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县现代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12-14 23:15□冯
山西农经 2021年15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区农业

□冯 月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 400716)

1 研究背景

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乡村产业的发展。寻找农村内在发展活力,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在此背景下,山西省提出发展功能农业的目标,提升农业价值。柳林县在山西省内是典型依靠煤炭资源发展经济的县域,农业产业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探讨柳林县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势在必行。

2 柳林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2.1 柳林县基本情况

柳林县位于山西省中部西缘,吕梁山西侧,黄河东岸,下辖15 个乡镇,总人口34.2 万人,农业人口28.3 万人,占总人口的82.56%,全县面积1 287.36 km2,耕地面积37 702.6 hm2。柳林县属中纬度大陆性气候区,雨热同期,日照时间长。

近年来,柳林县经济发展迅速,全县经济在经过“黄金10 年”之后位居吕梁市第二、山西省第八,但是经济结构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农业生产总值仅占全县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1.2%,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煤炭资源过度开发使原本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柳林县土壤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可利用土地大幅减少,因此,寻找农业新的发展方向迫在眉睫。

2.2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2.2.1 产业结构

由《山西省统计年鉴2013—2017 年》中柳林县产业产值数据变化可知,柳林县生产总值在2013—2015 年逐年下降,2015—2017 年逐渐增加,其中第一产业农业生产总值基本保持稳定,并从2015 年起逐年增加,第二产业变化趋势与总值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第三产业在2013—2017 年保持逐年稳定增长。2017 年柳林县三次产业产值比例为1∶60∶22,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占比最小,可见农业发展落后,主要依靠煤炭资源业发展经济。

根据《山西省统计年鉴2013—2017 年》柳林县农业内部各产业产值数据变化可知,柳林县农业种植业、畜牧业为主要农业产业,2017 年种植业、畜牧业占当地农业总产值的86.52%,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很小,这符合柳林县自然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但是整体呈逐年上涨趋势。利用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加工业,适度扶持林业的发展以满足内部需求,延长柳林县农业产业链,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是实现柳林县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1]。在种植业内部,玉米播种面积最大,其次是山西特色杂粮谷子即小米,然后是蔬菜和瓜果等日常生活必需品。

2.2.2 农业从业人员

由《山西省统计年鉴2013—2017 年》柳林县农业从业人员数量数值变化可知,农林牧副渔从业人员2013—2015 年逐年增长,2015—2017 年逐年下降,与生产总值在5 年内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分析农业从业人数的变化趋势与经济发展总体情况相反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总体情况与第二产业发展趋势大体相同,即劳动力在煤炭业与农业之间存在流动,近年来煤炭市场整改力度不断加大,关停了大量中小型煤矿,大型煤矿改进生产工艺,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减少劳动力进入,农村劳动力回流促进了农业发展。

2.2.3 农业经营主体

根据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可知,2016 年柳林县农业经营户58 758 户,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50 户,农业经营单位356 个,2016 年末,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合作社总数663 个,其中,农业普查登记的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合作社286 个。

2.2.4 农业现代园区建设情况

在柳林县政府“1+2”发展模式的要求下,县内各大煤炭主体企业和各大驻柳企业都必须扶持一个农业项目,现在已经有6 个农业园区,分别是山西联盛生态农业文化园区、昌盛生态农业园区、凌志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大庄生态农业园区、万亩核桃林园区、王老婆山生态农业园区,农业旅游也初具规模[2]。以煤扶农政策优势明显,在资金等方面有所保障。山西联盛生态农业文化园区位于柳林县东南部的留誉镇,园区内以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40%,联盛集团入股60%,投资100 亿元,目前仍在建设中,核桃林、钙果林已经基本形成。昌盛农业生态园位于柳林县南部的陈家湾乡,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旅游业并举的产业格局,种植业以梨、苹果、核桃、蔬菜为主,养殖业以猪和鸡为主,加工业中的荞麦制品碗团已投产,小杂粮加工厂尚在建设中,服务业、旅游业发展良好。凌志生态观光园区位于柳林县北部成家庄村,以蔬菜种植大棚为主。大庄生态园区位于柳林县贾家垣乡枣林村,目前仍在建设中。万亩核桃林园区位于孟门镇,以种植核桃为主。王老婆山生态农业园区位于王家沟乡,目前仍在建设中。

3 柳林县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生态文明发展观念薄弱

柳林县在发展经济时缺少长远考虑,忽视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种植业主要种植玉米,杂粮、蔬菜等种植面积占比较少。生态文明是涉及思想观念领域的深层次变革,转变柳林县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农业,首先要使人们转变只依靠煤炭发展资源经济的观念,将发展目光投向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保护恢复生态环境,提升企业、城乡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真正建设好柳林县的现代农业。

3.2 农业布局分散不合理

现有的农业现代园区与农户种植区分散在柳林县的各个乡镇,并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布局,也没有特点突出的农业发展方向,柳林县的特色农产品红枣、核桃、谷子、荞麦、野山猪等基地建设未充分发挥作用,没有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后续产品的加工线设计、品牌建设、销售渠道设计等没有实现,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尚未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3.3 技术及高素质人才不足

在现有政策的支持下,许多在柳林县发展的非农企业都会扶持农业发展,但由于知识经验欠缺,缺乏专业的农业人才长期指导农业生产。比如在小杂粮种植过程中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力,在播种、收割等方面存在许多技术性难题尚未解决,开发小杂粮药用价值以及加工农产品工艺也缺乏专业人才指导,政府在吸引人才和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方面没有出台有力政策。

3.4 资金短缺

柳林县农业发展的资金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投入,现有建设的六大园区是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建成的,但是建成之后,由于2012 年开始煤炭市场不景气,大部分园区失去后续资金支持[3],处于半荒废状态。政府资金政策向农业倾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农业产业要发展还要面向社会吸引投资,优化资金来源结构,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4 柳林县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4.1 改善交通条件

柳林县现仅有柳中卫铁路通往银川、吕梁市内柳孝铁路、青银高速3 条主要交通干线,县城内部基本村村通公路,但是公路质量低下。增加铁路线路,改善公路线路质量,尤其是增加黄河旅游专线,为西部黄河旅游线提供便利。基于农副产品体积大、不耐存储、受自然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应在柳中卫、青银高速沿线建立多个货物储存站点以及集散中心,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以及冷链配送体系[4],保障柳林县特色农产品红枣、高粱、小米、肉产品等可以销售往全国,也有利于柳林县电子商务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4.2 打造高素质农业生产队伍

首先,区别于传统农业依靠经验传授,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投入高端劳动力以及技术设备,吸引高端人才参与柳林县农业建设,政府以及企业、村集体各方面资金、政策向人才倾斜。其次,吸引村民回流农业,利用闲置的农业农村资源,缓解城乡矛盾、调整产业结构,对农民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再次,在农业加工业中支持聘用当地妇女,增加农户家庭收入,充分利用劳动力,从整体上改善农村风气,激发农民主体积极性以及农村内在活力,以农业带动农村的全面发展。

4.3 吸引社会资金流入农业

由于农业投资期限长,投资回报率低、不稳定性高,柳林县大部分资金都流向其他产业,但是当延长农业产业链、打造精品农业之后,农业的生产效益大幅度提升。建议政策引导社会各项资金流入农业,政府设立农业专项资金、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向农业项目提供优惠政策、煤炭企业资助农业项目、创建农村小型金融合作社等,从农村内外部挖掘资金。

4.4 引导土地规模经营

通过土地确权明晰土地产权之后,进一步鼓励将土地适度向专业大户、龙头企业流转或者农地作股入权,多种形式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节省农业生产成本。在保障农业用地使用途径不发生变化的基础上,提高土地产出率。除农村耕地外,回收农村多余空闲宅基地,为发展民宿提供保障,盘活农村非农建设用地。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园区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园区的开放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