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竹山书院的建筑和园林特色

2021-12-12 23:30余铭峥谢云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2期

余铭峥 谢云

摘要:书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竹山书院作为从清代延续下来的极具徽州特色的书院园林,历史悠久,保存良好。其中的建筑文化、环境特色、文化内涵值得研究,这是对文物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书院园林;竹山书院;古徽州书院;建造特色

书院作为一种由唐朝延续至今的特殊的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早期与“官学”或“私学”并不相同,大多都由学者建设以及主持讲学及教化。其选址也大多位于远离喧嚣的清净之地,来达到潜心学习研究的目的。而到了清代,书院的名称使用也逐渐变得广泛。

1.历史沿革

雄村的曹氏是当地望族,清乾隆年间曾连续四代均有族人点为翰林,官居一品大员,村中建有石坊“四世一品”以纪其事。曹氏邸宅的规模极其宏大,于邸宅之旁建“竹山书院”作为教育本族和乡里子弟的学馆[1]。

明清时期徽商兴盛,同时带动了当地教育的发展。地处安徽省歙县雄村的竹山书院,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清代雄村曹氏族人讲学的地方,亦有着教化的功能。竹山书院建成的时候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后期,也是徽州造园活动的鼎盛时期。书院的附属园林规模虽小,但以其设计之精到而成为现存皖南名园之一。

2.建筑布局

2.1布局

园林的西、南两面由建筑围合,西面的两座厅堂呈曲尺形布列。它们之间以游廊联系并留出小天井朝西开月洞门,小天井内用黄石堆叠的壁山颇为精致。靠南的为正厅三开间,额曰“所得乃清旷”,前临月台,石栏雕镂极精致。靠北的为侧厅,额曰“桂花厅”。正厅以南为小庭院,院内点缀山石花木,再往南即达园门。这一组建筑群延绵于园的西、南面,平面凸凹进退,用曲廊、空廊、檐廊、随墙廊的衔接把所有的厅堂联系为一个整体,立面形象高低错落有致、虚实相间得宜,辅以精巧的徽派木装修如栏杆、挂落、门窗隔扇等,因而显示为活泼生动、富于变化的群体构图。园林的北面地势略高,建置八方形两层高的“文昌阁”。

园林的东面完全敞开,仅以胸墙分隔内外,因而广阔的新安江的自然风景得以延纳入于园的主庭院中,园内园外之景浑然一体。园林主庭院的山水布置比较简约,一泓带状水池流经文昌阁前,如今尚留有石板桥的遗迹,池南为小型黄石叠山一组,破山腹而为园路,周围散置若干石组和单块石的特置构成对主山的呼应朝揖之势;其余大部分为平坦空地当年花木繁茂而尤以桂花最胜,故以桂花命园之名。如今尚保留着古树六七株[1]。

2.2特点

竹山书院由讲堂和园林两部分组成,采用园中园布局,并通过借景的手法将渐江、竹山景色纳入竹山书院,同时与园林本身的山水相得益彰,与自然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园中布局充分体现了建造者和使用者的功能压迫求,在其南部位置,北侧的桂花厅自然成为文人墨客聚集和休息的场所,这将文会主题展现地淋漓尽致。竹山书院本身其实并不仅仅只是学社和文会建筑,同时也相应地具有了这两种不同的功能,作为古典园林的特殊类型,两者相互渗透,因此形成了有着较强综合性的建筑[2]。

此园的选址极好,园林的规划亦能顺应基址的天然地势和周围环境,让出朝向新安江的一面而因势利导。园林本生的山池仅稍事点缀,重点则放在收摄园外的山水借景作为主要的观赏对象,即所谓的“延山引水”的做法[1]。

3.植物配置

植物是构成园林的其中一个基本要素,植物配置也相应的成为了造园的一项主要工作。古代书院园林的环境通常幽深古朴,极具地方特色的书院建筑与院内的古树名木其相得益彰。中国古代园林中植物构建需要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境,并且给予相应的情感和思想融入,书院园林中植物的融合也是这样。书院中有古槐一棵,古松两棵。古松皆是参天耸立、青翠欲滴,是当年构建书院的县令缪应绍种植的[3]。竹、桂、杏、桃作为竹山书院的特色植物,有着极深的意蕴。古时见竹疏朗潇洒,便想起君子,竹也常常被用来赞誉一个人品节高尚。“竹解虚心,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这副由曹文植手写的对联被悬挂在竹山书院讲堂的正壁,这便是书院名称的来源。象征着先人对于后代的品行、人格等的要求。靠北的侧厅即为桂花厅,以桂花著称,种植着各类桂花。且“桂”与“贵”同音,“蟾宫折桂”的古代习俗,寓意着奎星高照、文运亨通的殊荣。据说那时候的雄村曹氏族约定:凡中举者就可以在庭院内种植一株桂花树,于是就有了52余棵桂花树。而今桂花厅尚存枝干遒劲的古桂16株,其中5株是连根的双桂,传说兄弟两人同中举者就共种一棵连根双干的桂树[4]。

桂花厅的一侧有一泮池栽种着众多杏丛,“杏坛讲学”意味着书院尊师重教的氛围。建造竹山书院的时候,沿渐江岸边修建了一座栽植着各类桃花的长堤。正是因為“竹解虚心”的态度、“蟾宫折桂”的方向以及“杏坛讲学”的风尚,才有了“桃李芬芳”的育人硕果[5]。

4.文化内涵

书院的作用和意义让竹山书院有了更高的价值,而在清代徽州众多古典园林中,竹山书院是保存最完善的一处,也是仅存的一处,是现在的世人所能见到的最具代表性的古徽州书院园林建筑。竹山书院中的园林部分,作为古徽州的书院园林建筑,也是重要范例,因此有着极高的价值,值得用现在的目光去研究。

2006年,竹山书院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结语

竹山书院是园林成熟后期的产物,并且作为徽州书院园林建筑的代表性作品,其规模更加完善,它的文化内涵和建筑艺术更加丰富。书院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形式,在历史的进程中,能被完整的保存下来,这值得我们思考如何保护这类具有当地特色的古典园林。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751-753.

[2]夏守军. 徽州古书院竹山书院的建筑及其布局研究[J]. 滁州学院学报,2018,(6):89.

[3]张弢. 清代西云书院园林与竹山书院园林的建造背景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6):493.

[4]汪昭义.书院与园林的胜境:雄村[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24

[5]梁南南,鞠建新. 从竹山书院略觑我国书院园林的环境特色及文化内在[J]. 中国园林,2009,(3):62.

作者简介:余铭峥(2002-),女,浙江宁波人,汉族,园林本科。

通讯作者:谢云(1968-),女,博士,从事园林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