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1-12-14 15:54□刘
山西农经 2021年18期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信息技术

□刘 永

(泗洪县半城镇农村工作局 江苏 宿迁223900)

现阶段,各领域、各行业发展均涉及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我国不断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农村信息化发展俨然成为主要趋势。农村信息化是指借助信息技术挖掘与开发涉农资源、信息,并通过提升农民信息化意识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农村建设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持续发展。探讨农业经济受到农村信息化的影响及其对策,对于推动农村经济水平持续提升有重要意义。

1 农村信息化的相关概念

农村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信息技术包括卫星通信、互联网及计算机等技术。其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被人们广泛熟知,是构建农村信息化的重要载体。

目前,农村信息化有较广泛的服务对象,涉及对农产品种植、加工等环节的信息支持。将农村信息化应用于农业经济发展中,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前农业发展中,依托信息技术采集农产品需求信息,以此帮助农业生产者合理调整农产品生产规模、种类等,在有效规避浪费现象的基础上,确保民众的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

2 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2.1 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

在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村信息化发挥着重要作用[1]。农业结构调整应以掌握市场需求为前提,市场信息掌握程度与农业结构调整是否合理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纵观当前我国农村发展,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部分农村依旧存在信息闭塞、滞后等问题,部分地区仍处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导致农产品短缺或过剩现象发生概率增大。农村信息化的推进,可借助信息网络实现农业资源、农业信息的全面挖掘与利用,确保其产业结构调整符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需求。

2.2 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成效,而将信息化技术融合于资源配置中,可达到资源配置优化及利用率提升的目的[2]。区别于传统农业,维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根基是市场经济,要想最大化地体现出农业活动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需在各活动环节体现出准确、全面的信息参与,做到将农业生产各要素进行信息化融合,如以信息化支撑农业生产中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的最大化利用。一方面,借助信息化来维持各要素的协调运用,降低农业生产、经营出现风险的概率。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各流程中渗透信息化,对各个资源加以控制并实现优化配置,并做到依托于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生产、销售、运输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提升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增长。

2.3 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

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生产力通过融合科学技术而得到提升,通过优化生产效率来达到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目的。同时,农业经济发展中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可为农村发展构建高素质信息人才队伍[3]。现阶段,在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关系中引进与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对农业生产关系产生影响,并通过信息处理来提升农业生产力。

另外,大部分农村开始加大引进信息技术,农民消费形式转变,促使农业商业格局调整,进一步为农村经济增长提供了助力。

3 农村信息化下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

3.1 农村信息化基础网覆盖

为发挥农村信息化的最大价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需要以完善的基础网覆盖为支撑[4]。

首先,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引进力度,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水平,完善交通、邮电、通信等基础体系,将农业信息网建设、网络宽带铺设以及光纤建设等纳入到农村系统发展计划中,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实现农村信息化全覆盖。同时,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期间加大对卫星传输网络、电视广播等应用力度,为农产品市场构建相对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农业信息服务提供期间,借助信息技术采集农业市场、政策、科技、趋势等方面的信息,并以各媒体为渠道传输给农民,确保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出信息资源的最大价值。

其次,依据农村实际发展情况建设、完善技术平台与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建设立体化的农业信息网,结合农村实际经济水平构建农业主干网络,以综合信息网取代传统农业信息网络。另外,需要以局域网平台为载体连接乡村站点、省市单位以及国家信息中心,确保相关农业政策、市场等信息可以第一时间传递给农民。

3.2 促进农业信息化服务业发展

农业信息服务产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农民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等服务,为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支撑。要想发挥出信息服务产业的最大价值,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结合市场发展实际构建多层次的服务体系,确保其服务体系能够满足市场多层次、多梯度的信息需求。目前,我国涉农产业发展呈现出持续深入的态势,技术、人才以及市场信息的需求持续增大[5]。在此形势下,农业信息服务行业发展迎来新契机,应依据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来促进信息服务产业发展。

其次,结合当地发展现状,加大对信息产品的开发、研发力度。依据市场发展需求对不同类型的信息产品进行针对性投放,对于偏远、落后农村地区而言,以推广多媒体声像、录像带等产品为主,使农民群众依托于信息产品来获取先进农业知识、技术等;对于信息基础完善农村地区而言,应加大对多媒体技术的开发、推广力度,依据农民知识获取需求,采取实时教学的形式来提高农民素质。

3.3 促进农村信息化软环境建设

信息软环境建设关乎到农村信息化能否全面推进,影响农业经济发展中农村信息化作用的发挥[6]。鉴于此,提出以下促进农村信息软环境优化建设的建议。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在当前农业市场中,政府部门作为信息产品的调节者、供给者,应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确保在信息市场持续推进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其次,依据当地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有效解决当前的信息安全漏洞,提升农村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水平,避免农业信息市场受到安全风险的影响。

再次,在农业市场体系构建中融合社会组织的力量,发挥其公益性特点,促进市场体系完善,在不影响市场盈利的前提下保障农民利益。

3.4 加强农村信息化工作队伍建设

农村信息化能否顺利、全面推进,受信息化人才队伍构建的直接影响,所以各地需加大对信息化队伍的完善构建力度,结合当地人才储备现状,多渠道来提升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

首先,借助人才引进渠道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水平[7]。一方面,可与高校联动来吸引毕业生就业,通过带头示范来提升其他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提高薪资待遇吸引高素质信息人才,优化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结构水平[8-9]。

其次,借助定期培训途径来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积极与高校、企业联系,并通过进修的方式学习更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理念等,掌握更全面的计算机、网络等操作技术[10]。同时,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定期培训教育。对于信息化建设决策、管理人员而言,需通过经验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来增强人员对农村信息化的认知,确保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强的信心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于农技管理人员而言,应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借助培训考核来判断人员工作能力、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对于县、乡、村科技指导人员而言,应定期开展前沿知识、技术培训活动,确保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发挥出其价值。

4 结束语

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受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直接影响。为发挥出农村信息化的最大作用及其价值,应充分认识农业经济发展中信息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从软环境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构建、基础网覆盖以及信息服务产业推进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有效带动当地农业经济持续增长,为农业经济高速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

猜你喜欢
信息化农业信息技术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