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对策

2021-12-10 14:55曾贞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顶层设计英语教师协同育人

曾贞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思政意蕴,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提出建立顶层设计思维、树立协同育人理念、提升思政教育意识、提高思政教育能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师 课程思政 顶层设计 协同育人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1-0106-02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是形成协同效应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保障。高职英语课程作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除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同样具有价值引领的思政教育功能,理当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积极回应。

一、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思政意蕴

高职英语课程一般是以公共课程的形式出现在专业人才课程体系中,具有课时数多、覆盖面广等特点。英语教师要在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既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又引导学生吸收多元文化的精华、客观认识外部世界、锤炼高尚的心智的目的,需要充分认识课程本身所蕴含的独特思政意蕴。

根据教育部2010年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涵盖了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内容。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并非单纯的语言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强调了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通过高职英语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接触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多样化的信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与此同时,这些多样化的信息也会带来多元文化、意识形态、文化思潮的交流、交融和交锋。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化对比、现象观察、批判性分析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掌握批判性思辨的方法,从而能够正确看待中西方差异,提高文化定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高职院校各类国际合作项目的引进和开展,高职学生接触各国往来的外教及国际学生的机会不断增加。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及“伴随企业走出去”计划的实施,高职学生到境外实习就业也成为一个职业选择,这些都为高职学生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可能。高职学生在具备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坚定的文化自信的基础下,才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进行国际交流,传播中国文化。

此外,教师自古以来被视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这种重要作用在当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能够立足自身相对宽泛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养优势,总结和提炼英语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普遍的价值范式,在传授英语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好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之间的主次关系,从而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感悟中国精神,获得价值引领。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英语的工具性被片面强调,导致部分高职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高职英语课程持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态度,淡化了课程的“育人”价值和教师的“育人”角色。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视域下,英语教师无疑遇到了新的挑战,因为这意味着在胜任传统意义上的英语课程教学之外,还需要解决与“课程思政”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首先,由于大多数英语教师的专业所限,英语教师对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与语言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或多或少存在着理解不够到位的情况。因此,导致英语教师面对“如何在高职英语教材文本的字里行间挖掘可实现价值引领的元素”“如何结合职业教育的特征呈现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品质特质”的基础性问题时,仍然显得有些茫然。

其次,课程思政不是直接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把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拿到其他课程的课堂上进行照本宣科。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进行“滴灌”“渗透”,才能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平衡。“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的思想成长发生影响,这对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英语教师不断地探讨。

最后,职业教育要求高职英语教学更讲求应用能力的训练。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课程评价还需要包括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品德锤炼和素养形成等方面。在多重因素叠加之下,结合新的变化趋势,完善高职英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成就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则是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又一个问题。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对策

教育现象学者格里涅(Greene)指出,“教师时刻准备遇到各种情形的选择,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并不得不面對各种困境与紧张,因为教师运用以往的传统方法面对各种突发的新情境并不管用”。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课程建设的一种新模式,高职英语教师如何直面和应对“课程思政”提出的挑战,决定了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最终的成效。

1.建立顶层设计思维

对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来说,“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到一门课程的层面来说,也是如此。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从“育人”的全局角度理解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主动把自己摆到“三全育人”的大格局中,激发自己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发挥主动性,积极融入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与此同时,英语教师需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把英语课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对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的教师、教材、教法、资源、平台、制度等诸多要素,进行分析设计、统筹规划,做到有序推进,并整合优化有效资源,破解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目标。

2.树立协同育人理念

高职英语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教师自身的专业局限性。一般而言,英语教师对思政理论、思政教育的认识深度不及思政理论课教师。因此,为有效落实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共建、进行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发掘分析,开展课程思政的反思和诊断改进,英语教师尤其需要加深对协同育人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借助协同的机制作为有效推进工作的一个保障。这种协同,既是英语课程教学团队之间内部的分工配合,也需要与思政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等相关的团队及个体之间的协作。通过团队研讨、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等交流活动,打破教师之间、课程之间的隔阂,实现多方优势互补的目的。

3.提升思政教育意识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首先需要高职英语教师对“以德化人”有高度自覺,意识到自己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负有重要的责任,提升自己的育德意识。其次需要学习和掌握思政教育知识,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增强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对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有明确认知,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关键问题有透彻理解。此外,高职英语教师还需要领悟职业教育的特色,把劳动精神、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要素纳入价值引领的范畴。

4.提高思政教育能力

英语教师要重视备课的环节,充分考量学生的专业背景、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等各方面的因素,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的角度入手,寻找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英语教师需要通过行动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常规的试听法、听说法等语言教学方法基础上,英语教师还需要探索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及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在师生互动、观点碰撞、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中捕捉价值引导、行为养成、情操陶冶、意志磨炼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反思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家国认同、文化自信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实现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5.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随着高职英语课程目标从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发展到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更多维度的发展,教师对课程学习的评价也应作出相应的转换。在操作层面来说,这意味着英语课程的考核评价指标需要从单一的知识、技能的维度转向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素养等多元维度。在传统的客观量化评价、终结性评价方式之外,英语教师还需要开展高职英语课程评价研究,探讨主观质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方式。评价的主体也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之上,引入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等更多的元素,从而在“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英语课程探索实施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发挥各类课程、各类教师的协同作用,打造“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实施课程教学工作的主体,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素养和能力,探索高职英语课程中显性的语言教学与隐性的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夏元芬.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0(4).

[3]郝勇.新时代高校教师意识形态能力建设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4).

[4]刘清生.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江苏高教,2018(12).

[5]魏伟,姜涛.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设计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

[6]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注:2018年广西职业教育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研究”(GXGZJG2018B088)

【作者简介】曾 贞(1974— ),女,侗族,广西柳州人,教育管理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英语课程与教学、高职课程建设、高职教育管理。

(责编 黄 煌)

猜你喜欢
顶层设计英语教师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论小学英语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要求
大学英语教师出国进修的有效性调查与研究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教师知识理论视域下的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材自主能力调查研究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