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下碳减排对广东省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

2021-12-14 15:54□刘军,雷
山西农经 2021年18期
关键词:广东省农产品贸易

□刘 军,雷 坤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528000)

2021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低碳农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之一,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黄守宏(2021)[1]认为,农业贸易与新发展格局“推动绿色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新要求有紧密联系,其发展之路探索和效益提升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张默和孙科(2021)[2]指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扩大对外开放程度,谋划未来的高水平开放,促进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以及减少资源消耗。当前,学者对于农产品贸易、碳减排的影响存在不同的意见,高赢和冯宗宪(2018)[3]通过对32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对外贸易促进了贸易双方低碳发展效率的提升。Rhee(2006)[4]研究发现,中国长期属于农产品贸易的碳净进口国,农产品贸易给中国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杨桔和祁春节(2021)[5]认为,由于农产品贸易对碳减排的影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研究成果不能一概而论,农产品贸易因其与碳排放的紧密联系而更易遭受绿色壁垒。研究农产品贸易碳减排路径,推动农产品贸易的绿色转型发展,对广东省农产品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碳减排背景下广东省农产品贸易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核算数据可知,2020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10 760亿元,同比增长2.3%,第一产业增长4 769亿元,同比增长3.8%。因经济强省、农业农产品种植强省战略实施,广东省农产品贸易非常发达,有必要对广东省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作出进一步分析。

1.1 广东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

广东省拥有位置绝佳的港口资源,气候条件佳,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农产品贸易具有极佳的自然生态环境。随着跨境电商和国际物流快速发展,广东省农产品贸易规模逐步扩大。历年《广东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5—2019年,广东省农产品贸易总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进口总额由2015年的1 10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 160亿元,增长近1倍,出口总额由2015年的53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80亿元,增长约0.3倍。

广东省农产品进口呈数量大、增速快的特点,增长率远远超过同期出口水平。广东省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大的逆差,且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广东省农业产品出口量远低于进口量,与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地位有所不符,并且随着经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政策支持农产品种植技术研发和创新,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种类、质量、运输等提出了更高的低碳绿色要求,给广东省农产品进出口结构改善增加了难度。

1.2 广东省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及贸易对象

据历年《广东省统计年鉴》显示,广东省进口的农产品主要由粮食类农产品、果类农产品和食用植物油。其中,进口的粮食类产品主要包括稻米、大米、小麦等,在2006—2010年,广东省进口大米量占全国大米进口总量的80%以上;2016年,全国大米进口总量356万t,广东省进口大米193万t,占全国总量的54.27%。食用植物油的进口额近年来有所下降,以棕榈液油为例,2012年其进口额达到10亿美元,为最高值,到2016年,棕榈液油进口额仅为4.9亿美元,降幅明显[6]。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对外贸易的标杆地区,但是广东省农产品生产种植呈现出品种少、品牌效应不佳以及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等特征,这导致广东省出口农产品附加值低。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广东省进口农产品的数量和金额出现爆发性增长,然而出口农产品的数量和金额却增长缓慢,与广东省经济强省和农业大省的地位不匹配。随着电商平台和国际物流的迅猛发展,广东省农产品主要出口对象依然局限于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未能突破地域限制向发达国家大量出口。

2 碳减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低碳农业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经之路。此外,国际经济和贸易发展格局中绿色贸易壁垒逐步增多,采取碳减排措施应对低碳贸易壁垒刻不容缓。近年来,广东省低碳农业在全省范围得到了积极推广,并且还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从短期来看,碳减排的广泛实施容易诱发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市场规模和利润空间形成打压;从长期来看,实现农业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广东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家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后农产品贸易开展的先锋,更应该做好表率,加大实施农业碳减排力度,提升农产品贸易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1 碳减排对农产品贸易的抑制作用

碳减排对农产品贸易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产品绿色标准、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反映出来。

第一,世界范围低碳农业理念的推广,促成了形式多样、数量众多的贸易壁垒,低碳发展的标准多由发达国家提出,发达国家的监督和生产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难以达到质量和碳排放标准要求,农产品贸易发展受到阻碍。

第二,碳减排政策的推广将影响农产品出口市场规模和产品结构。以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为例,主要出口商品中,水产品相较于果类和生猪类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然而由于水产品碳排放更高,广东省水产品向发达国家的出口量就会减少,不利于贸易结构的改善和生产技术的创新。

第三,由于广东省农业集群效应弱、标准化程度低,国际性低碳农业标准实施会进一步挤压广东省农产品的出口空间和出口量,并且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大范围推广,消费者也倾向于选择碳排放更少的产品,对高碳产品的消费量将减少,这将导致广东省能够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农产品数量减少。

2.2 碳减排对农产品贸易的促进作用

碳减排对农产品贸易产生的促进作用,往往是通过产业政策、贸易政策进行传导形成的。同时,低碳农产品贸易对国际农产品市场产生巨大影响,消费者和客户对低碳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应以国际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来动低碳农产品的供给[7]。广东省通过碳减排目标的制定和有关低碳政策实施,对农产品贸易转型有促进作用。

一方面,政府为实现碳减排目标,出台有效激励措施,提高农业集群化、规模化以及标准化水平,提升碳减排空间,提高广东省农产品对国际标准的适应能力。例如,农业部门可以根据化肥、农药使用量、农作物碳排放量的大小,制定相应的碳排放标准,此项措施将高效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另一方面,碳减排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将加速落后生产技术和低附加值的高碳产品的淘汰速度,扩大高附加值的低碳产品的种植规模,革新种植生产技术,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节能环保,达到碳减排目标,从而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3 碳减排背景下广东省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挑战

中国农业碳减排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认识不足、研发不足、技术不足、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强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存在很大逆差,在适应碳减排目标、推进农业产品绿色转型的发展道路上面临许多挑战[8]。

3.1 农业产业绿色转型进程缓慢易诱发绿色壁垒阻滞

近年来,发达国家制定的低碳农业标准不断更新,而我国在碳排放标准起步晚,在碳减排监督措施、管理技术和认证方式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发达国家已广泛构建制度框架,并着手研发新型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这拉大了我国同发达国家农产品生产效率的差距。

此外,西方国家可以利用国际供应链将制造业、农业的生产过程转移到国外,并且利用丰裕的资金和政策扶持自身低碳农业的发展。而广东省为了改善农产品贸易逆差,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随之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在碳排放市场约束、政策约束不够强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经营从节约成本出发往往缺乏碳排放的自我约束动力。个别地区政府为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或者经济总量,容易放宽碳减排的标准,相比西方国家,我国的许多地方政府推动碳减排的意愿并不强烈。农业产业绿色转型涉及的要素很多,包括政策、技术、资金、人力等,问题较多,导致进程缓慢。因此,农产品贸易会经常遇到进口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从而阻滞了广东省农业发展。

3.2 农业集群化与规模化程度低导致附加值难以提高

广东省农业产业生产集群化和规模化程度较低,多以家庭、小作坊为生产单位开展小规模种植,在小规模种植中,会使用大量农药和化肥,带来较多的温室气体排放。由于我国农产品农药使用标准与发达国家地区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在农药残留问题上容易受到制约,加大了农产品出口的难度。广东省农业劳动力充足,农业产品生产依靠大量劳动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难以在短时间转型。广东省作为经济第一强省,有众多生产种植和农产品贸易企业,企业对于优化要素配置、提高科研创新的意愿较低。发达国家碳排放标准带来的杠杆效应也导致企业大多没有向发达国家出口农产品的强烈意愿,且企业追求经济中高速发展的要求使得企业难以优化碳减排目标的实施路径。

3.3 贸易摩擦减弱国内农产品贸易竞争力

在逆全球化日益加深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为了维持在海外市场的价格优势,许多出口农产品的国家只能选择降低农产品的价格。这导致广东省农业种植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缩,加剧了农业从业人员向制造业和服务业流动的速度,不利于农业产业整体的产品结构优化和生产技术革新。长期看来,实施碳减排政策以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目的不仅无法实现,还会损害广东省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措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作物产量、增强自主生产能力,鼓励创新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目前,国际社会公认世界上约有1/5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来源于农业产业。研究了碳减排政策实施下广东省农产品贸易所受的影响和面临的挑战,在碳排放减量的背景下,农产品贸易短期内受到的影响是负面的,主要原因是当下大规模的碳减排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生产技术、设备情况都有所不符[9]。但是长期来看,碳减排将促进广东省农业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值得大力发展。但是,广东省农产品贸易也面临着碳减排动力不足、国际竞争压力大、贸易限制等一些挑战,结合现实挑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低碳农产品贸易政策,对促进广东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广东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10]。

4.1 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

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离不开农业的集群化和规模化发展。政府需要实施相关现代农业措施,增加财政资金的支持,完善绿色农业制度体系。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对部分碳排放量高的进口农产品予以财政支持,并减少省内对这些品种的种植。大力推广优势农作物生产,增加产量,提高贸易交易规模[11]。

4.2 不断完善实施碳减排政策

制定推行更加有效的碳减排政策和专项方案。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管理制度,并结合广东省内的具体情况,从碳排放的核算方式、监测方案、排放量测定标准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和优化省内的碳减排政策。以低碳生活为抓手,在群众中普及低碳生活的理念,让群众建立环保意识,减少高碳产品的消费。扶持一线农业企业,鼓励改善生产技术,引入高新设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为碳减排实施构建良好的环境[12]。

4.3 推动农业企业绿色转型进程

采取内外部联合的措施。在企业外部,推动企业朝着绿色低碳农业的方向发展,从企业环保制度、人才管理、资金流转等方面着手加强绿色企业建设。在农产品贸易领域树立低碳环保意识,规范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投入,实现达到国际碳排放标准,推动农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目标。在企业内部,要加大科研的投入,支撑低碳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加强国际创新合作,依照国外设立的碳排放标准,提高企业的生产标准和认证要求,更好地接轨国际社会,扩大贸易空间,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猜你喜欢
广东省农产品贸易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农产品争奇斗艳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