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策分析

2021-12-14 15:54庄淑贞
山西农经 2021年18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农业

□庄淑贞

(周口市淮阳区农业农村局 河南 周口46670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并进一步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不仅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还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提供充足保障。农业经济管理作为清除农业发展阻碍、促进现代化经济体制形成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渐突出。但是,结合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技术滞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不仅降低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1]。所以,新时期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需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优化和完善,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1 促进农业现代化经济体制形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创新和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农业经济朝着规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将农村传统分散式、独立式经营模式转变为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还能够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

另外,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大,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可以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充足保证。

1.2 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出现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的现象。加上很多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在农业生产中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性培训和教育,只能依靠祖辈流传下来的经验开展农业生产。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所以在市场调研、市场预测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农业生产、销售等环节缺乏科学指导,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收益,为农业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利用先进的生产知识和经济知识更新农民的生产理念[2],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帮助农民科学预测市场动向,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销售计划,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1.3 消除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不良因素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经济发展,然而,由于现阶段我国存在城乡发展差异较大等问题,导致农村经济水平始终处于滞后状态。具体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道路不畅通等方面,不仅对农民生产生活造成阻碍,还制约了农产品销售。

另外,因为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很多农村地区缺少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等基本农业生产条件。加上地方政府扶持力度有限、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导致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可以优化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分配情况,既能够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又能够满足基本生产需求,为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 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完善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内容涉及广泛,具有系统性、综合性,需要长期落实。这也意味着,想要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就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或者构建的管理体制与需求不符,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3]。

2.2 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党中央及各级政府对农业经济发展提高了重视程度,并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但由于很多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正确认识,导致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无法深入落实,使管理水平难以提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思想观念落后,没有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所以在执行各项工作时持敷衍态度。

2.3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科技落后

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较低,这也是影响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主要原因。因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导致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虽然地方政府进一步增加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并提高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利用率低,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

同时,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农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也要做到与时俱进。然而,由于我国农业科研团队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撑,所以农业科技研究机构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导致农村发展受到阻碍[4]。

3 优化对策

3.1 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要想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使其与市场经济体制保持一致,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结合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土地流转制度。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为农村征地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另外,各级政府应全面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实施生产资源集约化管理,以此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例如,政府部门可以出台鼓励措施,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实施市场化土地承包权。如此,不仅能够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健康发展,还能够提高农业经济水平。基层政府需要进一步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个体农户提高生产力奠定基础,这也是农村经济管理创新发展的必然需求[5-6]。

3.2 提高管理人员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央及地方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促进新农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要想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人员作为管理者和执行者,其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相关部门应强化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力度,系统地学习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同时引导管理人员学习农业经济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以此来提高管理人员专业能力。

同时,还应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划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到管理人员,责任到人,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和义务[7-8],规范其管理行为,为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3.3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农业发展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科技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政府部门应提高资金投入力度,扩大资金筹集渠道,引导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加入到农业经济建设中,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供充足保障[9-10]。

同时,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宏观调控作用,强化市场监督管理职责,实施规范化运作模式,通过制定健全、完善的引导政策,鼓励国内外专家和学者投入到农业技术科学研究中,提高科技成果转换率。应加大力度培养科技人才,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奠定基础[11]。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农业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等推广力度,并面向农民群众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使农民群众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12]。

4 结束语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种植者对农业经济不重视,相关部门对农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基础建设松懈等。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与农业经济管理相关的问题,相关部门和有关工作人员需要优化管理体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引起更多农业从业者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清代边疆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演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