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2021-12-09 14:29赵文英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不合理思政案例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情绪管理是指用心理科学的方法有意识地调适、缓解、激发情绪,以保持适当的情绪体验与行为反应,避免或缓解不当情绪与行为反应的实践活动。内容包括认知调适、合理宣泄、积极防御、理智控制、及时求助等方式。高职学生处在成年早期,他们的情绪调适能力较青春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情绪问题依然是他们最希望解决的困扰也是最必须解决的困扰。结合情绪管理中认知调适的内容,探讨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融入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内容,在指导学生学好情绪管理相关知识和调适方法的同时,强化价值引领,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人成才。

1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选取的情绪管理一章,为高职大学生心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情绪管理能力是学生重要的心理调适能力,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教学时长为 90 分钟。通过本案例教学,让学生明确情绪管理的重要意义;掌握情绪管理常见的方法的过程中,结合情绪管理方法中的认知调适法,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立德树人。

2 案例分析

2.1 案例主题

情绪管理

2.2 案例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都会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并对学习生活产生不良影响,情绪管理能力是学生重要的心理调适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让学生掌握情绪的相关知识,学习相关的调适方法,更需要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心态和客观科学的态度。在中国革命史中有许多仁人志士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怀着深深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乐观、豁达与豪迈,是因为他们有积极的心态和豁达的心胸,能够用发展辩证的眼光去面对困难和挑战。教师在课程思政融入环节,指导学生结合“改变认知”这一心理调适方法,引导学生用发展、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自己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从而实现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2.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解释情绪管理的概念;复述情绪ABC理论

能力目标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合理运用情绪管理的方法,提升情绪的自我调适、自我控制能力。结合自身实际,觉察自己非理性思维,学习换个角度看世界。

素质目标

学习接纳自己的情绪,学习用客观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避免绝对化理念,从而养成积极正面的世界观。

2.4学情分析与主要教学策略

本案例教學对象为高职一年级学生,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他们具备初步的情绪管理的常识,对情绪的概念、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意义有很多感性认识,也会用一些常见的情绪管理的方法如合理宣泄情绪、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去调节和控制情绪,这些方法通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良情绪,但是要从根本上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就需要系统学习改变认知,学习用客观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避免绝对化。

教学实施过程中,情绪管理的概念这部分内容,是通过设计问题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并加以教师讲授的方法来完成。

在价值引领课程思政的部分,将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榜样人物的事迹的学习,结合认知情绪疗法,引导学生用全面、发展、辩证的视角来看问题;从而促进积极正面的世界观的形成。

3 案例设计(见表1)

3.1 引入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巩固相关知识点,导入本部分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3.2 提问情绪管理的目标,激发学生思考

情绪管理的最终目标不是消除所有的不良情绪,从情绪产生的机制来看,这是不合理也是不现实的。那么情绪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呢?

情绪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就是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

基于以上背景,启发学生思考:1情绪管理的目标是?2负面情绪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情绪管理是否要消除负面情绪?

教师归纳总结

3.3 头脑风暴学生常用的情绪管理方法

3.3.1 请在笔记本上写下尽可能多你认为适合的情绪管理方法

3.3.2 每个同学提供一个答案,邀请一名同学将所有同学的答案罗列于黑板

3.3.3 全体整理答案,剔除不合理的答案。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调节情绪,头脑风暴可以搜集学生的所有观点,学生之间可以借鉴,但是这些方法的原则是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合理的当,所以应剔除部分不合理的方法。其次这些常用的方法学生已经会用,教师就不必做过多的讲解,但是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师补充一下音乐疗法、绘画疗法知识,并强调运动对情绪调节的好处。

3.4 探究学习情绪ABC 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理论,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

埃利斯认为不合理的思维有三个特点:绝对化 片面化 糟糕至极。

这些不合理思维是导致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要改变情绪状况,需要改变不合理的信念,也就是用悲观、消极、片面、绝对的看法去看待事情。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不容易觉察,所以要改变情绪,就要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明白情绪ABC的原理点,但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分析自己在情绪极端的时候有哪些不合理思维才是重点,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师可循序渐进,从分析案例入手,再到到结合自身实际分析。

3.4 拓展环节

在本环节通过学习邓小平同志的事迹,引导学生明白,开阔和豁达的胸襟,积极正面的世界观的养成,需要的是学习用全面、发展、辩证的眼光去看世界,一个悲观、消极、片面的人,是不可能有良好的心态良好的情绪状况,更不可能用积极正面的世界观武装自己。

所以引导阅读关于邓小平的学习资料,结合情绪ABC理论分析,讨论邓小平同志开朗豁达的胸襟是如何养成的?我们如何培养自己开朗豁达的胸襟?

教师总结:要从根本上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觉察自身不合理信念,并改变不合理信念。在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努力学习用全面、发展、辩证、的眼光就去看世界,看自己,用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会排除影响自身不良观点。

3.5组织学生完成课堂目标检测题,

结合答题情况进行拓展提升和总结评价,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和能力素质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反思课堂教学流程,持续改进教学方法。

4.课后反思

课程思政就是要强化课程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节课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在于引导学生明确情绪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积极正面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时,应突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围绕思想引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充分挖掘和应用课程所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融思想教育于课程教学之中。

在此基础上,注意加强教学评价与反思,其中教学评价应侧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等环节的过程性评价,侧重对学生课堂讨论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学习效果评价,侧重对照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通过对情绪管理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施,笔者认为: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要和本门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融合,不能硬生生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情绪管理的重点在于养成积极正面的人生观,用全面发展和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自身,00后学生积极热情。思维活跃,生长于网络环境,信息量大,所接受的信息良莠不齐,用常规的说教方法难以说服他们,他们注重个体的感受,强调个性,但是难免会有部分同学陷入精致的利己主义,这也恰好是他們容易情绪走极端的根本原因,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中榜样人物的育人因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积极正面的世界观的养成,达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是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值得探索的道路。

同时在实践中,我们感受到,课程思政是一条需要长期探索的道路,作为心理健康老师,要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实效,需要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作者简介:赵文英,女,1969年8月,大学本科,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副高级职称,心理健康教研室主任。

猜你喜欢
不合理思政案例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神回复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差评不合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