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

2021-12-14 15:54宋雪萌
山西农经 2021年18期
关键词:许可进口农产品

□宋雪萌

(兰州博文科技学院 甘肃 兰州730000)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贸易中存在较多约束,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受到了阻碍。目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农产品贸易面临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推动了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农产品贸易仍旧面临着农产品进口不断增加、国际农产品贸易体制及政策不断完善等突出问题,农产品贸易政策及措施需进一步改革。这种情况下,对我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进行研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新形势

1.1 农产品进口不断增加

1.1.1 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国内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城镇化进程较快,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成本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玉米、小麦及水稻的价格较高,但是我国粮食价格较为稳定,这是我国粮食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自2014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农产品价格呈现出明显的扩大趋势,虽然个别农产品及个别年份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但是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差距扩大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1]。

1.1.2 农产品自给率不断下降

近年来,受国际农产品的冲击,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情况并不理想,农产品自给率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产品进口在持续增加。有数据显示,在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我国2015年农产品进口额及出口额年均增速分别为18.44%及10.85%。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农产品对外贸依存度提高。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2012年、2015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依存度分别为14.94%、21.09%及20.00%。

1.1.3 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联动性增加

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出于国民经济发展及农产品特点考虑,对不同种类农产品的调控政策存在较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农产品调控政策不够完善、力度较低,使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形成了较强的联动性,国际市场中的农产品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冲击。例如,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大豆产业的调控力度较低,导致国际市场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

1.2 国际农产品贸易体制及政策不断完善

1.2.1 受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影响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对农产品的保护力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国际多边贸易体制中处于较被动的局面,对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当前,WTO规则要求定期削减农产品贸易保护措施,提出市场准入严格约束、国内支持总量削减、出口竞争日益规范等一系列要求,在此情况下,我国农产品贸易中存在较多阻碍,难以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1.2.2 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支持力度较大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支持总量较大,保护力度较强,发达国家对WTO规则的应用较为自如。当前,欧盟对牛肉及食糖的关税较高,日本对稻米及猪肉的关税较高。反观我国,由于政府财政的限制,农业支持力度较低,农产品市场开放度较高,而且关税水平较低。

另外,发达国家制定和实施了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植物检验检疫等措施,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3]。

1.2.3 中国农产品进口管理力度较低

在入世谈判中,我国作出了一系列承诺及让步。这种情况下,农产品进口管理的力度较低,对农产品贸易带来了极大影响。现阶段,我国进口关税较低且结构相对简单,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相比有较为突出的差异。而且目前我国关税配额数量较高且种类有限,难以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我国现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措施的重点集中在监测进口农产品的数量,却忽视了对进口数量的管控。此外,我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够完善,难以发挥作用。

2 中国农产品贸易改革策略

2.1 高度重视农产品贸易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

新形势下,我国应高度重视农产品贸易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存在着贸易信息收集及利用水平低、各个部门信息共享水平低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及地区的经验,整合相关部门职能,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提高农产品贸易信息的利用水平,以此提高农业生产决策的科学性[4]。

2.2 加强进出口监测

当前形势下,我国应加强进出口监测,及时调整农产品进出口指数,确保其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贸易情况,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在进出口指数调整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进口量、出口额、价格指数等,从总体、大类及品质

3 个层次开展工作。

2.3 强化进口调控,注意农产品分类

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应强化进口调控,注意农产品分类,充分发挥出非关税措施的作用。国家应注意改进口岸常规措施,从进口农产品的不足入手,规范商品标签,并严格规定运输条件,实施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设置通关壁垒[5]。国家应注意完善贸易伙伴国出口企业注册备案制度,并延伸标准控制范围,改进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措施,以此规范贸易企业的行为。

2.4 推动完善国际贸易规章

2.4.1 推动WTO新一轮谈判

近年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得到了较大发展,而且国际经济环境出现了较大变化,原有的WTO规则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农产品市场发展的需求,WTO规则改革势在必行。新形势下,我国应积极推动WTO新一轮谈判,并以我国农业“小规模、弱质性”等特点为出发点,建立新的WTO规则,以扩大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6]。

2.4.2 降低其他国家农产品进口的防火墙

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在市场准入方面较为被动,而且面临着欧美等国家在关税措施方面的压迫,对农产品市场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为解决这种情况,我国应注意推进WTO市场准入和出口竞争措施,坚持WTO成员取消出口补贴,以此实现不削减国内支持的目的。此外,我国应尽可能不增加特殊产品的配额,建立“防火墙”,保障农业发展[7]。

2.4.3 推动WTO国内支持措施的改革

新形势下,我国应积极推动WTO国内支持措施改革,倡导设立“小农箱”,以此补贴农业生产,为“资源匮乏、人多地少”的地区及国际提供补贴,并依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补贴标准,以吸引农民可持续利用土地。国家应出于人道主义及对弱势群体的鼓励,倡导设立“粮食安全箱”,在满足“口粮需求”的基础上对超标准产量进行削减。

2.4.4 推动SSG改革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发达国家为保证自身的发展优势,在农产品进口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应积极联合发展中国家推动SSG改革,建立SSM,以此应对进口市场份额增加及价格降低带来的冲击,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发展[8]。

2.4.5 促进微量许可的产品间融通

现阶段,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微量许可方面并不针对特定产品,只是对农产品总量进行约束,而我国微量许可方面对特定产品及农业补贴总量进行了详细约束,补贴的灵活性大幅下降。为应对欧美国家降低我国微量许可的要求,我国可以坚持维持现状,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微量许可进行调整,要求各成员国同时对微量许可进行调整,或是以调整微量许可来消除对特点产品的约束[9]。

3 结束语

当前我国农产品贸易面临农产品进口不断增加、国际农产品贸易体制及政策不断完善等突出问题,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并不理想。新形势下,有关部门应正确看待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挑战,注意分析导致相关问题出现的内在原因,积极推动农产品贸易改革,以此加强对进口农产品的监管,减少国际农产品对国内农产品市场及农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我国国内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许可进口农产品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版权许可声明
版权许可声明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版权许可声明
本期作者介绍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对进口代收保付业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