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融入、一协同”打造食品专业特色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养成模式

2021-12-12 04:05张磊于超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14期
关键词:食品专业职业素养

张磊 于超

摘要:职业素养是职业院校学生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定位,多措并举持续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形成学生“成才又出彩”的良性发展成果。围绕食品专业职业素养内涵,即以劳动精神为基础,劳模精神为核心,工匠精神为目标,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打造食品专业特色技能人才职业素养“三融入、一协同”养成模式,实现既培养学生技术手艺,又陶冶学生匠心的目标,在食品专业领域内稳定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食品专业;三融入、一协同;职业素养

一、前言

人才的培养除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还应将立德树人贯穿到职业教育的各领域。作为以培养工匠之师的技工院校,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准则的外化表现素养——职业素养教育日益成为工作重点。但是,技工学校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整体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学校教育资源及教师团队专业性尚待继续丰富、提升,教学成果一直处于中低水平。技工院校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工作或为一条可予探索尝试的方案。

二、职业素养的内涵及现状

职业素养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其相对应的职业操守,既包含日常理解的职业技能、行为习惯等实践表现,也包含职业意识、道德等思想意识。相比前者,后者涉及到思想意识方面的表现对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更加长远、深层次的影响。

当前,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的技术能力、职业素质与经济社会的人才实务需求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差异。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努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职业思维、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是培养满足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行业要求的职业人的最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爱岗敬业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行为和能力教育,更是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外化表现。可见,职业院校一直倡导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仍需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愿景、根本任务仍需坚守。

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作为民生行业,关系民生和健康,职业素养有其特殊性,本文重点介绍分析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食品专业探索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程、融入环境、融入活动,融入实践,实现了党建引领下的课程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校企协同育人,构建“三融入、一协同”式的职业素养养成模式,培养食品职业人必备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三、“三融入、一协同”打造食品专业特色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养成模式

(一)融入课程教学,弥补学生对职业素养的思想认知短板

职业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创新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等,这些都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历练和反思才能养成的。

1.融入公共课程

专业特设《职业道德与法律》、《工匠精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专门课程,系统地讲授职业素养的理论知识与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认识到职业素养的价值所在和重要性,让具备高水准职业素养作为今后努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将食品专业特色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交往与合作、学生礼仪等基础思政课程之中。教师总结提炼食品专业职业素养的关键点,寻找并实践教育切入点,适当适时拓展延申,有意识地强调职业素养的价值感、意义感,有技巧地启发学生思考感悟,推动学生逐步建立职业意识、塑造职业理想,接受认同诚信敬业、爱企奉献等优良品质。

2.融入专业课程

首先,调研企业素养需求,深刻挖掘食品专业课程体系所蕴含“德”的内涵,更新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其次,在授课过程中,引用典型人物,分析具备的工作态度、人格品质、职业操守等,以教为导,让学生引以为范,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再次,创造与食品企业工作环境相似的教学环境,通过情景设置法、任务驱动法等,让学生感知企业实际工作计划、流程,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安全意识、团队协作意识、时间规矩意识和行为规范意识;同时在锻炼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操作行为习惯。最后,专业任务设置对标食品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工作标准等企业实际运行准则,精心设计,认真筹备,使每一节课讲授的内容都融入专业特色职业素养内涵,如相关行业标准、职业规范、职业特点以及职业精神,让学生在每节课堂上都能对职业素养内涵有所感悟与提升。如在碳水化合物检测实训模块中,融入崇尚诚实劳动,反对减步骤漏内容;崇尚执着专注,反对敷衍懈怠。指导学生做每一次实验都应诚信、严谨、认真,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

(二)融入文化环境,营造氛围,潜移默化内化于心

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即形于外,更积于内,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灵魂,学院依据自身办学理念与专业特点,融入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对学生品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努力将“职业素养”精神融入专业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氛围,让践行职业素养逐渐变成一种习惯。一方面凝练职业素养精神内涵,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校风校训中,构筑起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另一方面,打造职业素养文化氛围。将职业素养的内涵精神融合转化为具体资源素材,以校刊、橱窗、网站、微信公众号为阵地,做好宣传报道,充分发挥技工院校文化优势,积极传导正能量。如将“大国工匠”、“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世赛选手”等主题的学习材料张贴宣传,对学生思想形成一定的熏陶、洗礼,“隨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让校园一景一物都能体现职业素养精神,让学生在校园内能够潜移默化的接受熏陶。

2.融入专业文化建设

第一,重视加强企业文化宣传进校园工作,做到“引企入校”。行业、企业是连接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过程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因此专业积极联系合作单位,开展职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专业文化进课堂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进校园,宣传优秀企业文化,分享优秀案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生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以及走进企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最终使学生懂得在实习、实训和未来 职业生涯中自觉遵守从业规范,不逾矩。第二,注重风气传导作用。在专业显著位置设置“光荣榜”,张贴宣传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事迹,通过“树模范、立标杆、正形象”,实现以点带面、辐射全员的积极引导作用。

(三)融入内涵活动,促进学生对职业素养的实践探索

活动是感知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专业对所开展的活动进行严格把关和设置,注意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元素,融入职业素养相关内容,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促进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转化。

1.开展主题校园活动

充分调动团委、学生会、办公室、学生处等各方面力量,关注校园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例如以开学第一课、升旗讲话、团课、班会为载体,积极弘扬爱国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红五月”、运动会、学雷锋日等特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价值观,提升他们深切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建立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为今后立德成才提供基础。

2.创新专业实践活动

依据食品专业人才岗位定位,职业素养中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诚实劳动、奉献劳动等精神十分关键,为此,在日常实训教学基础上,可根据专业特点开展爱劳动、乐奉献等主题活动。如让学生参加劳动,劳动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生产服务等众多领域,工作流汗、实践锻炼,提升技能又磨炼品格陶冶情操,对诚信、敬业形成自觉意识,养成遵纪守规、刻苦奉献的习惯品质,进而体会劳动创造美好世界的崇高意义。另外组织开展食品专业技能志愿服务。学生运用自身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他人解决问题困难,找到职业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获得职业满足感和成就感。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使学生感受正能量。

(四)企业学校双主体协同育人,提升学生对职业素养内涵理解

经实践,职业素养最有效的养成方法是通过实践教学,为了明确岗位所需职业素养,特制定与企业、行业相匹配的仪容仪表标准、实践操作规程和流程,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标准、严谨的操作习惯,在实训课程中逐步形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严谨求实、协作共进的职业素养。

首先,精准打造企业化实训室。按照企业真实工作场所改造专业实训室,特别是推进融合教学实践、社会技术服务、社会培训、技能竞赛为一体的高水平实训教育基地,把每节课都转变成生动的工作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并按照企业工作标准认真完成规定的任务,配合任课教师、企业导师的指导,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断培养职业素养。其次,构建企业育人机制。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按计划安排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对职业素养形成真实认知,感受、学习企业一线工匠师傅们的实操技艺、操作规范意识和职业精神。通过一定课时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工作业务,思考、体会职业素养的价值和意义,对照检查自身有待强化提升的地方。逐步加深学生对于职业素养的接纳和理解程度,提高工作适应能力,为学生未来择业就业、爱岗敬業奠定的必要的素质基础。最后,研究制定与企业“零距离”的职业素养评价标准,制定包含如工服穿戴、仪态礼仪等内容的评分要求,通过党员带动引领,一线教师与优秀团员联动形式,开展巡回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一言一行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要求,并自觉维持良好状态,形成职业素养记心中的自觉性。

四、实施效果

1.学生职业素养显著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提高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深受系部教师与用人单位认可,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一直稳定在80%以上,学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也有所提升。

2.教学状态明显转变,实现师生“善教”“乐学”

有效提升了教师对教材知识蕴含职业素养理解能力、挖掘能力与转化能力,进而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实现教师“善教、乐教”,学生变得“知学、乐学”。

当前,经济不断快速发展,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职业、岗位的要求也不断被重新定义,技工院校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技能优势,着重提升综合职业素养,实现个人价值。职业院校必须一如既往地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视为重中之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贡献。

猜你喜欢
食品专业职业素养
基于微课对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专业融合的食品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基于任务驱动的竞争模式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教育改革背景下对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