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磨课历程与感悟

2021-12-09 09:51祝响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于谦石灰诗词

《石灰吟》在语文教材中中长期占据着一席之地,其作为一首托物言志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的生平真实写照。诗人通过石灰来比喻自己,表达了自己想要为国尽忠,不畏牺牲的意愿与坚持清廉的高洁情操。作为托物言志诗的代表,反复磨课有助于加深教师对诗词的理解,有利于对课程设计方案作出更佳的优化。

一、初遇《石灰吟》

(一)解读课题,导入课程

通过朗读课题,教师就题目为学生做出解答。石灰,即现代建筑装修中常见的工程材料;吟,作为古代诗词较为常见的一种载体,其拥有着赞美、吟咏的寓意。

(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初步感知

教师先做示范投入感情的朗读诗词,再结合情况选择让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朗读或齐读等形式,带领学生初步感知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解析诗词,揭示品质

教师通过浅显易懂的话语,对每句诗词作出释义,待所有释义讲解完毕后,再从整体的角度对整首诗的释义作出解析,以此延展到石灰的品质上,通过鼓励学生间集思广益,相互交流石灰所具备的品质,进而揭示出诗词中所表达的品质。

(四)由物及人,品味人物

教师引导学生要由物及人,由石灰联想到作者于谦,从而引出托物言志诗的概念,由此让学生凭借诗词内容来猜测于谦会是一个怎样的人,使学生充分品味诗歌与作者身上的精神品质。教师在最后对整堂课程内容作出小结。

(五)初遇教学中的反思

《石灰吟》通篇描写的对象都是石灰,教师在带领学生理解诗歌含义之后展开对作者于谦的想象与猜测,而学生的猜测依据只有诗歌内容,猜测结果大多是人云亦云。由此,学生即便有所感悟,也大多停留在人是人,物归物的阶段,人物形象与石灰间的关系没能得到正确的体现,这俨然有违诗人在写作时借物言志的目的。

二、再遇《石灰吟》

(三)将理解诗词大意与感悟石灰相结合

教师从石灰的角度展开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联系诗词内容,展开一个石灰的自述。我是石灰,久居于山野深处,人们将我带出深山,在与焦炭混合后又用烈火对我进行煅烧,此时我的形态完全发生了改变,全身上下变得雪白洁净,这时的我已经成为了生石灰。后来我又被放进水里,水温快速上升,立刻就变为沸水,而我也变成了粉末状的熟石灰。借助石灰的自述内容,引导学生寻找与诗词中相对应的地方,像是久居深山对应着诗中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进行煅烧对应了“烈火焚烧若等闲”。通過将石灰进行拟人化,引导学生将自己代入石灰的角色中去,从而体会石灰所遭受的磨难,进一步认识到石灰历经磨难、忍辱负重下的崇高气节。通过再次朗读诗词,使石灰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加立体起来。

(二)加强作者人物与生平资料间的联系

诗词所写的是石灰,实际则暗藏着作者对自己的投影,教师先引导学生猜测于谦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再对于谦的生平资料展开具体介绍[1]。少年时期的于谦便刻苦努力,勤勉好学,时常挑灯夜读,待他踏上仕途之后,一生为官清廉,奉公执法,后又临危受命,保家卫国。在夺门之变中遭受朝堂恶势力迫害,于谦没有选择回避,也没有去争辩,最终选择了慷慨就义。围绕于谦的生平遭遇让学生展开研讨,寻找于谦与诗中石灰的遭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进而加强诗中物象与诗人于谦的联系。再次带领学生朗读诗词,让学生探寻诗人在诗中留下的自己的投影。

(三)再遇教学中的反思

首先在带领学生理解诗词大意时,摒弃了传统教学中逐词逐句的解释方法,而是选用了以自述的形式将诗词内容与石灰的制作过程紧密联系起来,由学生探寻自述资料与诗词之间的对应点,学生通过阅读与寻找这两种行为的交替,逐渐将资料与诗词相互融合,将两者间的内容互相进行补充。在点明“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等词语的意象后,教师通过一连串的提问与引导,让石灰的形象透过文字逐渐在学生的心目中生动活跃起来。学生在带入石灰的形象之后,对于石灰千锤万凿的痛苦,烈火焚烧的壮烈,粉骨碎身的决绝都有了感同身受的体会,由此,石灰那坚韧不拔的崇高品质在他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2]。石灰如人,人同石灰。石灰是作者意志的寄托,作者借由石灰抒发自己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在学生对于石灰的形象有了充分的认知与感悟后,教师可以展示于谦的生平详细资料。对于资料的展示时机选在学生熟悉诗词内容后,有助于学生对作者产生更为全面的了解。率先展示生平资料会导致学生在潜意识中建立起于谦的人物形象,在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下,学生的思维会受到固化与束缚,从而难以做到对诗人产生更为全面的认知。此外,后出示资料有助于纠正学生在前期猜测中产生的认知偏差,对学生猜测中的不足能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

三、三遇《石灰吟》

在再遇《石灰吟》的课程设计中,虽然充分彰显了于谦与石灰的品质相近,展现了他们相似的生命轨迹,但并没有进一步加深于谦与石灰生命中对应关系的紧密,更没有突显出这关系中还蕴藏着对于谦生命的诠释。

(一)对石灰与于谦生平的相似之处进行论述

由学生找出诗词中与于谦生平一一对应的部分,教师对于这些一一对应的内容以更加便于理解的方式作出表述说明。例如,千锤万凿对应着于谦幼年艰苦勤奋、挑灯夜读的读书时光,也是作者暗指为自己未来发展积蓄能量的时期。烈火焚烧对应了诗人在仕途上遭人陷害的经历,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诗人于谦而言,这段经历是自己人生当中的一项重大考验。粉骨碎身对应着诗人最后慷慨赴义的结局,在揭示结局的同时,表现出了于谦坚韧不拔、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要留清白对应着于谦就义后,他的精神品质在世间得到留存与宣扬,其中饱含了诗人对自己崇高的精神品质、道德气节在世间长存的希冀。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诗词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结合作者生平的各个阶段,设置朗读情境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依据于谦人生中的不同阶段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在情境中代入角色,投入感情的朗读[3]。例如,以少年时期意气风发的于谦,对于这首诗会抱有怎样的感情去朗读呢?而作为步入仕途,为官执政时期的于谦,遇到这首诗又会产生怎样的感悟?对于人生最后阶段,即将踏上刑场的于谦,面对这首少年时期所写下的诗,又会作何感想?最后让学生从自己出发,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感悟诗中于谦的形象。

(三)三遇教学中的反思

《石灰吟》教学中的重点既不是石灰,也不是于谦,而是在于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借助《石灰吟》教导学生学会站在当前的角度去回顾生命中的过往,关注未来的发展走向,以这堂課作为学生人生阶段的一个新起点[4]。待学生逐渐成长为青年,壮年,直到老年,在回顾人生总结感悟时,还能想起曾有过这样一堂课,为他们的人生带来了这样的影响,便是最好的教学成果了。

四、作为语文教师的磨课感悟

(一)打磨教材,深度发展教师的专业特长

教材打磨是教师磨课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一步,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分析教学的前提便是要具备良好的教材掌控能力[5]。要想磨砺出一堂精品课,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研究,充分了解作者意图,要完全把控与理解教材内容。对于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需要掌控精准,不能随意拔高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与教学目标,教师也要保持一个明确的认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于语文教学磨课而言,教师的教学风格也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找到最为合适的教学风格,切忌生搬硬套他人的教学风格。

(二)打磨教师,拓展教师的专业广度

作为课堂当中的实际掌控者,在磨课过程中对于语文教师的打磨,能使其熟练使用更为精确的语言,并具备更为生动形象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能有效提升教师提问的目的性。对于教师的打磨,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学习智慧,而对教师评价语言的打磨,更是营造一个良好课堂氛围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激趣方式。从教师个人素养与教学能力的掌控到言行间的站姿讲风,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构成。通过打磨教师,使教师能够发表出更具有理论性与穿透力的独特见解,并保证了这些见解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三)打磨学情,让语文教学保持温度

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与学习愿望的培养,都是新课标中的重点关注内容[6]。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氛围的把控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是个难题,难以精准把控学生的学习氛围,致使语文课堂长期处于一种疲软的状态下,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成果。而在对学情进行打磨之后,教师能够对学情产生充分了解,此时有了完全不同的效果。教学氛围逐渐活跃起来,学生也开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了。语文教师通过了解学情,并对学情进行反复推敲,从而充分掌控课堂氛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想学、爱学、好学。对于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打造一个平等、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为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打磨设计,拔高语文教师的教学高度

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工作而言,是一个千古不变的主题,一堂精品课需要反复的打磨锤炼才能设计出来[7]。《石灰吟》课程设计也是经过“三遇”的打磨而成的。初次磨课时,需要对于自己教学内容的紧凑程度、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对学生的课堂自主性等问题反复进行推敲与修改[8]。在第二次磨课时,首先要对第一次磨课成果进行总结,思考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充分汲取这些经验教训,在课程导入环节设计了情境教学,以更加灵活生动的语言开启课堂教学,并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将课堂更多地交给学生。同时,第二次磨课中也暴露出些新问题,例如教学设计还不够新颖,细节处理欠缺等。团队中的其他教师提出了,可以进一步加强故事与诗词间的联系,将两者一一对应起来;还有学生缺乏情感朗诵,可以创设更为深刻的场景让学生代入朗诵的意见。针对这些意见与问题,及时对课程设计方案作出了改进,依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体,再次进行了磨课教学。第三次磨课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开启与转接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整体教学流程相当自然、流畅,加上各类情境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生动活跃起来了,学生的讨论氛围也逐渐热烈起来,课堂反馈效果显著。虽然整个磨课过程历时漫长,其中存在着各种艰辛困苦,但在磨课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语文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其中作为引导,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也要做好相应的教学预设工作。课堂教学经过反复打磨后,语文教师对知识的连接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都将达到一个新高度。

磨课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教研组的整体协作下,对于教学环节进行反复推敲,最终打造出一个精品课程。而《石灰吟》作为教材中托物言志诗的代表,其体现着诗人于谦极为高尚的精神品质,是绝佳的精品课程打造对象。通过打造《石灰吟》精品课程,引发学生对人生的反思与期待,相信学生们都能从《石灰吟》的授课教学中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陈虹.聚焦古诗品鉴 激发学习活力——以《石灰吟》为例探讨小学咏物诗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6):55-57.

[2]王思萱,冯茹,李响,崔亚丽.从日常磨课到课例研究:问题与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6):73-76.

[3]牛铁柱.文史结合教古诗——以于谦的《石灰吟》为例[J].青海教育,2020(Z2):59-60.

[4]黄娅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磨课”的三个重点[J].读写算,2019(04):161.

[5]王昌铭.屡经“烈火焚烧”的于谦——《石灰吟》赏析[J].读与写(小学生之友),2019(04):18.

[6]石苏黔.且看于谦的“清白”——读《石灰吟》[J].金山,2018(11):62.

[7]周志祥.认识一种诗体,走进一段历史,感悟一种情怀——以《石灰吟》为主的综合学习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7(12):23-25.

[8]黄培.悟诗情 明诗志 知写法——《石灰吟》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17(19):81-82.

祝响响,浙江省浦江县龙峰国际学校正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于谦石灰诗词
成鹰之路
果子单
暮春壁秀映石灰
不同有效成分的石灰消毒防病效果的比较试验
于谦藏品欣赏
高浓度高气压在烧结用石灰气力输送中的应用
石灰: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在公司的应用
诗词之页
晚节忠风愧几人——杭州于谦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