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户衔接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偏好与异质性研究*
——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实证分析

2021-12-11 08:14陈玺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受访者产业链

尚 杰, 刘 爽,2**, 陈玺名

(1.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哈尔滨 150040; 2.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哈尔滨 150030)

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可知,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 更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问题的关键。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是实现小农户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政策的发展方向。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生态农业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也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 “引导小农户发展高品质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产业链是生态农业各主体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链。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 是落实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政策的具体行动, 也是引导小农户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重要实践。两者衔接, 能有效发挥产业链协作优势, 为参与生态农业活动的小农户拓宽市场空间和提供社会服务, 以拓展小农户增收空间;同时, 又有利于发挥小农户在生态农业方面经营优势, 保障生态农产品供给,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

就现有研究来看, 少有学者直接就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有机衔接问题进行探讨, 但是现有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相关问题的讨论依然能为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实践提供指导。

现有研究就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社会基础及衔接路径和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就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社会基础来看, 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小农户具有强自主性等特征,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应当结合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及小农户特征[1-2]。就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路径探索来看, 现有研究主要从加强小农户组织化建设[3]、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4-5]、完善相关体制与机制[6-7]、发挥政府促进作用[8]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模式研究方面, 学者们则提出了个体型、组织型和关系型3种衔接模式, 并对农业合作社带动模式、“公司+农户”模式、产销直通的电商模式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模式进行了分析[9-11]。这些研究虽然未直接就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进行分析,但是其对于小农户特征的剖析、衔接路径的探索及相关模式的研究都能为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的衔接提供指导和参考。

此外, 部分学者专门就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王佳友等[12]认为小规模家庭经营可以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叶敬忠等[2]提出现代农业综合变革中要推动生态化发展, 以实现小农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沈兴兴[13]认为小农户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小农户绿色发展具有其优势。孙小燕等[14]提出要通过各种措施积极推动小农户绿色生产, 推动小农户与现代绿色农业衔接。同时, 部分学者进一步就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进行了分析, 如田伟等[15]认为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具有重要价值, 并对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的部分模式进行了总结。

在认识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价值的同时,部分学者也对农业产业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农业产业链协作能够提升产品质量[16]、降低交易成本[17]、提升农户生产效率[18]、促进农户增收[19]。在此基础上, 部分学者进一步就小农户与农业产业链的衔接进行了探讨, 这些研究指出小农户与产业链的衔接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在农业产业链协作的实践中, 主导权多在政府与企业手中, 小农户处于弱势地位, 其意愿多被忽略[20]。为此, 部分学者为了解小农户意愿, 深入一线调研, 以探讨小农户参与农业产业链的偏好[21]。可见, 农业产业链的重要价值已经逐渐得到了学者的关注和认可, 而生态农业产业链作为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其不仅具有一般农业产业链所具有的提升产品质量等优势, 而且由于其产品的生态属性及整体过程的绿色要求, 其在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同时进一步关注生态环境, 这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综上, 现有研究虽然较少直接讨论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问题, 但是上述成果显示出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小农户与农业产业链衔接的必要性, 同时指出小农户主体意愿对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践中的重要价值。这对于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实践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 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一定不足: 1)在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的选择上现有研究缺乏直接就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问题展开的分析, 且并未专门关注涉及生态农业活动的小农户,未能有效反映这部分小农户的真实偏好, 其研究结果虽具有参考价值, 但是针对性仍有不足; 2)在研究方法方面, 现有研究多通过理论分析的方式或基础调研的方式展开探讨, 相关量化研究存在不足, 难以准确反映小农户与产业链衔接需求及其偏好。

为此, 本文在对江西省588名涉及生态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小农户进行入户调查的基础上, 参考现有研究, 采用选择实验法(choice experiment)分析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偏好, 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相对现有研究实现了以下拓展: 1)新概念界定, 基于现有研究对生态农业产业链概念进行剖析, 并就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的概念进行分析; 2)研究视角创新, 立足于小农户意愿, 关注涉及生态农业活动的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偏好, 并进一步探讨其异质性, 这是现有研究尚未涉及的; 3)衔接路径设置创新, 本文在结合实际调研的基础上, 将“小农户+电商平台”纳入衔接路径, 完善了衔接路径设置。本文对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并能为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的相关政策设计提供参考和支持。

1 概念内涵

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有机衔接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 现有研究尚未对该概念进行界定, 为此, 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 必须对该概念进行讨论。本文分别就小农户、生态农业产业链概念进行分析, 而后就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有机衔接这一概念进行探讨。

小农户不同于小农, 小农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的辩证统一, 而小农户仅仅是对小农这一概念生产力方面的体现[2]。就小农户概念而言, 国内外诸多学者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现有研究对于小农户的界定也有着一定共识, 如多数研究认同小农户经营是以家庭为单位, 其整体生产规模较小; 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具有家庭生活用品和商品两种属性; 小农户相对于规模经营, 存在着诸多不足, 但是其已经植入某些现代农业基因[22]。在参考现有研究对小农户概念的界定上, 本文认为小农户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经营农地不超过3.3 hm2), 以维持家庭日常生活消费及获取经济收入为目的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生产水平相对落后的微观农业经营主体。

生态农业产业链是农业产业链的一种特殊形式。农业产业链包含农业相关上游投入品生产、中游种植养殖与产品加工、下游产品流通与渠道销售组成等诸多环节, 且将与这些环节相联系的各种主体纳入其中[23]。参考这一概念, 本文认为生态农业产业链是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由生态农业产供销活动相关的农户、合作社、企业等主体所形成的产业组织链、组织结构和组织模式。就主体而言, 其包含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户、合作社以及相关的物流加工企业和出售生态农产品的超市、网络平台, 消费生态农产品的消费者, 也包括支持生态农业活动的政府、为生态农业活动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从事生态农业技术研发的研究机构。就生态农业产业链环节而言, 其包含围绕生态农产品所展开的研发、种植、审查、加工、物流、销售等诸多环节, 囊括了生产链、产品链、营销链和资金链。相对一般农业产业链, 生态农业产业链更加重视产品的生态化和整体产业运行的清洁化, 尽量在产业链运行的各环节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现有研究认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发挥小农户经营的合理性因素, 推动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现代农业进行联合, 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措施[2]。基于此, 本文认为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有机衔接是发挥小农户经营生态农业优势, 通过推进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这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联合, 借助产业链协作以弥补小农户具有的技术、资金、信息等局限, 可提升小农户从事生态农业能力, 实现生态农业发展和小农户收入提升。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江西省为研究区域。江西省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 该省小农户数量众多, 根据江西省统计局发布的《江西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可知, 江西省近99%的农业经营者为小农户。此外, 江西省高度重视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如《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便提出: 围绕建设国家绿色有机农产品重要基地, 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 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同时, 江西省积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 如江西省实施“三进三扶”工程, 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在具体调研区域的选择中, 研究组根据江西省地级市区域分布, 选择了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中部的萍乡市和吉安市和南部的赣州市, 而后采取随机抽样方式确定所调研的县乡村。

在前期预调研过程中, 研究者发现较少农户全职参与生态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多数农户在实践中同时经营生态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如走访中江西省吉安市某村农户, 一方面从事有机蔬菜种植经营,另一方面也进行普通的稻米种植。此外, 由于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审核过程较为繁琐, 部分农户虽然采取了生态友好技术, 如采用有机肥而非化肥进行施肥, 但是却未进行专门的认证审核。综合考虑预调研情况, 结合相关专家建议, 研究组对研究对象进行定义: 本文所指的从事生态农业活动的小农户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采取一定生态友好技术(如有机肥), 且经营规模未达江西省所规定规模农业经营户条件的农户, 无论其农产品是否得到生态农产品相关认证, 且无论其是否兼职从事普通农业生产经营或其他产业生产经营。 为了尽量考察小农户对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意愿, 而非其对于家庭农产品消费以及与一般农业产业链衔接的意愿,在调查中, 调查人员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说明和引导,让小农户尽量考虑其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意愿。此次调查, 预调研时间为2020年6月, 正式调研时间为2020年7−8月以及2021年3−4月, 因疫情影响, 相应调查时间跨度较大。调查人员为课题组内江西户籍研究生, 调研方式为入户调查, 发放问卷,并在填写前将相关选项对受访者进行说明, 调研共发放问卷650份, 回收问卷614份, 其中有效问卷588份。

2.2 选择实验设计

1)属性及层次设计

属性选择及选择集的设计是选择实验法的重点,在参考现有研究及预调研的基础上, 本研究选择衔接路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服务类型和政策扶持类型4个属性变量。

衔接路径属性。衔接路径指的是小农户通过何种途径与产业链其余主体进行协作, 而纳入产业链体系。现有研究重点探讨了“小农户+合作社” “小农户+龙头企业”两种小农户与农业产业链衔接的路径,认为现阶段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多是通过这两种路径及其衍生路径而实现[21,24]。但是在实际调研过程中,相当部分从事生态农产品生产的小农户并未通过以上路径进入农业产业链, 而是通过入驻电商平台, 获取市场信息、资金等支持, 从而拓展市场空间, 提升销售收入。考虑到近年来农村电商的迅速发展[25], 研究认为应当将“小农户+电商平台”作为一种重要的衔接路径进行分析, 这也是现有小农户与产业链衔接研究未进行深入探讨的部分。因此, 本研究设定小农户与农业产业链衔接的路径为3种: “小农户+合作社” “小农户+龙头企业” “小农户+电商平台”(表1)。

表1 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选择属性及水平设置Table 1 Selection of attributes and level setting of small farmers and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 connection

利益联结机制属性。参考现有研究[26-29]及预调研, 本文认为小农户与其他农业产业链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有4种: 一是随行就市, 即双方利益根据市场发展而调整, 双方无固定协议或合同制约, 在实践中多是小农户根据市场情况将所生产的生态农产品出售给产业链主体; 二是合约协作, 即双方签订合同展开合作, 即小农户与产业链主体就生态农产品的交易活动提前签订合同, 对合作行为进行限定; 三是务工参与, 在实践中部分小农户直接参与生态农业企业的实际生产中, 成为生态农业企业的员工; 四是股份合作, 即小农户通过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 成为生态农业企业等组织的股东, 不同于务工参与方式仅仅提供劳动, 该方式更强调的是小农户成为生态农业企业等组织的一部分。

产业链服务类型属性。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 其目的是获取各种服务及资源以促进自我发展。根据现有研究[21,30-32]及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有机衔接内涵, 研究设定生态农业产业链提供服务的类型共有5种: 资金信贷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加工及物流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

政策扶持类型属性。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及现有研究[21], 设置政策扶持类型包括农业补贴支持、政策性金融支持两种。

2)选择集确定。按照表1的设定, 依照全要素设计共得到120 (3×4×5×2)种选择, 这在现实情景里不具可操作性, 受访者难以有效对如此多的选择进行回应。为此, 研究采用SPSS软件进行正交设计以制定合理的选择集, 在正交设计的基础上, 研究进一步结合预调研实际情况对选择集进行调整, 最终得到12种独立无关的选择集。每个选择集有3个选项, 其中一个选择集示例见表2。

表2 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选择集示例Table 2 Selection set examples of small farmers and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dustrial chain connection

3)问卷设计。问卷由3个部分构成。一是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偏好选择实验; 二是受访者的基本信息, 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情况、兼业情况; 三是受访者从事生态农业活动的信息, 包括从事生态农业活动的时间, 生态农产品生产所占用的农地面积, 以及其与农业产业链主体衔接经验。

2.3 模型构建

选择实验法是基于随机效用理论来揭示受访者福利变动的方法, 在受访者偏好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3-35]。在应用选择实验法对相关属性选择概率进行估计时, 常用方法有3种, 即标准多元Logit模型(MNL)、条件Logit模型(CL)和随机参数Logit模型(RPL)。其中, 标准多元Logit模型具有较严格的假设限制, 必须符合无关选择独立性假设检验, 对相关数据要求较高; 条件Logit模型则假定受访者偏好同质, 不存在异质性; 而随机参数Logit模型允许受访者偏好异质, 更符合现实。故此, 本文选择随机参数Logit模型进行概率估计。

在一定的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方案i下, 受访者n的效用可表示为:

式中:Uni为受访者n从 给定的选择集C中选择方案i的效用函数,Vni为 被n选 择的方案i的 间接效用函数,Xni为被n所选的方案i的属性特征, εni为n选 择的方案i的随机干扰项。

根据效用最大化原理,n从 选择集C中选择i的概率P为:

假设ε 服从极值分布, 则n从 选择集C中 选择i的概率可用多项Logit模型表示为:

其线性形式可表示为:

式中:Ci表示替代特定常数, βi表示属性Xni的系数。

公式(4)中的多项Logit模型回归需要满足随机误差项服从严格的独立且同分布假设, 意味着将小农户看成是完全同质的群体, 因而不能表达不同农户偏好随机性的特点, 也无法进一步进行选择偏好异质性分析。而混合Logit模型允许各属性层次系数 βi在 不同受访者中随机变动, 设f(βi|θ)为 βi的概率密度, 通过在 βi的所有取值上积分, 可得用混合Logit模型估计受访者n选择第i个方案的非条件概率为:

2.4 变量选择

1)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偏好分析所涉及变量为表1所设计的属性及其层次变量(表3), 利用虚拟变量编码方式。

2)本文在分析小农户选择偏好异质性来源时所选择的变量为小农户个体特征及其从事生态农业活动的相关信息(表3)。

表3 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选择变量说明Table 3 Description of the selection variables of small farmers and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

3 结果与分析

3.1 受访者基本信息分析

就此次调查受访者的基本信息来看(表4), 样本较为丰富, 所预设选项在受访样本中都有体现。整体来看, 受访者中男性居多, 占样本总量的85.71%;在年龄方面, 受访者年龄都在18岁以上, 其中31~45岁人口最多, 占样本总量的45.41%, 显示出涉及生态农业活动的小农户多数为中年群体; 就受访者整体受教育水平情况来看, 多数受访者受教育水平较低,多在初中及以下, 不到5%的受访者有高中及以上学历; 受访者中全职农户较少, 仅占样本总量的25.17%, 多数受访农户存在兼业行为。

表4 受访者样本基本特征Table 4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s

就受访者从事生态农业活动的调查来看, 受访农户大多具有一定的生态农业生产经营经验, 其中从事生态农业生产经营时间在6~10 a的受访者最多,占样本总量的64.46%, 表明多数小农户是在近10年内涉及生态农业活动, 反映出在前些年的生态农业相关宣传活动的作用下, 生态农业逐渐得到农户的认可; 就生态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来看, 0.670~1.005 hm2的小农户最多, 占样本总量的54.76%; 从合作经验来看, 54.93%的受访者与农业合作社进行过合作,28.40%的受访者与龙头企业进行过合作, 19.05%的受访者与电商平台进行过合作, 反映出近些年我国农业产业化政策已然取得一定成效, 同时显示出“小农户+合作社” “小农户+龙头企业” “小农户+电商平台”等衔接路径在实践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实践。

3.2 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偏好分析

本文运用 stata 15.1软件进行参数估计。随机参数Logit模型估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确定固定参数变量以及随机参数变量。经过多次尝试, 研究发现将“小农户+龙头企业”、务工参与、加工及物流服务作为随机参数变量时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固定变量系数的估计值最为显著, 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优。模型拟合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受访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偏好分析Table 5 Analysis on linkage preference of small farmers and eco-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就衔接路径偏好来看, “小农户+龙头企业”的系数为4.60, 在P<5%水平显著, “小农户+电商平台”的系数为2.10, 在P<10%水平显著。这显示出, 相对于作为参考的“小农户+合作社”而言, 受访小农户更愿意通过与龙头企业进行协作的方式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 其次是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进行衔接。该结果与现有研究[21]所提出的“农户+合作社”路径为小农户参与产业链的最偏好路径有着较大不同。根据调研可知, 多数农户具有与农业合作社进行合作的经验, 而多数农户在衔接路径的选择上却更偏好其他路径, 这其中具有一定的原因。通过与部分农户的深入交流可知, 虽然多数农户具有与农业合作社的协作经验, 但是多是在地方政府及村委会牵头下展开, 整体运作模式偏于行政化, 参与过程并不愉快, 且相关收益虽有提升但不明显。而与龙头企业进行合作, 其获得的支持及利益更为充足, 尤其是生态农产品作为一种相对高价值的农产品, 企业品牌效应及其技术支持有着重要意义。而部分偏向电商平台的小农户则指出, 通过电商平台与消费者直接接触, 使得其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 同时也能够使得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其经营生态农产品的过程及产品的品质, 从而保障消费者的信心, 以获得更高收入。本研究与现有研究结果的不同, 可能是由于研究区域的不同, 也可能是由

于本研究专门将研究对象选为涉及生态农业的小农户, 显示出这些小农户与一般小农户选择偏好存在一定区别, 因此对其进行专门研究是有必要的。

就利益联结机制偏好来看, 合约协作(OC)与务工参与在P<1%水平显著, 显示出小农户对于合约协作以及务工参与方式的显著偏好。其中务工参与的系数为7.47, 合约协作的系数为5.41。小农户对务工参与的偏好可能是由于在该方式下小农户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工资收益, 而经营风险却由企业承担; 而小农户对合约协作的偏好是由于合约协作以合同、条约等方式对小农户参与合作的利益进行了保障,使得小农户具有确定的未来利益, 但是相对于务工参与而言, 小农户依然需要承担经营风险。

就产业链服务类型偏好来看, 资金信贷服务、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在P<5%水平显著, 农资供应服务、加工及物流服务在P<1%水平显著, 说明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衔接主要是为了获取产业链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这是其与产业链衔接的主要原因。就系数而言, 四者系数皆为正, 说明相比于获取市场信息, 小农户更加看重产业链所提供的资金信贷服务、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加工及物流服务。这可能是由于多数小农户属于产业链生产端, 其对市场信息的需求度并不高, 而资金与技术等却是其从事生态农业经营的重要资源。就系数情况而言, 农资供应服务最大(3.96), 显示出涉及生态农业活动的小农户更加偏好农资供应, 这可能是由于生态农业经营的特殊性, 其所施用的肥料等农资不同于一般农业的化肥等产品, 供应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多数小农户偏好获得适合生态农业活动的专门农资供应; 其次是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 系数为2.94, 正如前文所言小农户在技术上存在不足,而生态农业虽然强调天然, 但现代生态农业仍涉及一系列农业技术, 为此, 小农户对生态农业相应技术支持具有较高偏好; 第三是资金信贷服务, 系数为1.82, 资金缺乏是小农户的重要特征, 故此, 小农户对资金信贷支持同样存在偏好; 最后是加工及物流服务, 系数为1.49, 多数小农户虽然仅从事生态农产品生产, 但加工与物流服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及开拓产品销售范围。

就政策扶持偏好而言, 农业补贴(AS)系数为正,在P<1%水平显著, 这说明小农户相对于财政金融支持而言更偏好农业补贴, 这是由于小农户更倾向于获得直接的资金支持。在实践中, 农业金融支持多是通过金融机构信贷优惠等方式对小农户产生作用,但是就现实而言, 多数小农户较少通过贷款等方式筹集生产经营资金, 而更多的是通过亲戚间借贷获得, 因此财政金融支持对于小农户的影响有限。

3.3 偏好异质性来源分析

由于受访者对随机参数变量的偏好存在异质性,因此, 进一步就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偏好的异质性进行分析。在上文所构建的随机参数Logit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增加小农户个体特征及其从事生态农业活动信息与随机参数变量的交互项构建5个随机参数Logit模型(表6)。

表6显示的是添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兼业情况、生态农产品种植面积5个变量与各随机参数变量交互项后logit估计结果。本文也就农户从事生态农业时间、合作经验等变量与随机参数变量的交互项添加后的情况进行估计, 但是并不显著。整体来看, 本文所估计的6个随机参数Logit模型中的变量系数及显著性水平基本一致, 说明模型结果比较稳健。

表6中模型2的估计结果显示, “小农户+龙头企业”与年龄的交互项在P<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说明年龄是衔接偏好异质性的来源。“小农户+龙头企业”的变量系数为4.65, 其与年龄的交互项系数为1.70, 说明年龄对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效用有正向影响, 即年龄越高, 其参与生态农业产业链的意愿越高。这可能是由于年老农户相对年轻农户而言其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存在更多不足, 更希望通过与产业链衔接以改善生产经营状况。

表6中模型3的估计结果显示, 务工参与和教育水平的交互项在P<10%水平显著, 说明教育水平同样会使小农户衔接偏好产生异质性。务工参与的变量系数为9.78, 其与教育水平的交互项系数为−1.31,反映出教育未能有效促进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就一般意义而言, 当小农户教育水平越高, 其越能了解产业链衔接的重要意义, 越倾向于和产业链衔接。但是, 当农户拥有较高教育水平时, 其自身在生态农业生产经营方面也具有更多的优势, 相对于低教育水平农户而言其对于产业链所提供的各种服务资源需求并不高, 因此影响了教育水平对于小农户衔接意愿的作用。当然, 这是相对而言, 高教育水平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各种产业链服务也存在着需求。此外, 由于此次调查过程中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农户数量较少, 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估计结果。

表6中模型5的估计结果显示, “小农户+龙头企业”与小农户生态农产品种植面积交互项以及务工参与和小农户生态农产品种植面积交互项在P<10%水平显著。“小农户+龙头企业”的变量系数为4.83,其与生态农产品种植面积的交互项系数为1.36; 务工参与的变量系数为2.99, 其与生态农产品种植面积的交互项系数为1.84, 反映出小农户种植生态农产品面积对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效用具有正向影响, 即小农户种植生态农产品面积越大, 其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意愿越高。这可能是由于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 小农户对资金、技术等服务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 而小农户由于自身的缺陷, 难以通过自身获取足够的资金、技术以支持其生态农产品生产经营, 因此更需要通过与产业链衔接以获取足够的资源以支持其规模的扩大。

表6 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偏好异质性分析Table 6 Analysis of the linkage preference heterogeneity between small farmers and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dustrial chain

4 结论与启示

4.1 结论

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 现有研究的不足, 制约了相关实践的开展。本研究应用选择实验法, 基于江西省588名涉及生态农业活动的小农户的调查,利用随机参数Logit模型就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偏好及其异质性来源进行研究, 在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过程中显示出了涉及生态农业活动的小农户与一般小农户间存在区别, 为此对其进行专门研究与探讨是必要的。研究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相对于“小农户+合作社”路径, 涉及生态农业活动的小农户更愿意通过“小农户+龙头企业”路径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进行衔接, 其次愿意通过“农户+电商平台”路径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进行衔接。

2)就利益联结机制偏好来看, 涉及生态农业活动的小农户对于合约协作以及务工参与等利益联结机制有着显著偏好。

3)相对于市场信息服务, 涉及生态农业活动的小农户最偏好的服务是农资供应服务, 其次是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 然后是资金信贷服务, 最后是加工及物流服务。

4)涉及生态农业活动的小农户相对于财政金融支持更偏好农业补贴, 小农户更倾向于获得直接的补贴。

5)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偏好存在异质性, 受访农户的年龄、受教育水平、生态农产品种植面积是其异质性来源, 其中农户年龄与其生态农产品种植面积对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效用具有正向影响, 小农户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衔接效用的发挥。

4.2 启示

研究显示涉及生态农业活动的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具有诸多偏好, 相关政策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其偏好特征, 下面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建议:

1)完善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路径建设。立足小农户需求, 不断加强“小农户+龙头企业”衔接路径机制体制建设, 保障衔接过程中农户主体地位, 构建以政府为核心的第三方协商监督平台, 平衡农企间利益关系。同时, 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加强农业电商平台建设, 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农户参与电商平台能力, 完善“小农户+电商平台”衔接路径。

2)促进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化。依据小农户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衔接实际, 推进小农户与产业链衔接过程合同化、规范化, 将衔接过程所涉及各项利益关系纳入具有法律效用的合同文件, 切实保障小农户务农与务工利益, 减少农业企业等主体对农户利益的侵占。

3)加快构建适应小规模生态农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现阶段, 农业社会化服务多针对规模农业经营主体, 对小农户发展的关注不足。应当结合小规模生态农业发展特点及其需求, 设计符合小农户特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如立足于地区农技部门设立分散但数量众多的生态农业农资供应点,并结合网络平台给予专业生态农业技术指导, 同时加快推进农村物流发展, 为小农户生态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物流保障。

4)丰富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所需资金。生态农业发展不仅具有经济效益, 其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更是其区别于一般农业的重要原因。一方面, 加强产业链协作, 通过农企联合、银行专项支持等方式为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信贷资金; 另一方面, 政府应当对小农户从事生态农业而产生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进行专门补贴。对于从事生态农业经营的小农户除却一般农户补助外, 可根据其生态农产品生产规模进行现金补贴以提升其直接经济收益。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受访者产业链
今天,你休闲了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