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持续推进洛川乡村振兴

2021-12-09 21:38刘玲
新西部 2021年11期
关键词:示范县攻坚

刘玲

今年以来,洛川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四个不摘”,坚守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见实效。

措施精准 稳步推进巩固脱贫

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今年以来,洛川县围绕“坚守一条底线,推进六个衔接”的总体思路,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条底线”,就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县上成立了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专班,建立了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周统计、月通报、季调度、半年小结、年终总结”工作机制,聚焦“三类”户重点人群,持续做好排查、监测和帮扶工作,做到重点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不断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六个衔接”,即制度机制衔接、政策举措衔接、干部力量衔接、扶贫产业衔接、资金项目衔接和社会帮扶机制衔接。一是制度机制衔接,坚持“三级书记”一起抓,调整优化了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立了8个专项工作组,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职责。坚持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会定期调度、部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机制,及时研究存在问题,部署工作推进,确保各项举措落实落细。二是政策举措衔接,制定印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动方案》,明确了过渡期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工作职责。同时,持续落实脱贫人口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兜底等行业帮扶政策,对标中省市政策要求,对相关行业帮扶政策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三是干部力量衔接,完成了全县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轮换,对全县“五类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全县共选派市县驻村干部267名,其中第一书记92名,驻村队员175名。同时,对全县“三类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因灾、因病、因意外等收入骤减和支出剧增户)落实帮扶责任人,所有脱贫户落实帮扶联系人,全面夯实了工作队伍。四是扶貧产业衔接,制定印发了《洛川县2021年度产业扶贫政策措施》,继续加大对脱贫群众的产业扶持,今年以来,扶持脱贫户(低收入户)新建、改造果园3919.95亩,搭建防雹网2309.18亩,发展特色种养及二三产业304户,新建和提升产业扶贫基地8个,让脱贫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发展成果。持续加强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现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2830人,过渡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384名,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基地吸纳224名劳动力就业,持续促进稳定增收。五是资金项目衔接,在财政投入衔接方面,过渡期内保持财政投入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金融政策方面,进一步完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加大优势特色产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同时,完成脱贫攻坚期形成的各类扶贫资产的确权、登记和规范管理,确保长期发挥好资产效益。六是社会帮扶机制衔接,延续脱贫攻坚期形成的社会帮扶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深化消费帮扶行动,持续引导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形成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的工作合力。

多措并举 全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

自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洛川县紧紧围绕“五大振兴”,统筹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多措并举,于2021年创建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加强领导,强力推动。县委成立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农办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确定了2021-2025年打造9个省级层面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县级层面,打造以京兆区域9个村为中心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区,在镇级层面,每年每镇创建1个示范村。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包区、县级领导包点的工作机制,围绕“一区多点”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坚持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全面推进洛川县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精心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努力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深入调研,规划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洛川县坚持把调查研究放在首位,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镇村、农户、企业、学校等开展调研,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理清思路,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形成《洛川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坚持规划引领,以北安善村、黄连河村等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为范例,编制了《洛川县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规划》和《洛川县生态乡村建设规划》;为了做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今年8月份,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组成乡村振兴调研组,开展了专题调研。9月初,制定了《洛川县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明确2021-2025年,县级形成乡村振兴示范县的政策体系,各部门形成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县的政策措施,镇(街)实现基础设施明显完善、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镇全覆盖、示范村达到60%。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其中矮化果园20万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值达到2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洛川样板”,力争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创一流,建成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

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加快完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的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可落地、可操作、可见效。完善财政扶持政策,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强化金融扶持政策,把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广农用地经营权、园区企业设施设备抵押贷款,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建设的经营性和准经营性项目,推动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洛川县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一是乡村产业加快提升,在全力抓好苹果产业的同时,统筹推进塬面和川道发展,在洛河、黄连河、仙姑河等峡谷地带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猪、湖羊等畜牧业,香菇、养鸡等林下经济及乡村旅游业,实现乡村产业多元发展、全域覆盖。二是乡村人才加速聚集。洛川县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加强人才引进、组建专家团队、培育乡土人才。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遴选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专家服务团”,开展送项目、送技术、送信息下乡活动。大力培育乡土人才,认定以苹果产业带头人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1194人。同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乡村文化更加充满活力,乡村环境更加干净整洁,乡村治理更加和谐有序。

多抓共管 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持续做大做强苹果产业,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根本动力,以人才振兴为支撑,不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持续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引领全国苹果产业发展。推进果畜循环、果旅融合。把畜牧业作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100万头生猪、20万只羊子、50万羽家禽,建设80万吨有机肥生产能力,达到果畜良性互动;实施果旅融合精品工程,促进苹果与旅游、科技、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创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衔接协调各类规划,推进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统筹农村道路、供水、污水垃圾处理、供电、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垃圾治理项目整体移交,确保农村垃圾污水不下沟。加强农村畜禽粪污、反光膜治理,持续巩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成效。

持续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持。鼓励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组织本村“能人”返乡发展产业,发挥好“乡贤”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和文化活动,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持续做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基层自治能力和村两委班子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优化“承诺+积分+评议”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机制。持续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深入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稳步提高村两委、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为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猜你喜欢
示范县攻坚
四川:出台监管示范县评定管理办法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阳朔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SWOT分析及建议
打赢脱贫攻坚战
贵州:创建3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基于SWOT分析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策略
2020年山东省将建设农业“新六产”示范县50个
攻坚脱贫
《关于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