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與情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探究

2021-12-09 21:23仝东峰侯鑫
新西部 2021年1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仝东峰 侯鑫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信息化的不断增强,当代高校大学生发表言论的平台变得越来越多,而网络舆情作为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对于如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网络舆情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迎来了更多的挑战。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技术、数字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飞速发展,以这些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建立在这些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新媒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新社2016年7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大学生超过90%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通过对全国30个省份2240所高校的调查,前后一共发放近11000份调查问卷,回收9989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大学生有12.2%每天接触互联网时间超过八个小时,接触报纸、广播、电视、杂志超过八小时的比例分别为0.4%、0.5%、0.9%、0.7%,这就是说明在这些学生中接触这些传统媒介的学生只有270个,只有1.1%的学生每天不接触互联网,每天不接触报纸的人数占比为50.3%,70%的学生每天会接触电视媒体半小时左右,而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以及不同社交媒体的比例和目的也有不同,其中使用微信、微博和QQ的比例最高。这些同学使用社交媒体的目的也有不同,26%是为了社交,25%为了休闲娱乐,24%为了新闻资讯,20%为了转发信息。

互联网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在改变他们的生活、学习方式的同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现代高校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新的大众传媒有着密切的关系,网络出现以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是人们接触外界事物的主要传媒途径,但是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仅仅是单向的,这种单向的传播也造就了这一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即课堂教学。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这种单向的传播方式得到了升级,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大众传播增加了非线性和散布型的传播方式,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所需的信息,同时还可以自由的发表个人的观点看法,也可以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受到网络传播媒介的影响,所以说科学地分析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以及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创新措施,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形成更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太拘泥于以往的传统形式,必须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以此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将大学生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化,让大学生可以真正地实现自身价值,并为着这个目标提供合理的需求,而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为这个目标实现和需求的满足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1、网络平台的出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阵地

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网络作为新兴的媒体开始出现,如今这个新兴媒体一方面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另一方面它更是思想文化交流的全新平台,互联网特有的物理空间可以为社会公众创造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在网络世界中每个网络端口一方面是收集、利用以及传播的主体,另一方面他们又是网络中的一个个细胞,这些细胞的移动和分离就是公众思想的交汇以及信息的传播,所以久而久之网络就成为了公众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等的平台,所以不论是从网络传播的形式,还是从网络传播的质量等方面来看,网络已然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新阵地。

2、网络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当代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度是他们参与某一件事的精神动力,高校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生来讲,他们通常都是被动参与的,再加上枯燥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网络的出现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可以让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主动学习势必会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效率。借助网络和网络平台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實际上就是将传统的“说教”方式转变为自由浏览,学习内容也变得更有层次性,形式更加多样化,让大学生可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内容,让他们可以在更加轻松自由的环境下积极地参与进去。

3、网络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互联网的出现和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我们开始真正地看到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如广播、开会、电视等方式的弊端,即效率低下,例如以往的开会形式既要有教育方又要求被教育方都要在场,而广播都有时间点限制,报纸更需要订阅保存,这些传统方式仅从时间同步性方面就会限制受教育者的行动,长此以往势必产生心理抵触情绪,而网络的出现,例如新闻组、网络新闻、链接新闻、BBS等新型传播手段不会存在不同步的现象,这些新型的传播手段可以让受教育者随时随地地获取想要获取的内容,随时都能够获取到受教育的信息,时空的限制大幅度的下降,甚至已经消失,再加上网络传播媒介在技术上的新颖性更能够吸引更多的受教育者来自觉地规划自己的学习,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直播、同步交流、网络信息检索、现实虚拟等功能的实现和推广应用丰富了网络媒体的功能以及传播形式。

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

从十八大开始到十九大的召开,这期间从党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在国家网络安全以及信息化发展方面下足了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中都针对网络安全以及信息化发展等问题做出过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及党指定的战略目标,都是网络舆情视域下我们开展网络建设以及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南针。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是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也正在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载体,它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现阶段国内高校的思想工作开展以及宣传都将面临全新的任务,因“网”而生、因“网”而兴、因“网”而增成为时代的特征,所以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极端战略性。

1、贯彻和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主动之举

一直以来,高校青年大学生都是社会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争夺对象,所以说关注青年学生意识形态的变化,能够更好地把握未来的主导权。近些年来,社会上一些“敌对的势力”通过各种手段,例如资本的渗透、恶意的煽动传播以及数据挖掘等方式,想方设法地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团体,同时他们还会通过或明、或暗的形式来试图引导更多的学生形成错误的政治认同,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从思想理念上来左右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意识理念上左右学生的思维,面对这种现象必须要直面出击,主动地纠正这种不正之风,用积极正面的态度加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创新,尤其要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致力于构建符合不同学生群体需求、学生特点的兼具教育性质的安全网络平台。

2、落实立德树人的创新之举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进一步地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要通过立德树人积极主动地引导大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现代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想要更好地让社会主义价值观深入学生心中,其核心就在于如何更好地将这种价值观融入到他们的行为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在落细、落小、落实三个方面下足功夫”的具体要求,针对网络的发展,要积极地着力于在无处不在的网络世界中构建一种处处可得的情境空间,积极主动地引导高校学生通过互动式的体验以及共建共享将这种积极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言行中,而这个目的的实现必须要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将网络即时性、移动性以及互动性等特点充分地发挥出来,继而密切地结合当代大学生“无时无处不网”的生活方式,充分地发挥网络的随时随地性,同步学生的生活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为网络线上以及线下教育活动,落小为不同的应用功能,最终落实为真正能够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网络正能量。

3、服务高效大学生成长的有力之举

当代教育应该也必须关注学生的成长,成长和成才这两个方面也是高校应该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想要通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地成为能够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阵地,必须要从深层次出发来挖掘并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网络平台的“亲和力”和“黏合力”真正被学生所接受,所以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可以从这一点出发,通过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汇聚,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多种服务,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精品文艺文化资源的整合来满足学生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积极拓宽学生就业创业资源需求等。

网络舆情视域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1、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的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指出,未来我们的教育必须要牢固地坚守住思想教育宣传工作的话语权,并且一刻都不能松懈。我们必须要牢牢地抓住思想宣传的话语权,同时又要积极地把握好网络的开放性、复杂性,在研究和审视大学生群体特殊性的基础上积极地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制度保障、强化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并且从根本上来说必须要紧密地围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有:具有政治方向性,必须强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引导性;具有隐蔽性,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人可以隐蔽身份、行为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具有潜移默化性,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宣传思想的目的;内容多样性,从平面到立体,静态到动态,现实时空到超时空应有尽有;虚拟交互性,通过虚拟网络空间进行实时互动,利用网络论坛等形式发表自己观点。

(1)思想观念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现代化网络媒体的运作理念、方式以及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日新月异的网络媒体运作方式也在时刻改变着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外部环境,所以面对这样的变化趋势,我們必须要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强化创新意识,让现代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在改革中追求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2)制度保障的完善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方式创新需要按照党的十八大以及三中全会等思想宣传工作会议有关的精神指导,逐步构建并完善教育工作责任制,国内高校也需要紧密地结合大学生全体以及学校本身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针,在工作方法创新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地检验,逐步找寻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3)强化队伍建设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一个团队的努力,当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不例外,这项工作的开展和策略创新必须要有一批真正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又了解现代网络技术的团队,所以一方面队伍成员的构成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另一方面还必须具备比较完善成熟的网络技术,还需要有创新开拓精神,能够真正地渗入到大学生群体中,和学生的思想接轨,真正地传播正能量,通过日常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影响逐步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

(4)积极主动地创新工作方法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同于传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这项工作需要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所以要积极主动地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的优势,发挥起作用,强化大学生群体的政治素质教育,同时要强化大学生对于外界诱惑的抗干扰能力,当代大学生一方面是政治污染的接受方,同时又是信息污染的接受者,当然这种所谓的政治污染以及信息污染的源头也可能是大学生本身,他们也有可能成为这种污染的传播者,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一方面要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大学生对于信息的识别能力以及政治敏感性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团体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合理控制自己的网络行为。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需要兼具思想性和科学性

近些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在此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相对成功的經验,这些有效的经验告诉我们互联网是现阶段我国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载体,而在此基础上必须重视方法的创新,更要坚持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原则,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只要是能够真正地从大学生实际需求出发,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以及网络发展的特点,大学生都能够接受,而这项工作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必须要在创新的道路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思想主导性和互联网传播的规律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可以积极借鉴一些成功检验,例如重庆大学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坚持的三重并举措施,包括:通过健全内部各级网络主页、完善新闻网站、搭建信息门户、构建高校官方论坛、构建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中心的“学校、学院、部门、班级”四级平台全方位搭建思想教育平台,通过网络热门话题研讨会、组织思想教育微电影比赛、微博平台直播学校大型教育活动、利用社会热点开展舆论引导、利用微博微信等占领网络思政高地来多维度策划思想教育活动,通过从政策资金方面给予保障、开展两课教学模式、打造网上咨询线下互动的模式、征集学生教育服务菜单来深层次研究思想教育方法。

(1)始终坚持思想引领,严格遵循“内容为王”的发展规律

网络新媒体的建设和推广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尤其是对于当代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来讲,教育资源始终都是网络媒体建设的根本所在。所以,从高校本身来讲,必须要充分发挥出自身资源组织的优势,真正把握住大学生的刚性需求,最大限度地整合课内外、校内外有力资源,逐步优化学生的体验感,紧密地围绕互联网等网络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进行再造,通过碎片式、互动化以及交互性的方式来积极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丰富学生的课程形式,例如通过长短课程、微课程等让学生可以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与此同时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循序渐进地融入到各门课程中,举例来讲,将社会上的一些特点话题、热门事件通过网络改造,使之成为网络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素材,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第一时间接触到这些资源,而这些资源的选择和整合也要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来开展,或者将真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热门事件或者学生身边的人气讲师通过网络的形式来接触学生,例如推广“微课”教学,将学生密切关注的热门事件制作成“微课程”,然后在学生群中推广传播。

(2)始终坚持以服务切入,发挥渠道和资源优势

高校想要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就必须重视网络阵地的转化,将网络阵地从“战场”的角度转化为“市场”,使之真正成为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市场”。

例如针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就业需求,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拓宽学生对于就业、创新资源的需求渠道,依托高校的网络教育平台,在校内举办多种创意类的创业比赛,积极地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就业技能,加快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积极地和社会媒体以及当地企业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平台和职场就业信息,搭建学生与人才市场的信息沟通渠道。

当然也可以针对现阶段高校师生在高校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站式贯通需求以及个性化需求现状,在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以及云应用综合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网络平台技术,为高校学生提供校内一站式的信息资源服务,一方面协调处理好高校学工、宣传、教务、后勤等系统建设,另一方面注重高校内部互动社区平台建设,实现两者的双向对接,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的整体影响力,例如在高校内部创建特殊项目,为内部师生提供快递自提、就医挂号、充值缴费、代购火车票、自助式银行、就业实习等多样性的智能服务,真正为学生提供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便利。

(3)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强化开放互动性技术平台建设

首先要将学生作为技术平台建设的主体,积极地探索和制定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首创精神的驱动机制,让大学生可以自主自动地开发网络应用功能,创造真正符合自身需求的网络文化产品,同时将教育资源融合在其中,在高校内部构建强大的“教育物流网络平台”;其次对于教师群体来讲,需要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地打造院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师之间的学习备课合作交流平台,在院系内部开设辅导员博客以及名师工作室等与网络衔接的平台,同时还可以引入专家学者,例如校内外的优秀导师、讲师、学术大师等,将这些优势教学资源和网络文化建设密切结合,让这些教学资源从教书育人的领域扩展到思想引领,从课堂教学领域上升到网络教学平台中。

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强化整合与合力支撑

(1)重视典型项目培养,构建高校网络育人新机制

2015年7月,国家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7所高校进行网络文化专项试点,该项工作主要是探索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以及管理机制创新,具体的实施就是积极地在高校内部培养一大批网络名编名师、开设网络名站名栏、发表网络名篇名作,而这种形式现阶段已经开始在很多高校中出现,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利用这种成功经验,在高校内部创办一些有特色的学生网络社团或者是创业项目,然后依托相关的网络互动、网络社区平台以及主题类的网站,构建高校组织、学生衔接的模式,搭建和创新高校网络特色项目。

(2)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主题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积极主动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中国梦,开展专项教育,高校要积极地弘扬这种正能量,凭借校内具备影响力的网络互动平台,在内部组织网络关爱学生活动,充分发挥网络这个课堂的积极作用,其次要把握好高校内部优秀网络教育活动,例如开展校园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活动、校内好声音网络比赛等能够吸引学生的项目,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实现对接。

(3)整合校内网络资源,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形成网络育人工作合力

发挥和利用全國高校校园网站联盟的优势,尤其是在资源聚合、优势资源整合以及协同配合等领域的优势,重视与当地相关部门的合作,在相关部门以及各个高校的共同帮助下,构建网络舆论生态新局面,同时强化高校内部主题类教育网站以及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建设,扩大教育网络的影响力,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平台支持。

结 论

总的来说,现阶段我们必须意识到互联网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而高校必须重视这项工作,积极地利用网络技术,发挥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的优势,注重工作创新,积极地开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莹,于钦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4):155-157.

[2]陆挺,杨文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分析及机制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7):118-121.

[3]任朋辉.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6(04):116.

[4]周梅.高校网络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32(01):148-151.

[5]孙伟.浅析高校网络舆情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1):107-109.

[6]孙红敏.网络传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研究[J].新闻战线,2015(01):212-213.

[7]马建青,顾青青.“微”时代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4(08):77-80+107.

[8]吕志伟.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07):118-119.

[9]张利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07):112.

[10]王静君.网络信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民族论坛,2012(20):89-91.

[11]孙兰英.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2):95-99.

[12]柏文涌.论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教育探索,2011(10):148-149.

[13]张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54-56.

[14]秦颖.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02):228-230.

作者简介

仝东峰 陕西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侯 鑫 陕西理工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