解决办法

“品字标”浙江农产系列标准的制定是对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在品质指标的确定、质量保证和服务承诺、品牌转化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难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3.1 品质指标的确定

以茶叶为例,浙江省绿茶资源丰富,不同地域的茶叶特色明显。西湖龙井茶以扁形茶为特色,香气浓郁,是西湖地域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安吉白茶是中国绿茶的后起之秀,以汤色亮黄、味道鲜美而受到消费者青睐,成为“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典范。“遂昌龙谷茶”“开化龙顶”“径山茶”“上虞翠茗茶”等则主要以地域特色和优良的品质外观为产品特色。我国现行茶叶国家标准《绿茶·第一部分:基本要求》(GB/T 14456.1—2017)和《绿色食品·茶叶》(NY/T 288—2018),从水分、总灰分、水浸出物等方面规定了茶叶的基本理化指标要求(表1)。

表1 国家和行业标准中关于茶叶理化指标的规定

因此,在制定各地特色茶叶产品的“品字标”标准时,主要抓住各地茶叶的感官特色和特征理化指标。如在感官特色的制定中,主要按照表2进行了产品的细分和感官确定。

表2 浙江区域特色茶叶的感官指标

理化指标的确定方面,主要根据不同茶叶的特色品质,以代表性样品的检测结果为参考依据,在国家行业标准基础上,突出个性化特色品质。如遂昌龙谷茶突出茶多酚含量,拟定茶多酚指标为每100 g≥15 g的指标。安吉白茶主要突出氨基酸含量,参照《地理标志产品·安吉白茶》(GB/T 20345—2006)的指标要求,设置为游离氨基酸总量≥5%的限量指标。

3.2 质量保证与服务承诺

我国2017年以来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2020年全面实施。在质量保证与服务承诺中,主要按照《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生产者应承诺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国家禁限用农药、不使用非法添加物质、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销售的食用农产品符合农药残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该要求既是对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推进和统一,也减少了生产者不必要的重复声明。

3.3 品牌转化与自我声明

根据浙江省地方标准《“品字标”品牌管理与评价规范·第4部分:“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评价要求》(DB 33/T 944.4—2019)的规定,认定的方式有3种模式:“第三方认证”模式、“自我声明+承诺”模式、“特色品牌转化”模式。我国目前在农产品方面的认证主要有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

4 小结与讨论

“品字标”浙江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研究探索,实现“企业单打独斗创品牌”向“大家共同打品牌”转变,推动政府和市场联合发力。是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提升浙江省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措施。“品字标”系列农产品标准的制定,既是对现有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认可和深化,也有助于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现代农业转型。有助于凝聚农业生产国际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体系变革。

猜你喜欢
浙江省浙江标准化
《初心》
标准化简述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