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的思考

2021-12-09 01:15傅琛彭恩胜
江西教育A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双带头人培养教育教学科研

傅琛 彭恩胜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夯实高校基层党建基础的战略举措,旨在把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成为“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 ,从而全面提高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整体素质,使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头雁效应”充分发挥、有力彰显。“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确实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影响了“双带头人”培育效果。新形势下,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培育工作。

[一 、严格选配标准,选对人、配强人]

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觉悟、能力和情怀与党支部工作成效密切相关,选优配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是做好党支部工作的关键所在。《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选任标准、基本条件有明确规定。要做到选对人、配强人,确保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的质量,需要把握好觉悟、能力、情怀这六个字。

一是觉悟,即思想政治觉悟。党支部书记是党员中的优秀分子。政治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这是首要标准。党支部书记思想政治觉悟高,才能把握好方向,起到引领作用。一个教学科研能力再强、业绩再好、再有意愿的人,若思想政治觉悟不高,就不能将其选为党支部书记。在这一点上不能打折扣、搞将就。

二是能力,即党务工作能力。目前,高校基本实现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选拔方式全覆盖,大多数教师党支部书记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学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保障。在此基础上,还应注重选拔有较强党务工作能力的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具备较强的党务工作能力,才能够顺利并高质量地开展好党支部的工作。但在符合条件的人员有限的情况下,选配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时,其党务工作能力要通过岗前培训和经常性的培养教育去提升。

三是情怀,即奉献情怀。有的人可能有觉悟、有能力,但未必有情怀,或是对党务工作没有兴趣和热情,或是缺乏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有的人可能不反感、不排斥做党务工作,但因为身兼数职,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不愿意因从事党务工作或担任党支部书记而导致工作压力过大。如果硬要把没有情怀或情怀不深的党员推选为党支部书记,那就很难保证其能够积极投身和倾心做好党务工作。所以,在可选择的情况下,上级党组织应该充分尊重被推选人员的个人意愿,要选拔有情怀的人担任党支部书记。

[二 、创新培养教育模式,改变人、成就人]

通过调查发现,对照《实施意见》中的选任标准和基本条件,目前许多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能力相对不足,严格意义上是不合格的党支部书记。而通过培养教育,可以改变人、成就人,即可以改变、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履职能力,把更多的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造就成合格的乃至优秀的党支部书记。

《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目标要求。但目前,对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培养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培训形式单一和培训缺乏针对性、灵活性问题等。

为了克服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构建“一重点四结合”的培养教育模式,增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履职能力。

“一重点”就是《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指出的,“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培养培训,应把增强党务工作能力作为培训重点”,在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培养教育中要牢牢抓住这个重点。目前,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学历学位、职称都有明显提升,大部分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但是,多数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是第一次而且是兼任党支部书记,存在党务工作经验欠缺、能力不足、水平有限的现象。他们作为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开展的好坏。

“四结合”就是党务与业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定与自选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一是党务与业务相结合。目前,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大部分需要提升党务能力。要坚持双向提升,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在抓好增强党务工作能力这个培训重点的同时,兼顾业务能力的培训。

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般来说,党支部书记需要持续接受理论培训和党务知识培训,但真正要快速提升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能力,还需要与实践结合,创新培训形式,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开展交流研讨、现场取经学习、实践研修、岗位挂职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提升履职能力。而这正是大多数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所希望和需要的。

三是规定与自选相结合。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养教育的内容,有些属于同一时间段大家都应该普遍学习掌握的,这些可以作为规定内容集中统一开展培训教育,比如最新理论成果、相关文件的学习。而要突出针对性和精准性,就必须有自选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根据需要设置一些模块、列出清单、安排好时间,并对党支部书记接受自选培训的最少次数作出要求,供党支部书记结合自身实际作出选择,以便通过培训实现补短板强弱项目标。

四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传统培训主要是线下培训,但线下培训往往容易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和影响。线上培训则比较灵活机动、方便快捷。除了做好线下培训外,还应该做好线上培训。比如在院级层面,可以把党支部书记应知应会的相关材料收集整理,分门别类地放到网上,供他们有需要时随时查看。又如在校级层面,可以在党支部书记完成了指定的网络培训课程学习之后,集中组织一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考试,以督促学习、检查效果,从而避免刷课而流于形式。

[三 、完善激励保障措施,留住人、吸引人]

“双带头人”既是党支部书记,也是教师,而且大多数是教学科研骨干,承担着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有相当一部分还身兼数职。如果政策保障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强,党支部书记岗位就更没有吸引力。目前,高校的教学科研骨干真正发自内心想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并不多,而现任的党支部书记,在换届时希望继续留任的也不多。

《实施意见》要求各高校要出台政策,完善政策保障。绝大多数高校也确实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双带头人”培育工作,但依然没有做到位。比如有的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还没有岗位津贴,即使有岗位津贴的,比教研室主任岗位津贴还少,有的甚至差距很大。

针对“双带头人”培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激励保障措施不到位的问题,高校应该完善激励措施,加强政策保障,做到重视、联动、落实,从而留住人、吸引人,并激发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干事创业热情。

一是重视。高校党委,尤其是主要领导要充分認识“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的重要性,重视“双带头人”培育工作,并带动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重视、支持此项工作。

二是联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党委将其纳入学校党建的重要工作内容,精心研究部署,让人事、教务、科研等部门协同联动,比如让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享受岗位津贴、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计算教学科研工作量或是核减一部分教学科研考核工作量,这就需要学校人事、教务、科研等部门共同研究商议,相互配合支持。

三是落实。重视是要落在行动上、落到实处。激励保障措施要有可操作性,能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解决实际困难:一是经济上的保障,就是要给予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岗位津贴。没有的要有,有了的要尽可能与教研室主任岗位津贴相当。二是工作条件保障,主要是把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计入工作量,冲抵一部分教学科研考核工作量,或是直接核减教学科研工作量,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党务工作中,平衡好党务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履行好党支部书记的岗位职责。三是发展空间的保障,要让他们享受职务职级“双线”晋升政策,把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列为提拔任用的后备人选,并在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上给予政策倾斜。◆(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双带头人培养教育教学科研
志愿服务在民办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教育微论坛
高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困境及解决路径
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协同式创新探析
推进高校“双带头人”工程“扩面提质”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
“双带头人”促发蝶变
湖南文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简介
要多做些培养教育工作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