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机制

2021-12-09 21:40汪玉川高连云
新西部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参赛者传统节日竞赛

汪玉川 高连云

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中华民族向心力、全面培养青年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要想使传统节日在当代发扬光大,就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传承机制。建设创新传统节日活动竞赛平台就是一种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机制。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无论是在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中,还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都强调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许多学者、教育工作者也在努力探索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方法,但是,根据笔者多年的调研,特别是2020年的调研看,青年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与接受情况依然不够理想。为数不少的青年基本不过传统节日,其重要理由之一是许多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和喜好相距太远。鉴于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如何拉近中国传统节日与青年的距离。

调研青年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

1、调研数据反映青年对传统节日认知情况并不理想

中国传统的节日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其节日的活动难免与现代生活有较大的差异,也与当代青年对集体活动的爱好相距甚远。

笔者在国庆期间曾与学生一道对青年(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主)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进行调研,调研对象人数超过千人。从统计的数据看,青年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情况不理想,相当大比例的学生说不全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说不清传统节日的起源,说不清某些传统的内涵(如七夕节、中元节),说不全节日活动有哪些,但这还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不小比例的青年除了节日休假外,并不过传统节日,即没有参加节日活动。因此,如何有效传承中国传统节日这个中国文化瑰宝,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2、青年对传统节日文化认知不理想的原因

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节日认知度和接受度并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没有可让青少年方便参与的节日活动。如清明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祭祀祖先,但由于大城市居民区离墓地大都比较远,加上出于安全考虑,祭祀活动有诸多限制,因此,不少青年无法过真正意义上的清明节。再如,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有包粽子、吃粽子和赛龙舟,但很少有家庭会自己包粽子,北方也很少有龙舟比赛的活动,因此,很多青少年无法过真正意义上的端午节。其他节日也有类似情况。

二是传统节日的活动已经不为当代青年所喜爱。由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基本上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其节日活动已经离当代生活差距比较大。如七夕节活动项目中的乞巧、乞愿等本应受到青年的喜爱,但传统的乞巧活动是穿针和制作巧果(用面粉制做各种小型物状后,用油煎炸)等,因此,七夕节的活动就不被当代青年广泛喜爱,因为当代青年已经基本不会做针线活,很多人也不愿意吃油炸面食。

3、传承内涵,创新活动是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途径

要想使当代青年愿意接受传统节日文化,就必须让当代青年愿意过传统节日,要想使当代青年愿意过传统节日,就必须创新传统节日的活动,以使传统节日的活动适合当代生活、贴近当代青年的喜好。创新传统节日活动的原则是在继承传统节日内涵的基础上改造节日活动。例如,在创新端午节活动时,可以围绕“赛龙舟”这一主题,创新赛龙舟的形式,如设计可以在教室或其他任何一块比较小的空地进行的旱地龙舟比赛。

创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机制

针对如何有效传承传统节日文化问题,很多人进行过理论和实践研究。如在母亲节组织小学生为母亲洗脚以培养少年儿童的孝心,清明节组织隆重的祭祖仪式等等,但许多这类活动或是短暂的,偶尔几次;或是活动主体人员太少,大部分在活动现场的人只是旁观者。这就使得活动的影响力不是很大。如果能在学校建立一个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机制——以创新传统节日活动为主题的竞赛平台,则可以成为培养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管理机制创新可以在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方面产生长期、全面的作用。因为任何一种管理机制都具有系统性、客观性、自动性、可調性等特点。

1、创新传统节日活动竞赛平台可以起到自动性效应

由于创新传统节日活动平台是长期且有规律的,可以是每年组织一次竞赛,也可以是每两年组织一次竞赛,这就形成了可预见性。可预见性会使参赛者能自动地更早,从而更充分地做好准备。而准备的过程,就是参赛者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并接受传统节日文化的最重要过程。

2、创新传统节日活动竞赛平台可以起到系统性效应

一旦确定建设创新传统节日活动竞赛平台,就不是单一的比赛活动组织项目,它会涉及一系列的竞赛内容,如团队合作方面、活动组织能力方面等,它将是对参赛者能力与素质比较全面的培养。同时,由于竞赛项目的系统性,也会对参赛者从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到专业能力、专业素质,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产生系统性影响。

3、竞赛平台可以起到规模效应

既然是竞赛平台,如果组织得好,参加比赛的团队就会有许多,因而形成规模效应。规模效应的表现之一是可以使参赛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不同的参赛队会对不同的节日活动进行创新,因此,观看者或参赛者会看到几乎所有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从而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全面的了解。规模效应的表现之二是使参赛者投入更多的智慧和精力,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大、更全面的锻炼。

4、竞赛平台如果能够成功建设将可以减少组织上的消耗

任何一项活动的组织都会有多方面的消耗,从人员方面来说,要培训活动组织者,聘请相关专家;从物品采购方面来说,会购买一些组织活动必须的物品,如条幅、服装等;从宣传方面来说,为了使人们知道并了解将要举办的活动,会印刷一些宣传材料等。如果所组织的活动是一次性,那么上述消耗品的作用也是一次性;如果所组织的活动是连续性的,那么上述消耗品所起作用是可延续的。特别是用于宣传方面的消耗,不仅会比第一次减少,效果反而会比第一次更强。因为,有了前一次或前几次的竞赛后,不用宣传,部分参赛者也会知道要组织什么样的活动、怎么组织,而且还会从前例中了解更多的关于竞赛的秘诀,从而提高努力的有效性。

建设创新传统节日活动竞赛平台需要注意的问题

1、了解青年对集体活动的倾向性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特点,甚至每一届学生、每一个学校的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建设创新传统节日活动竞赛平台时,要注意做好充分的调研,以使竞赛要求和组织适合被组织者对集体活动的倾向性。如高职院校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倾向性与本科院校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倾向性就有较大的差异。根据笔者的调研,职业院校的学生喜欢的活动是可欣赏的、娱乐性强的,而本科学生喜欢的活动是可参与性强且有一定知识含量的。因此,在制定创新传统节日活动评价标准等事宜时,要充分考虑参赛者的特点。

2、提高创新活动与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关联度

如果创新传统节日活动仅仅限于传统节日本身,那么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就会相对较小。如果能将创新节日活动竞赛与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关联上,使创新传统节日活动竞赛与专业技能竞赛在一定程度上贯通,其效果将会加倍。如七夕节的活动中有一项是赛巧,过去的巧主要是指织布、做衣、做饭等,但是现在的巧可以是多种多样,不同专业或职业的参赛者可以展现不同的巧。如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展现手工之巧,计算机专业可以展现组装之巧,文秘专业可以展现书法之巧等。

总之,虽然中国传统节日是有限的,但可创新的传统节日活动是无限的。创新传统节日活动竞赛不仅可以全面培养参赛者的能力与素质,还可以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文化)的有力手段,因此,建设创新传统节日竞赛平台值得认真研究和实践。

参考资料

[1]张晓华.中华传统节日诗歌选[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9年.

[2]彭晓玲,张申平.中华传统节日文化[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3]高巍.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研究及其实践应用[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7年.

[4]周新娟.传统节日的普及现状分析[J].学理论,2015-10-20.

作者简介

汪玉川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高连云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参赛者传统节日竞赛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礼
劝退马拉松参赛者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害我受伤的小石头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