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桑产业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成效与思考

2021-12-14 15:54张爱诚
山西农经 2021年18期
关键词:桑树发展

□张爱诚

(临清市农业农村局 山东 聊城252600)

临清市地处冀鲁交界,是古黄河流经地,保存了大量的古桑树资源,野生桑黄丰富。临清市桑黄系列产品在国内取得领先地位,为当地桑产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促进了当地现代农业经济发展。

1 主要做法

一是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临清市现有古桑树群100 hm2,300年树龄(最高达到700年)以上古桑树2万余株。临清市古桑树群集中分布在临清市东部黄河故道经过的4个镇(街道),被联合国授予“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称号。临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桑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出台了《临清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黄河古道桑黄产业园项目列入农业转型升级重点工程,并在2018年和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桑黄产业。

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临清市依托天然的自然优势资源,成立临清市黄河故道椹果协会、临清市黄河故道古桑研发中心,发展临清市先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临清市桑宝药业有限公司等经营主体。临清市先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现为省级示范社,有入社成员306人。临清市黄河故道古桑研发中心为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桑产业分会常务理事单位,被评为“中国3·15诚信企业”。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AAA级诚信企业。

三是不断打造特色产品品牌。“临清椹果”成功认证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临清桑黄”认证为国家地理标注证明商标,开发出桑黄、桑叶茶、桑叶面、桑葚干、柘桑酵素等系列产品,注册了具有临清特色的“鳌头矶”“钞关”等商标。桑黄、桑叶茶、桑叶面系列产品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被评为“聊·胜一筹!”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山东省第四批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围绕桑黄产业,相关企业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认证(SC认证),通过国家GMP认证,取得了中药产品生产资质。

四是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产业发展离不开科研投入,更离不开人才支撑。临清市积极对接中国农业大学,邀请多位国内顶级专家对桑黄产业发展进行考察指导。全国首届和第二届桑黄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桑黄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临清市召开,鼓励临清市发展桑黄产业,打造“桑黄之都”,为推进桑产业及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是坚持高质量项目推动。通过引进、申报、创建产业项目和示范区,全力推动产业发展。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桑黄产业项目被列入聊城市2020年农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投资1.55亿元,建设桑黄人工栽培及产品开发科研基地1处,恒温恒湿标准化大棚2.4万m2,桑黄菌丝培养库、菌棒生产车间、无菌桑黄特医食品生产车间、桑黄提取车间、桑黄中药饮片车间、桑黄博物馆等共计2.6万m2,2 000 m2桑黄博物馆1座,桑黄人工栽培示范区1处。总投资5亿元的临清桑黄产业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请地方专项债券1.5亿元,目前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临清市先锋路街道以桑黄产业为主导,积极创建聊城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 取得成效

一是形成了国内领先水平的健康产业。依托古桑树群自然资源和高层次人才资源,提升桑黄产业科技含量,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发展的健康产业。临清市古桑树群是我国桑蚕产业和丝绸文化的历史见证,是科学考察和历史探索的活档案。临清市利用丰富的桑树资源,大力发展桑黄产业,探索人工栽培桑黄和古桑黄立体种植的林下经济新模式,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目前,临清市先锋农产品合作社已申请桑黄颗粒冲剂及其制备方法、桑黄咖啡的配方及其生产工艺、复合桑黄茶等3项国家专利。临清市先锋路街道瓜果蔬菜桑产业协会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制定发布了临清桑黄栽培技术规范,成为了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桑黄食品和药品生产许可,该项目占地8.4万m2,技术研发和生产用地3.73万m2,中药材菌种培育温室用地4.67万m2,桑黄中药饮片年产值达1 000万元,桑黄食品产值达300万元。

二是打造了独具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牌。通过保护古桑树资源、提升产品质量、积极对外推介,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临清桑黄”的特色品牌。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于2019年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临清桑黄”被评为中国农业创富大会2018年、2019年十佳优质农产品,成为2019年东亚食品博览会指定产品,获得2019年中国上海全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金奖、第15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银奖、第16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被评为国家质量检测稳定合格产品。临清市系列桑产品受邀参加了中国农业博物馆主办的中国桑蚕丝绸文化展。

三是建立了带动群众增收的发展模式。临清市桑产业发展坚持“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先锋路街道范尔庄村和金郝庄镇杜洼村培育桑黄产业基地两处。临清市先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位于先锋路街道范尔庄村,建设桑黄栽培温室16个,年培植桑黄菌包60万个,年产桑黄10 t,吸纳约20名当地群众就业。该合作社探索分户种植模式,每户约667 m2简易棚年培植桑黄1 500包、产桑黄300 kg,目前已有5户群众参与。临清市桑宝药业有限公司在金郝庄镇杜洼村建有桑黄栽培基地1处,年产桑黄8 t,吸纳当地群众10余人务工就业,并以1 200元/667 m2的价格流转3 hm2土地,增加了当地群众的土地收益。该公司正在试验推广桑黄林下栽培模式,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发展桑黄人工栽培实现增产增收。

3 启示与思考

3.1 坚持三产融合,抓好产业化发展

立足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围绕桑树野生药用真菌“桑黄”,全力打造齐鲁道地药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从桑黄种植、加工、销售,到桑黄文化、桑黄研发的全产业链条。

一是培育行业龙头。把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着力点,引导成立临清市先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开发桑葚干、桑叶茶、桑叶面等系列产品。加大扶持引导力度,以合作社为基础,成立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二是建好产业园区。为进一步推动桑黄产业集聚化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依托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6亿元,建设桑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目前,恒温恒湿标准化阳光棚、菌棒和无菌桑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车间已建成,桑黄酒生产线、椹酒生产线已试运行,正在建设桑黄康养中心、桑黄文化旅游体验中心、桑黄食药用菌市场交易中心、桑黄文化博物馆、桑黄科研楼等,推动桑黄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提升桑黄产业文化内涵。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主营业务年收入10亿元、纳税4 000万元。

三是拓宽销售市场。与山东漱玉平民大药房有限公司合作,所生产的桑黄中药饮片在2 000余家直营店销售,桑黄茶、桑黄粉、桑黄咖啡等食品类产品市场口碑良好。

3.2 坚持创新驱动,抓好品牌化培育

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桑黄产品科技含量,为桑黄产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一是注重技术研发。支持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高端技术,研发的桑黄颗粒冲剂及其制备方法、桑黄咖啡的配方及其生产工艺、复合桑黄茶、双孢菇发酵料送料机4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其中双孢菇发酵料送料机填补了国内空白。鼓励引导先锋办事处瓜果蔬菜桑产业协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制定发布桑黄栽培技术规范,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

二是注重招才引智。由政府牵线搭桥,围绕桑黄产业引进行业领军人才,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院士多次到临清指导,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洲科学院院士张友明教授建立黄河故道桑黄功能性食品院士工作站,吉林大学包海鹰教授建立黄河故道桑黄博士工作站,为桑黄产业发展提供了高层次科研力量,确保始终走在全国行业前沿。

三是注重品牌创建。结合特色桑产品,开展“三品一标”、特色商标申报,组织企业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打响“临清桑黄”特色品牌。“临清桑黄”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获得中国农业创富大会十佳优质农产品、全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等称号,成为东亚食品博览会指定产品。临清市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桑黄产业发展大会,来自欧洲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及重点院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桑黄产业从业人员300余人参加会议,打响了“中国桑黄之都”品牌,提升了临清桑黄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3 坚持富民惠民,抓好示范化引领

一是把乡村产业发展的落脚点放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桑黄产业培育成富民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实行基地集中种植和农户分户种植桑黄,企业回购、加工和销售,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桑黄人工栽培。同时,探索了桑黄和羊肚菌“双菌”轮作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二是为保证培植质量,组织菌类专业培植人员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引导农民科学培植、规范管理。桑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可带动3 000余人就业,带动1 000余户农民种植桑黄。种植约667 m2的简易棚,年可生产桑黄300 kg、羊肚菌500 kg,带动群众增收约5万元。

猜你喜欢
桑树发展
桑树下的快乐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适合多批次养蚕的桑树高效剪伐技术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桑树和蚕
奶奶家的桑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哭泣的桑树观海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