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智培学校儿童成长的路径探索

2021-12-13 13:25张晓盛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0期
关键词:培智学校美术教育信息技术

摘要:针对培智学校的美术教育,应结合学生的差异性,紧扣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使学生能够利用美术传达自身内心感受,与世界进行平等交流。在培智学校美术教育中融入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革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强化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美术教育质量与效率。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培智学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接着分析了培智学校美术教育的方向,最后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的美术教学策略,希望为培智学校的美术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智学校;美术教育

引言:美術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培智学校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领域逐渐向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变革,特殊教育也促进各个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发展,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在培智学校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应积极调整教学策略,结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点,将人文关怀与信息技术向融合,探索出具有可行性的美术教育方式。

一、信息技术在培智学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培智学生的发展需求。由于培智学生与正常学生相比较,存在各项能力薄弱、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较差等特点。因此,信息技术在培智学校美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促进培智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教师应注重科学教育理念的融合,不断完善教育思想,建立正向、积极的教育观念。通过信息技术在培智学校美术教育中的融入,能够为美术教育渠道开创新的方向,有利于教师将培智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保障[1]。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的造型、设计、欣赏、综合等各项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美术效果生动形象的呈现,通过形象化的美术作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美术教育,为教师建立与培智学生的正常沟通渠道,将抽象的美术知识更加形象,帮助学生确立自身的审美表达方式。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培智学校美术教育侧重点

(一)紧扣学生兴趣点

智障儿童比正常儿童更加会被其他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因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常表现为不能专注听讲。结合之一特点,对培智学生的美术教育,应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紧扣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在思想层面上,将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平等看待,并在教学方法中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结合培智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不断发觉学生的兴趣点,确保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都紧扣学生兴趣点,使培智学生的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利用美术作品传达自身的内心世界,将画笔作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2]。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结合,有利于将培智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展示,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感受美术的魅力。

(二)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结合培智学生普遍存在的智力低下,语言、视力、肢体等方面存在障碍的特点,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不断挖掘学生潜力,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育。培智学生往往难以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应静心设计教学的细节部分,达到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教学目的,通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观察,实现学生注意力的提升,进而提高观察力[3]。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教育可以创新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并伴有动画等观赏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高效率的美术课堂学习目标。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美术教育的形式逐渐向多养化的方向发展,使培智学生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各项能力,推动培智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三)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

智障儿童普遍思想纯真、性格率直,只要有人愿意与其进行谈话交流,便会表现的极为开心。因此,相较于正常儿童,智障儿童的更加需要他人关怀与照顾。

在培智学生的美术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美术知识的传授,强化学生的各项能力,还要给予培智学生快乐的成长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幸福。培智学校的教师在教育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相较于正常学生,培智学生更需要教师鼓励与支持。培智学生往往难以对自身情绪进行良好控制,这便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备充足的耐心,不厌其烦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支持,使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收获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师的支持与鼓励,有利于培智学生收获幸福感与成就感,进而对美术产生兴趣,为美术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三、信息技术在培智学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联系教育需求,切实选择美术素材

智障儿童往往对抽象概念,如颜色、形状等,难以真正掌握,通常是依赖自身记忆进行学习,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如果将物品调换位置,便难以进行辨认。基于此,对于培智学生的美术教育工作,教师更应重视美术素材的选取,切合生活实际,唤醒儿童记忆,帮助智障儿童加深对教学知识的掌握。教师应在美术课程开始前,对培智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信息充分了解,将学生的美术学习现状进行整合分析,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建立学生档案,为有针对性教育计划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4]。例如,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将充满开放性的美术素材作为课程内容,并结合学生对色彩的喜爱程度,引导学生观赏并创作具有丰富色彩的印象派美术,借助信息技术,将美术素材进行有效呈现。另外,教师应在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将所选取的美术素材与信息技术向结合,利用信息技术还原美术素材传达的实际场景,帮助培智学生对学习环境进行快速熟悉,平复学生的内心情绪。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采用音频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景物图片,如玩耍过的游乐场、参观过的房屋建筑等。通过切合生活的美术素材,唤醒学生对以往生活的回忆与感悟,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为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此外,在教授向日葵的绘画方法时,教师可以将向日葵作为美术素材,利用信息技术播放向日葵开放的视频,并配有舒缓的音乐。使学生在平和的氛围中,感受向日葵生机勃勃的特点,唤起学生与向日葵有关的记忆,为学生带来创作灵感,有助于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

(二)创设美术情境,提升学生感知能力

在生活中,智障儿童只对色彩鲜明、体积较大、呈现时间较长的物品,才能形成一定感知,在单位时间内接受外界信息明显少于正常儿童。针对这一特点,美术课程的开展应重视对色彩的呈现。作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形式,多媒体设备能够呈现出色彩丰富的画面,有利于教师对美术教学情境的构建,达到提高智障儿童感知能力的教学目标[5]。针对培智学生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将课程内容与多媒体设备进行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载体作用,为学生创设具有丰富色彩的动态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强化审美能力与感知能力。根据培智学生智力水平的特殊性,教师应对教学切入点进行充分考量,将教学课件的内容划分为多个层面,在多媒体画面中充分展现美术元素中的表象美育内在美,以满足智力水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美术兴趣的提高。

例如,在开展《美丽的天空》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彩虹、云朵、太阳等与天空有关的美术元素进行收集整理,制作成美术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将课件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创设具有美丽天空的教学情境,充分展现画面的动态效果,使学生在美好的氛围中提高自身感知能力,进而对画面中的美术元素进行赏析,强化自身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结合天空元素间创作。针对处于美术学习初级阶段的学生,可选取太阳作为绘画主题,对色彩具有一定辨识度的学生,可将彩虹作为绘画主题,使学生在特定的情节中发觉适用于自身的创作主题。另外,针对感知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进行重复播放,使学生在每一次观赏中,增强对画面的感知,有效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三)融通多种学科,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智障儿童缺乏抽象思维,对知识的理解与领悟能力薄弱,只能进行短时间的记忆。因此,与正常儿童相比,智障儿童更加思维能力的训练。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培智学生的美术教育中,能够将多种学科进行合理融合,达到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融合,有助于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共同点形成紧密联系,最大程度发挥其他科目对美术教育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思维层面上,形成各个学科具有共通性的思想观念,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有效学习提供保障[6]。针对培智学生抽象思维薄弱的特点,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将语文学科与美术知识相结合,提高培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学生成就感。

例如,在开展《四季色彩》课程时,教师可以将语文学科中《冬天》一课融入美术教学中,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在课程开始前,在语文文章《冬天》中节选出描述冬天场景的语句,录制成一段音频,并利用网络查阅与音频内容相关的图片与视频,将录制完成的音频作为视频或图片的背景音乐,在美术课堂上进行播放。通过观赏堆雪人、打雪仗的视频,倾听描述画面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文课文内容的印象,充分感受冬日的色彩基调,进而将所见所闻运用到美术创作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美术与语文共同的主观思想,有利于各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创建交流平台,提高学生交流能力

相较于普通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智障儿童普遍存在不主动与他人交流的特点,对手、眼、脑等器官的调动能力较弱,缺乏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创建交流互动平台,提高培智学生的交流能力。通过互动学生,能够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调动,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检验,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实现与培智学生的合理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授课方式,创新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锻炼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在微课的内容设计方面,教师需要结合脑、眼、手等器官的特点,确保对学生各项器官的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交流互动兴趣。结合智障儿童的实际能力,保障授课内容的实用性与可行性,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瓶花》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教学形式,设计“试一试”、“选一选”、“做一做”等多个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语音、鼠标等形式与教师间互动答题,实现对知识点的扩展与巩固。在开展“选一选”的教学环节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花朵颜色进行选择,并利用语音诉说选择的原因,在学生讲解结束后,教师需给予一定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表达自信心。针对部分培智学生在多人面前表达困难的情况,微课提供了表达与展示自身的平台,通过微课平台,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进而逐渐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强化与他人的交流能力,调动了对美术学习的热情,达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在开展培智学校的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每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整体等信息建立档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通过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融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在优势,运用信息技术破解培智学生的能力受限的困难,使学生收获更多的美术知识,获得成长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闫冬媚.培智学校美术康复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現代特殊教育,2020(17):62-63.

[2]王琳琳,班婧.从解构到重构:艺术视角下培智学校绘本教学[J].现代特殊教育,2020(15):19-22.

[3]刘嫣静.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操作活动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2020(11):52-54.

[4]邹春安.传承家国情怀绽放艺术之花——培智学校美术爱国主义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19,8(29):142+144.

[5]蒋玉娇.探讨培智学校线描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05):137.

[6]孙鹏.培智学校线描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02):100-101.

立项课题:2020年金华市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ETC)《信息技术在智障儿童美术课堂的应用研究》,立项编号:2021JETC20。

作者简介:张晓盛,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男,汉,1988.12,本科,小学美术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教育技术与培智学校智障儿童美术。

猜你喜欢
培智学校美术教育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培智学校低学段语言康复课程开发
培智学校多元教育对象有效教学组织形式探究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培智学校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