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的研究综述

2021-12-14 15:54马琳琳
山西农经 2021年18期
关键词:现代化效率金融

□马琳琳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150028)

1 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正处于重大战略转型期,而“三农”仍遭受金融排斥的负面影响。金融支持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所需的各类生产要素高效组合、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效率,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参与到农业开发、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产业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是突破农业现代化瓶颈的关键。深入研究金融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问题,对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金融支持与农业现代化

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就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Glodsmith(1969)认为金融支持和制度保障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率,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Shailaja(2018)通过对印度农村地区农业发展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合作信贷机构对印度农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针基本确定,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部分学者依据我国国情,基于金融支持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进行研究。郭强(2010)认为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健全的农村供给体系和投融资体系。李巧莎(2012)认为,打通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资金链条有助于分散农业经营风险,从而实现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

少部分学者基于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蒋淇威和夏维力(2017)[1]认为金融发展不但能直接作用于农业现代化,还能通过促进农业主体技术进步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李婕妤等(2017)[2]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农村金融的发展会促进农业现代化,但从长期来看,农业现代化会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2.2 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方式

从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方式来看,大部分国外学者从信贷支持角度开展研究。Simon Oke(2012)认为,将小额贷款机构分散到农村,通过惠民便民的信贷便利,可以促进当地农业发展。Beck(2012)认为在金融市场中,利用信贷资金支持一些有前景的项目和企业能够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Shilpa(2018)考察了印度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趋势,指出印度农业的关键问题主要在农村地区,由贫穷、小型和边缘农民以及社会弱势群体承担。

信贷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投入之一,可以使农民有资本进行新的投资并采用新技术开展生产和销售活动。农业信贷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及解决农民生产难题的重要投入。Guilian(2020)认为,生物资产抵押贷款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可以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增量资本供应,并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国内学者对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方式展开多角度分析。顾宁等(2013)使用储蓄效率、储蓄投资转换率和投资效率等,检验不同金融支持路径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程度。杨皓月(2020)使用协整检验、F检验等,实证分析农业信贷、农业保险、财政支农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全国层面看,农业信贷对农业机械化支持效果最明显,而基于不同地区看,农业保险对中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支持效果较好。

2.3 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效率

部分因素会影响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效率,例如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环境因素等。Palwinder Kaur(2015)以印度农村地区为例开展研究,指出偏远农村地区的农民和社会弱势群体难以满足贷款要求,难以利用资本对农业进行投资。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也是研究热点。冯圆(2012)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指出吉林省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谢珍(2014)从金融机构角度出发,认为金融机构可能存在缺乏创新能力、信用风险较高、担保体系较弱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毛日昇(2018)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法,以四川省县级行政区域为样本,分析村镇银行的设立和其信贷规模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发现增加村镇银行数量以及提升信贷规模会显著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一些学者从农业业务的角度出发开展研究。国胜铁和姚育成(2021)[3]基于农业的弱质性、外部性和高风险等特征展开研究,发现金融支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发展,但嵌入程度仍然偏低。

部分学者基于不同地区农业现状,对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效率展开讨论。汪邹霞和黎红梅(2016)[4]基于湖南省有关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探讨了湖南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仅依靠增加金融机构数量不能有效提高金融支农效率。

3 简评与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理论与实践的分析,国外的理论与实践尚未能给中国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提供合理的分析框架和可操作的实施方案。结合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经验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有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主要从重要性、效率和支持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缺乏对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有效实践路径的深入分析。

第一,为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必须落实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制度氛围,深化农村金融市场体制改革,提高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的“造血功能”。同时,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市场,扩大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在农村的覆盖面,使金融支持深入到农业生产当中。一是发挥政策型银行的支撑作用。政策型银行可通过转贷资金等方式与金融机构合作,降低对农村企业以及“三农”的贷款成本。二是增强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能力。推动商业银行设立面向农村企业的专门营业机构、“三农”金融事业部和“普惠”金融事业部,关注“三农”,为农村企业、农村脱贫攻坚、农村创业创新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三是推动保险公司完善农村基础保险体系。这样既可以避免农民因疾病、自然灾害、人身意外等情况导致生活困难,也可以保障“三农”体系免受重大风险影响,提升“三农”体系的稳定性,从而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优良的金融支持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第二,我国地域广阔,农业区域发展不均衡,因此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需因地制宜,注重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运用,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广度。同时,进一步降低农村金融服务门槛,对不同农业经济主体在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差别化金融服务,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深度。一是构建多层次的融资服务体系。在政策方面引导企业,将股权市场打造成加速农村企业运作的综合运用平台。设立、使用好涉农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包括社会企业间投资基金、政府性引导基金等,促进孵化期、创业期、成长期、壮大期的涉农企业和战略性产业加速发展。二是建设政府融资担保体系。各级政府应投入资金,建立并且完善风险补偿金制度,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给予政策扶持,扶持农村企业、“三农”服务企业,加大对农村企业的支持力度。

第三,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出台法律法规,完善诚信激励和信用约束制度,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建立金融机构之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信用评价模型,对农村经济主体进行更加科学的信用评价,促进农村信用环境良性发展。一是发挥政策激励的导向作用。做好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专项资金的争取和管理工作,用好金融机构核销政策,加大金融机构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扶持力度,保障农业现代化重点服务对象的金融服务获得性和适用性。二是落实差异化的金融监管政策。创新金融监管新理念,对于“三农”服务主动性强、效果好的地区给予差异化监管政策,奖优限劣,确保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总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各银行机构的扶贫贷款总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以及银行机构农村企业贷款规模增速高于总体贷款规模的平均增速、贷款笔数高于上年同期评价笔数、申贷获得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猜你喜欢
现代化效率金融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跟踪导练(一)2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