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研究综述

2021-12-10 02:48张馨月
现代计算机 2021年30期
关键词:意愿文献公众

张馨月

(大连外国语大学软件学院,大连 116044)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推动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高校图书馆紧跟时代的步伐,开始将传统的PC端网页服务逐步转移到移动手机设备上。微信(We Chat)是腾讯公司(Tencent)开发出的一款无需付费的即时网络通讯App,因其方便、易用等显著特点,在新一代的社交软件中发挥出独特的优势。2012年,腾讯在满足个人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推出了面向名人、政府、媒体、企业的微信合作商务推广公共平台[1]。自问世以来颇受用户青睐,微信公众号凭借信息送达率高、传播力大和互动性强的优势,逐渐发展成强大的内容分享和阅读推广平台,现己成为信息领域研究的重要场景。

由于微信用户的爆炸式增长以及微信用户全面快速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2],微信公共平台也引起了图书馆界的关注。高校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中心[3],是高等院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满足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取图书馆资源和开展业务查询的需要[4],高校图书馆通过开通微信公众账号,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书目检索、座席预约、手机阅读等服务功能,开始与图书馆管理系统相连接[5],可以发现移动服务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提供服务的重要形式。而关于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方面的研究,目前学者在微信平台的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居多,且以高校学者为主[6],学者在微信图书馆用户的使用意愿方面关注不多。对于高校来说,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能否发挥最大作用,依赖于学生的使用情况。目前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意愿不同,团队运营微信公众号上改进空间很大。高校图书馆如果不进行及时的调整,那么图书馆的资源将得不到最大化的利用,继而还会有推送内容无趣、传播形式单一、缺少与学生良好的互动和运营团队专业力不足等许多问题,这些难题将影响学生对高校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意愿。

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提供移动式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新的事物被学生所接受时,学生也接受了与之相关的技术和服务。在此背景下,把握国内外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的研究进展、关注的焦点、存在的问题,而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的同时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AM)[7]、信息系统成功模型(D&M)[8]的因素变量,为了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本文对影响大学生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的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1 大学生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研究现状

1.1 文献计量分析

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期刊(CNKI)设置检索为“主题=‘图书馆*微信*使用’”进行检索,年限设置在2012—2021年,得到647篇文献。为了保证选取的文献科学有效,通过利用SATI 4.0导入文献题录方式,经过作者、关键词、摘要等信息统计分析对文献数据智能清洗后,共得到641篇。SATI 4.0经过抽取文献字段信息、统计词条频次辅助生成网络知识图谱、词条频率逐年分布图等可视化结果[9]。在年度发文量方面,由于微信软件是2012年首次推出的,本次检索文献的年限设置在2012—2021年,年发文量及所占百分比如图1所示。从图中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从微信出现后,相关研究始于2013年,2015年起相关研究持续升温,到2017年时年度发文量以135篇位于近几年发文量之首,2018—2020年有所波动。

图1 ‘图书馆*微信*使用’年度发文量分析

以上述文献为分析样本,为了客观、全面的展示近几年的研究情况,利用SATI 4.0网页版生成了“图书馆*微信*使用”关键词知识图谱分析图。该图通过该领域文献中不同关键词的关联性形成一个网状的知识结构,由节点大小和连线粗细直观、自然、高效地展示了复杂多样的关联分析,重点突出了高频节点与节点联系,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图书馆*微信*使用’关键词知识图谱分析

经过以上关键词知识图谱的启发和引导,进一步探究关键词的词频变化和排名情况。通过在去重后的641篇文献,统计了排名前21的关键词的词频情况,统计结果由表1可以看出,国内学者研究关注点在于高校图书馆居多,对公共图书馆的研究较少。从研究的词频侧重点上来看,研究内容包括微信、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影响因素、大学生、移动服务等方面,内容较广泛。

表1 ‘图书馆*微信*使用’关键词频次统计表

1.2 文献内容分析

微信是较为新兴的通讯软件,自2012年问世以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渐被大众广泛接受和使用。经过检索调查发现,在中国知网(CNKI)中,“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这一主题的首篇文献是发表于2016年,涂霞[10]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结合过程经验和信息系统成功(D&M)模型,得出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变量显著影响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过程经验的结论,这对高校图书馆后续论坛的微信平台的研究思路具有启示作用[11]。为学术界开展其他因素对用户使用高校图书馆微信公共平台的意愿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学者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信公众账号的现状和读者服务工作[12]、使用意愿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魏群义[13]、刘思杭[14]、何建荣[15]等认为社会影响和使用态度是影响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的两大主要因素。尹明章[16]等认为信息过载、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用户的负面使用行为有正向影响。根据黄宠[17]的研究认为,绩效预期、努力预期、感知兴趣、社会影响力和用户创新对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意愿有积极影响。

在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研究对象方面,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有不同的用户身份。王征[18]研究了高校老年教师群体在高校图书馆使用微信公共平台的意愿。柳瑶[19]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认为影响高校图书馆微信使用的关键因素是用户的核心功能和技术要求。张国栋[20]调查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情况、内部需求、识别和使用期望。从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上来看,国内此类研究对象大多是针对用户对图书馆微信使用意愿的研究,这类用户可以是公共图书馆的大众群体,也可以是高校图书馆的师生群体等,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区分出用户的身份信息。

图书馆学者参考TAM模型的理论框架,在具体研究场景中对模型进行优化或扩展,验证模型在图书馆信息系统和图书馆物理空间中的适用性[21]。在研究使用意愿影响因素中的大部分学者,倾向于使用技术接受模型(TAM)[22]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D&M)两种模型,来解释用户对新技术、新系统的接受程度或使用意愿[23]。翟兴[24]、王至真[25]认为感知易用性是影响用户使用行为的重要因素。杨郑治[26]认为对于信息质量而言,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对用户满意度有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也对大学形象有正面影响。根据马占川[27]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主观规范和用户信任对用户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有研究者在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研究内容上进行更深入到持续使用意愿方面的研究。朱多刚[28]表明,在国内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信息系统的持续使用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其次是技术接受模型。何慧敏[29]基于TAM模型和马斯洛需求理论,通过对问卷的实证分析,认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社会需求等影响因素对老年读者继续使用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具有正向影响。李广军[3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个性化服务和感知有用性等因素正向影响用户继续使用高校图书馆微信官方账户的意愿[31],为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服务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赵乃瑄[32]等学者基于D&M模型的用户继续使用高校图书馆微信官方账户的模型,从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感知价值五个维度来验证用户继续使用意愿的提高;积极情感因素与用户满意度[33]。杨文博[34]研究了安徽省高校图书馆继续使用微信公众账号的意愿的影响因素。

2 大学生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研究总结

2.1 研究主题特征分析

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依托于良好的微信软件的社交环境发展迅速。由理论研究向实践研究发展,研究具有广泛性和发展性。从研究主题来看,对大学生视域下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研究在以理论研究为重点的同时,对于技术手段的实践研究也逐渐增多,推动了图书馆学与图书馆工作实践的发展。

2.2 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国内相关研究中,研究者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居多,定量研究占有较少比重。有关使用意愿的研究多从建设者层面介绍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经验,研究相对浅显。有关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倾向于现象归纳,缺乏对实证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使研究难以更贴近使用者的心声。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研究多采用观察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但缺乏深入的调研和访谈,如采用扎根理论展开研究的文献数量偏少。

2.3 缺乏对用户的关注

经过文献调研可以发现,国内对多数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并未从某一特定的用户视角出发,并且缺乏针对性。进而未能提出针对该群体的研究结论和改进策略。

3 大学生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微信公众号在图书馆提供移动服务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移动应用凭借着自身特性,在图书馆界以外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在互联网的技术背景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社交软件在新兴技术的冲击下,在各行业有关图书馆移动服务方面虽然境遇不尽相同,但存在着彼此相通的矛盾和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近八年来所发表的关于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未来缩微技术的应用提供借鉴的同时,做以下展望:

3.1 优化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国内研究者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推进后续研究。在采用观察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的同时,可以采用深度访谈法,深入地调研和访谈研究对象,进一步挖掘研究对象的群体特征和可能对研究有促进作用的因素。也可以采用扎根理论展开研究,提炼出与研究主题想适应的理论。

3.2 明确用户身份

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开通的最终目的是方便用户使用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因此,用户是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研究过程中,明确用户群体特征,如大学生和老年人两种群体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带有针对性的目标去研究问题,可能会提出更适合两者的不同改进策略。

猜你喜欢
意愿文献公众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袁方:让公众更早地用得起好药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