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瓷浮雕装饰与表现形式

2021-12-14 02:49吴建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宋瓷耀州贴花

吴建芳

杭州大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121

宋瓷浮雕装饰是宋瓷胎装饰中一类主要的表现手法,宋代南北各窑都较为普遍地采用了这一装饰手法。其表现形式多样,有刻花浮雕、剔花浮雕、印花浮雕、贴花和堆贴浮雕等。其工艺特点鲜明,各具特色,不仅丰富了宋瓷装饰手法的多样性,还增添了宋瓷之美。

1、刻花浮雕装饰及其工艺特点

刻花装饰是宋代最为普遍也是具有代表性的装饰手法之一,普遍应用于耀州窑、定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瓷窑。在本文中指刻花纹样清晰且微微凸起于胎面,具有浅浮雕艺术效果的装饰就称之为“宋瓷刻花浮雕装饰”。其工艺特点是:运用刀法在半干的胎体上,按已勾勒出的纹饰轮廓线刻出深浅变化的线或面,用刀力度较为坚定,纹饰富有层次感且微微凸起,具有浅浮雕立体效果。﹙如图1﹚宋时各窑刻花手法略有不同,有着自己的风格特点。其中耀州窑就是以刻花青瓷闻名遐迩,其刻花刀法犀利潇洒、流转自如。其“剔刻式”的刻花浮雕装饰工艺特点是:先直刀深刻,然后采用斜刀广削的刀法将纹饰轮廓线外的胎体从深到浅剔除,因力度较大,削的面积也较广,使纹饰清晰地凸起于胎面,具有明显的浮雕立体感。﹙如图2﹚宋时的刻花装饰多与划花并用,称之为“刻划花”装饰,这是以刻花为主、划花为辅的表现手法。划花是借助尖锐的工具在细节上进行刻画,如用蓖状的工具划出水波纹,花的茎脉、花蕊部分等,使纹饰层次更加丰富。﹙如图3﹚在青釉的衬托下,浮雕纹饰凹凸有致,色泽变化丰富,清新高雅。还有所谓的“半刀泥”刻花装饰,在景德镇窑、耀州窑、龙泉窑中都有运用。其特点是利用刀的侧锋将胎体上的纹饰轮廓线刻出一边深一边浅的线条变化,其刀法流走生动,富有活力,一笔刻下来,线条粗细、宽窄、深浅变化过渡得相当自然,使得纹饰清晰地浮于胎面之上,具有浅浮雕的视觉效果。﹙如图3,图4﹚可见,同为一种宋瓷刻花浮雕装饰手法,由于刀法的运用有所差别,导致所呈现的浮雕效果也随之而丰富多样,﹙如图2,图3﹚同一瓷窑的刻花浮雕装饰,呈现的却是不同厚度的浮雕视觉效果。

图1 贴花和堆贴浮雕装饰

图2 北宋 耀州窑刻花牡丹纹壶

图3 宋 耀州窑刻花牡丹纹瓶

图4 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碟

2、剔花浮雕装饰及其工艺特点

剔花工艺在宋代磁州窑、耀州窑和定窑中都有运用,其工艺特点是先用刀具在胎体上刻画出纹样轮廓,然后薄薄剔除纹样轮廓线以外的胎体或部分胎体,使得纹样清晰地凸起于胎面,具有明显的浮雕立体感。在本文中称之为宋瓷剔花浮雕装饰。其中以宋代磁州窑的剔花浮雕装饰最具特色。宋代磁州窑的剔花品种比较丰富,如白釉剔花、黑釉剔花、剔花结合填彩运用的剔花填彩,还有剔花结合划花的装饰等。归纳起来,有留地剔花和留花剔地两种浮雕装饰效果。所谓留地剔花是剔除纹样轮廓线内的花纹部分,保留纹样轮廓线外的胎地部分;而留花剔地是剔除花纹以外的胎地,保留花纹部分,使花纹凸起于胎面。无论哪种表现手法都是结合利用胎色和釉色,突出纹样,最终达到图底色彩对比鲜明的表现效果,表现为白地黑花或黑地白花。﹙如图5﹚剔除纹饰外的白色化妆土后,露出灰褐胎质,与缠枝纹饰形成鲜明的色泽对比,质朴清新。而南宋景德镇窑也有类似剔花装饰工艺的青白瓷,只是凸起的厚度明显要高于其他瓷窑的剔花浮雕。﹙如图6﹚

图5 宋 磁州窑剔花缠枝罐故宫博物院藏

图6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剔花尊

3、印花浮雕装饰及其工艺特点

印花装饰也是宋代瓷窑应用较为普遍的装饰手法,在定窑、耀州窑、青白瓷窑、龙泉窑等都有采用,在本文中称之为“宋瓷印花浮雕装饰”。其工艺特点是利用刻有纹饰的陶范,在未干的胎体上压印出纹饰,多是在碗、盘等器物的内部,﹙如图7﹚是耀州窑博物馆展示的印花工艺。因模子是阴刻的纹饰,故压印在瓷器上的纹饰多为阳纹,纹饰清晰地凸起于器表,具有明显的浮雕立体感。大多印花浮雕装饰构图规整,布局严密,纹样清晰精美,在釉色的覆盖下呈现出密而不乱的整体效果。﹙如图8﹚景德镇青白瓷印花双凤纹碗,印花布局繁密,纹饰精美,碗内双凤游于花卉丛中,碗心印有一折枝荷花,釉色青白,有极佳的形式美感。据学者记载,“关于模印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用瓷土坯料在陶车上轮制出碗、盘、盆等圆器形状的陶范,稍加修整,随后在其外壁阴刻出花纹图案,晾干后入窑低温素烧,这样制成的印花范瓷化程度较低,具有较强的吸水性,便于印制时坯件的脱坯,印花纹饰以阳纹为多,再在陶车上拉坯轮制出与印花内范大小和造型均相似的圆器坯件,随后将坯件稍稍晾一下,晾到不粘即可,后将该坯件倒扣在印花范之上,用手掌或有弹性的小木拍沿坯件周壁轻轻拍打,使两者的造型和纹样一致,最后取下印有花纹的坯件,在陶车上用刀削修坯件的外壁,使其表面光滑,厚薄适当,再挖修器足而成。另一种是先制作模子,即在陶车上先拉制出胎体较厚的坯体,稍稍修整坯内,再在坯体内部刻制出纹样,入窑焙烧成母范。然后用母范翻制出印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范,这样翻模成形的印花内范,与前种陶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外壁的花纹不是刻划出来,而是用模子印制出来的,且这种纹饰多为阳纹。在印花方法上,也是成型和纹饰一次完成。”

图7 耀州窑模印印花工艺展示

图8 宋 景德镇青白瓷印花双凤纹碗故宫博物院藏

4、贴花和堆贴浮雕装饰

贴花工艺是用与器物瓷胎同质的泥土材料手工或模具制作出图案,然后将其粘贴于器表,整体施釉后,很具有浮雕立体效果,在本文称之为“贴花浮雕装饰”,其在宋代越窑、南宋龙泉窑中应用较为典型。﹙如图9﹚龙泉青瓷贴花粉青盒盖,其花朵形象凸起于盖面,具有强烈的浮雕立体感。宋代定窑白瓷中也有不少运用了此贴花装饰工艺,生动有趣。而堆贴花装饰又称“堆塑”,也属于贴花一类,只是层次比贴花高,有高浮雕和圆雕的立体装饰效果,在本文中也称之为堆贴浮雕装饰。南宋龙泉青瓷最为典型地采用堆贴瑞兽的浮雕装饰。﹙如图10﹚此外,在宋时青白瓷中也有运用此装饰工艺。

图9 宋代 龙泉窑贴花粉青盒盖台北林柏寿先生藏

图10 南宋 龙泉窑堆贴蟠虎瓶龙泉青瓷博物馆藏

猜你喜欢
宋瓷耀州贴花
瓷心晚晚
“贴花黄”是怎么回事
“贴花黄”是怎么回事
宋瓷 低调中的高大上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耀州瓷走在“十字路口”——向左是传统,向右是时尚
耀州瓷:时光雕刻千年——你的美一缕如烟,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过年啦
耀州瓷
延迟贴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