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欹侧 遒劲流畅

2021-12-09 01:17魏风玲王晓雁
理财·收藏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白文书体板桥

魏风玲 王晓雁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是扬州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板桥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卒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值史家所称的“康乾盛世”。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官至七品,曾先后做过山东范县(今属河南)、潍县知县,为官十二载,后“请赈忤大吏,乞疾归”。辞官归隐后,客居扬州,以卖字画为生。

郑板桥的诗文书画,《清史列传·郑燮传》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善诗,工书画,人以‘郑虔三绝称之。”其诗文,立足现实,自出己意,将真实情感挥洒尽致;其绘画以独到精妙、简约不滞的构图,沉郁的笔墨,呈现出一种洒脱清新的意境,充满艺术魅力。以绘兰竹石为主,尤精于竹。自谓“不学他技,不宗一家,学之五十年不辍”,他师法造化,继承传统,求变求新,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有“郑竹”“郑兰”之誉;而其书法更是将郑板桥的“怪”发挥得淋漓尽致,怒不同人,标新立异,独创一格,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成为由传统的真草隶篆中走出来、独创一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第一人。

郑板桥的传世书法作品,书体是多样的,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都有。清中期以后,随着金石学的发展,汉、晋、南北朝的石刻不断被发现,书坛渐开“碑学”之风,郑板桥成为其中得风气之先的一个。他年轻时在楷书方面用功极深,从其存世的楷书作品中能够看到他在楷书方面的精深造诣。叶衍兰在《清代学者像传》中说:“板桥楷书尤精,惟不多作。”启功先生曾言:“平心而论,板桥的中年精楷,笔力坚卓,章法连贯,在毫不吃力中,自然地、轻松地收到清新而严肃的效果。”(启功《浮光掠影看浮生》)能代表郑板桥楷书成就的是其中楷《城隍庙碑》,原石碑现存于潍坊市博物馆石刻艺术长廊内(图1、图2)。石碑高186厘米,宽76厘米,在书法艺术上,它是板桥先生少有的正楷书体的作品,也是板桥本人比较满意的作品。其在《刘柳村册子》中曾言:“潍县城隍庙碑最佳,惜其拓本少耳。”或者是出于恭敬之心,此碑文乃楷书撰成,总体倾向平、正、方、严,用笔果敢,提按顿挫明显,笔画向中间收紧,字势瘦而紧密,显露严谨认真的心态,体现出一定的统一感。

郑板桥后来对秦篆、汉隶、魏碑、行草书都用过工夫,皆具有相当功底,造诣颇深,并在此基础上集诸体之长,融会贯通,刻意求新,以正书杂篆隶,创出个人的风格,成其奇书。这就是为人称道的其独创的书体“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郑板桥在《刘柳村册子》中云:“板桥书法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以颜鲁公《座位稿》为行款,亦是怒不同人意。”由此可知,板桥的“六分半书”亦即其所谓“板桥书法”,八分书是隶书的别称,“六分半”则是八分中掺入了其他书体,即以汉八分即隶书为主体,又掺杂了楷、行、草,取己所愿,将它们有机地糅合为一体而形成。

《清史列传》称他 “书画有真趣,少工楷书,晚杂篆隶,间以画法”。郑板桥独创的“六分半书”,从书体上看,以真、隶为主,糅杂了真、草、隶、篆,同时又墨法巧妙地将画竹、画兰的笔法掺入其中,让书与画更好地交融,别开生面,曾自称取沈周、徐渭、高其佩的画法为笔法,书中有画,别具一格,充分体现了“书画同源”“用笔同法”的艺术趣味,给人一种生动形象之感。用笔上有粗有细,有藏有露;结构上有正有斜,有长有瘦,有大有小,有方有圆;章法布局上纵逸挥洒而又颇富想象力,疏密有致,虚实结合,浓淡相宜,错落有致,主次有别,变化多端,人称“乱石铺街”。

郑板桥独创的“六分半书”闻名遐迩,皆因其作品有其自身特点,尽显其张扬的个性及独特的人格魅力,独一无二,无可代替。从其存世的作品中,都显示出这一独特书风。

潍坊市博物馆藏两幅板桥书法作品就是其“六分半书”的代表作。

其一,馆藏《郑板桥行书中堂》(图3)国家一级文物。 立轴,纸本,画心纵172.2厘米,横90.5厘米。题诗一首:“春风十里送啼莺,山色江光翠满城。曲岸红薇明涧水,矮窗白纸出书声。衙斋种豆官无事,刀笔题诗吏有名。昨夜村灯鱼藕肆,青帘醇酒见人情。”款署“书为翁年学长兄正,板桥郑燮”,右上钤“郑板桥”白文印,左下钤“乾隆东封书画史”白文印、“丙辰进士”朱文印。

此幅行书中堂,相对于典型的“板桥体”,此文笔法、章法及布局亦是他作品中少有的法度极其工整谨严的作品,但又处处体现着郑板桥书体的独特韵味。

此文第一句较为端正,呈楷意,往后则气贯成行通体气脉贯穿、节奏分明。书体有法度,笔力流畅,楷法多于行草,瘦劲工整挺拔又流畅、洒脱、纵逸奔放,书体达到高度的融合。文中笔法巧妙穿插,字有大有小,笔画有粗有细,极为和谐相融。兰、竹之画法融入撇捺之中,如“人”字一撇似竹干斜伸,一捺又如蘭叶拖垂,“见”“色”字,一钩又似刚刚萌发的嫩竹叶,这种技法更使他的字呈现一种挺拔、生动、飞舞之美。

其二,馆藏《郑板桥行书对联》(图4),纸本,立轴,画心纵151.5厘米、横30.0厘米。联句:“有子才如不羁马,知君身是后凋松。”款署:“书贺君谋老先生暨令郎翊清年兄大喜。”上钤“潍夷长”白文印,下钤“燮何力之有焉”白文印、“橄榄轩”朱文印。此联是郑板桥为潍县郭君谋书写的贺联,上联赞郭君谋儿子郭翊清之才,下联颂郭君谋之寿。书体以隶、楷、行相融,并掺以兰竹笔法,纵横欹侧,笔力遒劲,尽显骨力和神采。

郑板桥作为清代中期传统书风的继承者和革新者,冲破束缚,推陈出新,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书法艺术,个性鲜明,雅俗共赏,闻名遐迩。郑板桥的大胆创新,所形成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六分半书”,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猜你喜欢
白文书体板桥
陆海之纵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板桥善诵
板桥河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论情性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
“新金融商品教父”跳海:照搬“喜新厌旧”走向绝路
十个骨灰盒
怪僻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