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昌黎县正明山村移风易俗建设的对策思考

2021-12-14 08:59王泽萍高宇欣李国栋
山西农经 2021年6期
关键词:重男轻女移风易俗村规民约

□刘 晗,王泽萍,高宇欣,李国栋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 沧州 061100)

1 研究背景

“移风易俗”一词最早见于《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移风易俗是指改变旧的、不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风俗习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的必行之路,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其中“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就农村问题而言,农村中的旧民风、旧民俗对乡风文明建设造成了很大阻碍。同时,农村整体文化水平低、根深蒂固的旧思想观念及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政策难落实等问题极大制约了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2019 年9 月4 日,中央组织部等11 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探究影响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影响因素及推进移风易俗的方法路径作出了指导。

2 正明山村移风易俗现状

处在城市边缘的正明山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新的思想观念很难在农村形成潮流并被村民接受,导致当地社会风气仍停滞在20 世纪,重男轻女、婚丧陋俗、不注重卫生等陈规陋习屡见不鲜。

2.1 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

重男轻女思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在已出土的中国上古卜辞中就有生男为“嘉”、生女为“不嘉”的记载。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虽然有了一定转变,但“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落后思想仍然存在。重男轻女思想最初出现是因为男女分工不同,在小农经济社会人们靠种地为生,男性为耕种的主要劳动力,经济分工导致了重男轻女观念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向好,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不仅依靠土地获取,但对于世代生长在农村且从小被灌输“养儿防老”观念的村民来说,思想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数据调查显示,正明山村老年人中有20%明确表示有重男轻女思想,57%认为“生男孩好”,只有23%的人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在中年人中,认为“生女孩好”或“生男生女都一样”的占28.5%,比老年人占比高出近6 个百分点;近80%的人都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儿早晚都要嫁出去,没有必要在她们身上花费精力”。由此可见,新思想观念对村民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重男轻女问题仍是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一大障碍。面对农村重男轻女的现状,要以新时代价值观为引领,加大对新时代思想观念的宣传力度,发挥新时代乡贤精神,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村民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建设文明乡风。

2.2 婚丧陋俗屡见不鲜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婚丧习俗没有与时俱进反而渐渐偏离正轨。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屡禁不止。随着市场经济在农村的发展,利己主义思想滋生,导致农村攀比之风盛行,不仅增加了人们的经济压力,而且导致邻里关系紧张、淳朴民风淡化。喜宴原本是一种联络感情、促进邻里关系和谐的方式,但攀比之风的出现,使喜宴逐渐异化为谋财炫富的途径。此外,生而不赡、死后华丧的现象依旧存在。父母生前没有得到照顾和赡养,子女却在父母死后一掷千金以博得孝的名声。“百善孝为先”,但在利己主义盛行的今天却本末倒置[1]。针对婚丧陋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其目的是构建一个淳朴节俭、邻里和善、尊老爱老的和谐乡村[2]。

2.3 不注重环境卫生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的现象,继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力度。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早日建成美丽乡村,在正明山村指定地点放置了垃圾桶,但由于村民对生活垃圾没有规划、随意倾倒,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活环境。相关数据显示,70%的村民认为垃圾桶的设置对于改善环境有作用,但近60%的村民仍旧不习惯将生活垃圾倒入垃圾桶。可见,要在农村实现垃圾干湿分离、垃圾回收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正明山村村民对环境卫生的保护意识仍有待提高。面对这种现状,村干部需要加强对村民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加强自我管理。

3 推动移风易俗的对策

时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意见》新闻发布会中明确提到:“乡村社会,人们大多是生于斯长于斯,是个熟人社会,因此乡村的治理方式要符合农村的特点并充分融合现代治理方法和传统治理方式,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这为移风易俗的推进及路径指明了方向[3]。

3.1 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

为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实行了农村村民自治制度。但能否发挥出村民自治制度的最大效果则取决于它的载体——村民自治组织的运作。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以自我意识为主,也需要外力的约束。村规民约是衡量村民行为的标准,也是村民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2018 年12 月,民政部等7 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 年全国所有村普遍制定或修订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为实现乡村善治提供制度保障[4],因此制定村规民约刻不容缓。制定村规民约不是目的,通过村规民约约束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建设文明乡村才是根本。面对婚丧陋俗,可以通过村规民约对婚丧礼俗加以规范化,严厉禁止“豪华丧葬”等现象。同时,对红白事实行补贴制并规定花费数额,避免铺张浪费。此外,村规民约要有利于完善德治。尊老敬老、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身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村规民约也应注重伦理道德的约束。《规划》提出,要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强化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传统,做到上慈下孝、兄友弟恭。

3.2 自我管理和他人监督并行,发挥村民自治作用

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实行村民自治,积极发展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这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自我管理也需要监督随行。由于正明山村村民环保意识薄弱,没有养成垃圾集中处理的习惯[5],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因此,在管理生活垃圾时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采取村民自我管理的方式。以10 户为单位,每户出1 人组成10 人组,并在组内推举1 人作为村民代表,其余9 人检查村中的生活垃圾是否倒入垃圾桶,村民代表检查9 人的工作。每组以1 个月为期实行轮流制。若多次违反村规民约和垃圾处理不到位,进行全村通报;若表现良好,在全村进行口头表扬或现金奖励。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共同创建美丽乡村。

3.3 完善文化设施,丰富精神生活

虽然近年农村文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正明山村仍然存在文化产品相对匮乏、文化形式相对单一的问题[6],这同样是农村腐朽文化、恶风陋俗滋长的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农村设立图书馆,放置一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的图书供村民借阅。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图书文化交流平台,如设立微信群、QQ群等,让村民畅所欲言。此外,应积极挖掘当地的文化要素,并与新时代思想观念相结合,在推动农村移风易俗的同时发扬当地优秀文化,加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政府用于文化教育的财政支出应适当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7-8]。通过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来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和精神享受,破除封建落后的思想观念,提升村民文化水平,让村民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4 结束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实现农村移风易俗是高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文明乡风建设的必要环节。中国的振兴不能没有农村,中国的现代化不能没有农村,中国的富裕也不能没有农村。因此,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美丽乡村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重男轻女移风易俗村规民约
乡村文明新风尚——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移风易俗新事多
乡村治理中村规民约的完善与发展
高庄镇: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
乡风治理之村规民约建治研究*
白沙埠镇:争当移风易俗“四大员”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Boy Crazy
对村规民约体系重构的思考
女生比男生成绩好与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的关系初探
重男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