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实现高校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路径思考

2021-12-09 21:23崔晓陆敏
新西部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双高育人党员

崔晓 陆敏

党建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针对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普遍存在的相互脱节问题,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学生公寓、学生竞赛、科创服务、招生就业、脱贫攻坚等六个方面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创新提出“党建+X”“六融合”工作机制,以党建引领、融入与保障中心工作形成“聚合力”,来推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1]实施“双高”计划以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确保党的领导在学校全面发挥作用”,聚焦中心工作,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丰富党建活动载体,有效提升了党建工作水平,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但由于工作结合不紧密、载体融合不深入、制度执行不到位、评价标准不统一等原因,依然存在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相互脱节的“两张皮”现象。[2]为使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向发力、融合互动,学校以新思路、新举措谋划推进新时代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党建+X”“六融合”工作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学生公寓、学生竞赛、科创服务、招生就业、脱贫攻坚等深度融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动力。

具体实践

1、深入开展“四个一”活动,以党建引领学风建设。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动机不明、学风不浓等突出问题,同时为了进一步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强化党建引领,促进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有机融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针对教师党员和全体学生分别开展的两个“四个一”活动。即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一周背一首诗词、一学期读一部名著、一年组团孵化一个创新创业项目或参加一项技能大赛、三年培养一个兴趣爱好的“四个一”活动,在教师党员中开展指导或参加一项赛事、上一节公开课、帮扶一名后进生或心理障碍生、为改进学校学风建设献一策的“四个一”活动,以两个“四个一”活动为抓手,通过扎实实施“党建+学风建设”育人计划,把党员促进学风建设的育人职责明细化、任务化、常态化、制度化;构建党总支书记总抓、党支部书记具体抓、党员落实及支部包年级、党员包班级的“党建+学风建设”育人机制;将学风育人涵盖到宿舍、教室、图书馆等各个方面,做到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全对接、互促进;逐步形成以党员老师示范课为引领、优秀学生做表率,老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家长积极配合的良好氛围,继而达到浓厚学风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2、创新实施“15610”工程,以党建促进公寓管理。立足学生公寓脏乱差和学生在公寓慵懒散的实际情况,以公寓文化艺术节和文明宿舍评比为抓手,创新实施“15610”工程,深入推进党建进学生公寓工作。“1”即制定一套学生宿舍卫生及内务整理的“23456”标准,即按照国防教育对学生宿舍内务整理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设定学生宿舍内务整理及卫生“2平”床单平直、被子平整,“3有”床铺墙面有专业班级+姓名、门内有值日表和工作标准、学院检查卫生宿舍有专人等候,“4线”鞋、毛巾、水瓶、被子摆放呈一条线,“5无”无垃圾、无违章使用电器、无杂物、无床帘、无校外住宿,“6净”门柜窗台玻璃净、桌面净、墙壁屋顶净、卫生间净、地面净、灯管灯具风扇净。“5”即坚持党建引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内务卫生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考核评价与评优资助相结合、学生表现与党员发展相结合、三全育人与津贴分配相结合等五项原则,“6”即建立学生床铺“专业班级+姓名”挂牌制度、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公寓工作标准责任制及专业教师(团学干部)联系宿舍制度、学生党员及退役生先锋岗制度、《党建+学生公寓育人工程手册》制度、宿舍内务卫生学分制、每周督查通报制度等六项制度,“10”即实施党总支、党支部、学工办、教研室、共青团、学生会、退役生、周考评、劳动课、制度赋十进公寓,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3、组建“1+1+1”竞赛团队,以党建带动学生竞赛。围绕全面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在各赛项指导教师的选拔中,按照各赛项指导教师自荐、各党支部(教研室)筛选、二级学院“党建+学生竞赛”领导工作小组最终审定,形成了“1+1+1”,即1个竞赛赛项+1名教师党员+1名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支部书记全覆盖的团队组建机制,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党支部战斗堡垒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各项赛事工作的组织实施提供根本保证。为确保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每个竞赛赛项都建立了学生兴趣小组,由负责赛项指导的教师党员担任兴趣小组负责人,抓好小组管理工作,优先选定或推荐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兴趣小组组长。同时,制定常态化学生培训方案和冲刺阶段集训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竞赛激励机制;每学期在校内开展1-3次“党建+学生竞赛研讨提升”主题党日活动,在校外至少开展1次“党建+学生竞赛交流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精准分析,改进提升。

4、组建党员专家科创服务团,以党建激发服务活力。结合涉农高职院校特色,组建以知名教授、青年博士为主力的党员专家科创服务团,通过“党建+专家教授博士技术服务团”的形式,深入杨凌及陕西省内多个县区、镇村,为种植户、养殖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专题培训、技术指导,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企业复工复产。其中,青年博士还要每人对接杨凌一家企业,利用其在专业技术、科研项目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争取科研项目、建立研发平台,加快推进企业创新转型。同时,党员专家科创服务团的成员们采取值班制度,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为企业提供线上技术支持。2020年疫情期间,党员专家科创服务团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为杨凌及陕西省内多个县区、镇村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5、发挥教师党员硬核力量,以党建提升招生就业。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实行各二级分院与机关处室联合招生、分片包干制度,发动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招生宣传工作,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人脉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驻点招生宣传时,各党总支书记、党支部書记勇当先锋,带队到驻点播放学校宣传片,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各招生宣传小组抽调骨干教师党员,向考生及家长全面介绍学校的办学优势、培养特色、就业方向和招生政策。在确保毕业生稳定充分就业方面,夯实各二级分院党总支书记促就业主体责任,组织教师党员开展“一对一”帮扶就业困难学生,为毕业生顺利走入职场保驾护航。学校依托11个学院挑选了12个优秀党员毕业生校友企业作为就业创业教育基地,聘请了30余名创业优秀党员毕业生作为就业创业导师,建设了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目前就业创业工作基本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场地到位、经费到位“四个到位”,成功申报了陕西省示范性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学校还利用实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就业项目积极推进就业,被授予全国普通高校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3]

6、开展结对共建帮扶活动,以党建助力脱贫攻坚。聚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校党委每年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推进落实措施,并认真落实党委班子成员赴宝鸡市太白县鹦鸽镇高码头村、麟游县九成宫镇紫石崖村和咸阳市旬邑县3个结对帮扶点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此外,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与3个结对帮扶点包抓共建活动,发挥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为结对帮扶点理清发展思路、制定脱贫措施,增强村委班子履职能力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党委书记、院长等6位院领导先后35次赴三个结对帮扶点调研指导扶贫工作,为当地发展献智献力。学校累计为高码头村投入扶贫资金30余万元,为紫石崖村投入扶贫资金44万元;在太白、麟游、旬邑三个结对帮扶点举办中蜂养殖、肉牛肉羊、生猪养殖、核桃栽培等特色产业技术培训近百场,累计培训农民、贫困户2万余人次;在麟游、旬邑特色产业的关键期,组织50余名专家教授进行现场指导。在麟游中蜂养殖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中,学校组织编写了《中蜂科学养殖技术》培训教材,多次开展养蜂培训,带动紫石崖村225户(贫困户49户)发展养蜂业,全村养蜂规模达到9000箱,200箱以上标准化养蜂场9户,500箱以上标准化养蜂场1户,近几年全村养蜂收入达240万元。在麟游核桃丰产栽培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中,学校大力推广核桃低杆长放修剪技术、核桃绿枝嫁接换种技术,规范树形300亩,嫁接换种10亩;选派首席专家对150亩核桃园进行示范改造、管护指导,使八年基本不挂果的核桃园今年亩产平均达到1000斤,为麟游26万亩核桃园技术改造作出示范。在太白食用菌基地建设中,学校为高码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投入资金20余万元,建成食用菌种植大棚两座,研究香菇新品种1个,累计投入菌种2万袋,目前该村食用菌种植产业年均产值35万元,36户贫困户全部提前脱贫。

取得成效

1、党的建设全面加强。通过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了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学校“双高”建设和新校区建设稳步推进,荣膺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第7位,获省属高校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先后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和育人成效50强。

2、人才培养喜结硕果。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学生公寓、学生竞赛、招生就业的紧密结合,涵养了学生勤思善学、踏实奋斗的优秀品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能力,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近两年,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层次和数量均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1名学生获“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名学生获全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获“陕西省高校学生公寓先进集体”。

3、社会服务广受好评。学校主动融入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挥自身科技人才资源优势,结对帮扶的3个点全部脱贫摘帽。学校获“联县包村”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获“双百工程”工作先进单位。

几点思考

1、树牢“一起谋划”的战略思维。要围绕中心、站位全局抓谋划,始终把中心工作要求融入到党建工作全过程、体现到推进党建的抓手和载体上、落实到检查考核的指标上。特别是在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时,既要体现中心工作的思路,又要体现党建工作的思想,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从“单一布局”向“整体谋局”转变。[4]

2、增强“一起布局”的理念习惯。要引导基层党组织养成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的工作理念和习惯,结合学校中心工作找准“一起部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采取有力措施落实,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从“独轮行走”向“双轮同行”转变。[5]

3、建立“一同考核”的评价机制。要把高校中心工作取得的成效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评价标准,把考核结果与年终考核等重要工作挂钩,建立“同步考核”的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从“简单相加”向“深度融合”转变。

参考文献

[1]韩丽屏.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研究[J].智库时代,2019.

[2]葛军.实施四大工程六项专项行动——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高度融合[J].现代企业文化,2019.

[3]崔曉.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需求为导向 搭建学生就业“立交桥”[N].中国教育报,2018-7-6.

[4]田源,王福全,舒志国,付强,陆玉猛,田福群,王锋亮.以更高目标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J].中国石化,2020.

[5]曹阳.高校党建与中心工作在育人方面融合机制研究——以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

作者简介

崔 晓 任职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学校宣传思想、意识形态工作

猜你喜欢
双高育人党员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数说高教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