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探索

2021-12-14 15:54纪珊珊
山西农经 2021年18期
关键词:旅游业人才旅游

□纪珊珊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 贵阳550002)

随着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旅游,乡村旅游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项目。现阶段选择到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越来越多,已经占到我国每年游客数量的1/2左右,因此通过乡村旅游来发展乡村经济是当前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向[1]。在我国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通过规划与发展乡村旅游业,能有效促进贫困地区高质量地完成脱贫工作,并且对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分析

1.1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现阶段,我国许多乡村已经通过发展旅游业而实现了整体经济提升,甚至有一些乡村通过发展旅游业,不仅使自身富裕起来,还能够带动周边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在乡村旅游行业推广发展的过程中,乡村内部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乡村环境,帮助乡村地区经济发展[2]。乡村推广发展旅游行业不仅能解决乡村发展的经济问题,还能提高地域知名度,吸引更多人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1.2 符合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

乡村旅游能够帮助当地产业更好地发展,发展乡村特色文化,吸引更多人才前来,增加人才储备,更加符合于当前我国乡村振兴的系统性要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在发展过程中,要把“五个振兴”理念作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据,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带领乡村人民致富,实现全面振兴。

1.3 具有助力乡村振兴的比较优势

首先,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振兴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需要重视产业发展、人才引进、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将这些重要因素综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开展乡村建设工作。

其次,乡村旅游行业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帮助乡村地区三产融合高效进行,综合性特点较为显著。通过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使乡村的其他产业全面发展,形成一个整体发展的局面。

再次,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根本上促进乡村整体发展。

2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2.1 引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根据乡村的实际状况,开发利用乡村的特色产业,运用独特的资源,充分发掘自身优势,扶持当地特色产业。还可以利用村庄、农场和农家院等,形成集民宿、饮食和旅游业为一体的全新旅游新业态。借助互联网宣传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帮助乡村提升知名度[3]。

同时,可以将发展旅游业带来的收益运用在乡村建设中,促进乡村的整体发展。以乡村旅游为抓手,使乡村的产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促进村民增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2.2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人才缺失也是当前我国乡村地区发展中受阻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乡村旅游业发展在人才培养上作出了有益尝试,这些都可以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

首先,针对当前乡村存在的人才流失及人才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全员培训的方式提升现有人才的素质,同时积极引进人才,制订较为完善的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措施,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从事乡村振兴工作。

其次,将产业基础作为重点,不断研究自身具备的优势与特色文化资源,通过文化资源带动农产品销售。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培养出更多新型职业农民,为人才回到乡村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乡村有更多创业机会,使年轻人愿意“回流”。

再次,要提升村民的科技文化素养,提升村民的市场意识,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乡村整体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人才问题[4]。

2.3 保护、传承、利用优秀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赋魂

农村地区承载着我国许许多多的乡土文化,而对这些乡土文化资源的运用能够有效促进乡村发展,使乡村形成凝聚力,还能使乡村产业更加丰富。通过发扬乡土文化内容,帮助乡村居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优秀的文化内容对乡村居民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当前我国许多乡村都建设了文化大院,既展示了当地最真实的乡土特色,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文化支撑。文化大院使村民日常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形成乡村文明新现象,提升了乡村的“软实力”,培育了乡村新风尚。通过使用当地的文化元素,村民可全方位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借助创造性思维使乡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并将其应用到乡村旅游中,在旅游行业之中加入一些文化创意类产品,体现市场价值[5]。

2.4 践行“两山”理论,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为了节约成本,一些有污染的工厂会搬迁到乡村地区,导致一些乡村地区长期受到各种污染,再加上乡村地区的生活污染处理设施还不够完善,导致当前我国乡村生态环境恶化,甚至直接影响了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对此,要想更好地保护乡村生态,需要贯彻实施“两山”理论。改善生态环境能够使乡村人民的生活环境更加优越,呼应了我国整体的发展目标[6]。乡村旅游行业是落实“两山”理论的最佳途径之一,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要坚持绿色环保,使乡村的卫生环境更加干净、整洁,给乡村地区创造出适宜开发旅游项目的环境,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为了发展乡村旅游,除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应优化乡村旅游产业链,为游客提供景观资源,针对游客的偏好提供特色农产品,拓宽农产品销售途径,发展当地的绿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2.5 完善各类乡村自治组织,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乡村治理并非是某个村民或村干部的责任。乡村旅游业发展需要全体乡村居民参与,应在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下共同努力。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应构建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解决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使乡村的市场更加广阔,保障乡村地区整体发展,最终使农民群体真正受益。通过分析乡村社会特点,了解目前乡村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完善乡村自治组织,强化党支部的职能,解决村民实际存在的问题,形成全新的乡村管理模式,打造和谐美好的乡村环境。

3 结束语

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之间紧密联系,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在发展乡村地区特色产业时,打造具有乡村地区特色的旅游项目,使乡村地区在旅游业发展中体现自身的优势,为乡村振兴目标实现提供助力,激发乡村经济的活力。因此,在当前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时,应重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使乡村经济的发展基础更加扎实,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使更多人主动回乡创业。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建设与完善乡村的自治组织,提升乡村整体的生态环境和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旅游业人才旅游
人才云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旅游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