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剂工艺演变及临床应用研究

2021-12-14 11:08管庆霞赵梦瑶杨志平夏昭睿王彦伟
现代食品 2021年22期
关键词:雷公藤壳聚糖工艺

◎ 管庆霞,赵梦瑶,董 诗,张 雪,杨志平,夏昭睿,王彦伟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瀚泊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据《吕氏春秋》和《会稽县志》等古籍记载,酒起源于2 300多年前,采用曲法发酵酿制而成[1]。中医学里所指的酒尤指“药酒”,在中医方剂学上也称为“酒剂”[2]。酒剂出现在殷代;秦汉时期开始流行;明清时期,更多的新式酒剂层出不穷;现代21世纪,酒剂文化更是得到了弘扬与创新[3]。为了开展本论文研究,笔者主要利用查阅古典文献和通过学术搜索引擎进行检索,筛选出和酒剂制作工艺和临床应用有关的中英文文献共504篇,以现代酒剂应用为主题,结合酒剂制作工艺演变和酒剂制作后期澄清工艺研究等内容展开综述,为现代酒剂制作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古代酒剂制作工艺

自唐代以来酒剂就被广泛使用,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中有大量酒方和专节分布其中[4]。《太平圣惠方》作为宋以前的医学杰作,受到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赞誉[5]。本文就以《太平圣惠方》为例,剖析古代酒剂制作工艺。

《太平圣惠方》中酒剂的制备方法有冷浸法,煎煮法及药酿法。如表1所示,《太平圣惠方》中收录的酒剂有136种使用了冷浸法,占全书的72.3%,是《太平圣惠方》中最常使用的制作方法。煎煮法是传统中药提取的常用手段,但是乙醇易挥发,《太平圣惠方》中仅收录了20篇,多在药方中含桃仁、麻仁、黑豆等有硬壳的种子或不易浸出的药材时使用。药酿法即将正确比例的酒及曲和药物经过一段时间密封发酵而成。《太平圣惠方》中药酿法主要集中在卷第九十五补益药方中,如商陆酒方、五枝酒方、葡萄酒方、地黄酒方等,药酿法需要将药物与曲和大米或糯米混合,发酵20 d左右,服用时,多温过才服。传统制作酒剂方法工艺简单,制作方便,酒精度数低,集美容强身于一体,深受古代王公贵族喜爱。

表1 《太平圣惠方》中出现的酒剂表

2 现代酒剂制作工艺

明清两代改进了酒剂配方和工艺,为现代酒剂工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6]。由于酒剂比煎煮汤药方便,吸收迅速,久渍不易腐坏,而且具有内服外用均可的特点,使酒剂的研制工作出现新局面,酒剂生产趋向标准化。现代工艺中,酒剂常用的制作方法有冷浸法、渗漉法、回流法和药酿法等[7]。

2.1 冷浸法

冷浸提取法是在室温下操作,工艺简单且节约成本,故在现代工艺中,还是以冷浸法最为常见。冷浸法相比其他需要加热的制酒工艺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林忠泽等[8]就通过冷浸法提取丹参脂溶性部位,避免了传统回流法使有效成分损失的可能。邱泉等[9]用冷浸法制备神农蛇药酒时,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出制备神农蛇酒剂的最佳工艺,即将小叶三点金等5味中草药用50°白酒浸渍30 d,每周搅拌2次。

2.2 渗漉法

渗漉法也可以在常温下提取,能比冷浸法浸提出更多有效成分[10]。渗漉法为一种炮制酒剂的现代方法,具体操作是:粉碎药材→湿润药粉→药粉装筒→排除气泡→药粉浸渍→渗漉→静置澄清灌装。与冷浸法的静态浸出不同,渗漉法可以提高溶剂利用率和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且室温下有效成分不会被破坏,成本低,能耗低[11]。蓝晓庆等[12]通过层次分析法结合正交法优选跌打酒的制作工艺,优化出提取效率高、重复性好的渗漉工艺,适合工业生产。

2.3 回流法

易挥发的乙醇加热适合用回流法,和传统煎煮法相比,回流法在密闭容器中提取,减少了溶剂和药材有效成分的挥发,降低药材耗用量。相较于冷浸法,其提取效率高,较渗漉法溶剂耗用量少,又能缩短操作时间,降低能耗,实验室多采用此法。马宏峰等[13]就使用此法获得了风寒宁酒剂。

2.4 药酿法

酒精经酵母代谢产生有机酸,有机酸促进了酯类物质的生成,丰富了酒剂风味[14]。现代酒剂酿造过程中所用酵母经过人工培育,利用酶工程技术可以提取出一系列酶,使淀粉和较难利用的纤维素和果胶得到高效分解,具有糖酒转化率高、产酸量低、发酵速度快、香气好、口感好等优点[15]。XU等[16]发现乳酸钙有诱导酶解膨化碎米淀粉,提高酒剂发酵和抗氧化能力,得出乳酸钙的加入(95 ℃以下)显著提高了生物糖化率。陈文思等[17]以陈皮、红糖为发酵原料,从两种酵母中选出最佳酵母为毕赤氏酵母,实验对陈皮预处理,通过对料液比、酵母接种量和糖水比进行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最后蒸馏得出澄清透明且品质较高的45°陈皮酒。

3 现代酒剂的澄清工艺

在酒剂的制造过程中,解决沉淀主要采用物理方法,如过滤、吸附、超滤等,以及化学和生物方法,如添加壳聚糖、朊蛋白、蜂蜜和果胶酶等[18]。硅藻土[19]、皂土[20]、壳聚糖和明胶现在被广泛应用。

壳聚糖可以与酒剂中的蛋白质等阴性电解质聚凝沉淀,使酒剂澄清,因成本低、来源广、毒性低、安全性高、澄清速度快和有防腐抑菌作用等特点而应用广泛[21]。曾顺德等[22]通过实验发现澄清酒剂时,酸溶解壳聚糖澄清效果最佳,但是酸会影响青脆李果酒的品质,后选用沸水溶解的壳聚糖。夏其乐等[23]综合澄清效果、成本及营养等理化指标,确定最佳澄清工艺为添加0.4 g·L-1壳聚糖。皂土可以吸附铁离子等物质,在提高酒的稳定性能力上有优势,也是常用的澄清剂之一。郭燕等[24]比较4种澄清剂对生姜梨酒的澄清处理,得出0.25 g/100 mL的皂土处理后的生姜梨酒澄清透明,口感丰满,香气怡人,为生姜梨酒的最佳澄清剂。

几种澄清剂复合使用且相互协同可能会达到更理想效果。段冬洋等[25]通过响应面法,在魔芋精粉、硅藻土等单一澄清剂梯度实验和复合澄清剂实验中,得到复合澄清剂效果明显较好。由于黄秋葵发酵酒用单一澄清剂澄清时效果不佳,高伦江等[26]发现若结合冷冻处理,其澄清效果更佳,并尝试通过正交试验优选黄秋葵发酵酒的最佳澄清方法,发现适宜的复合澄清剂配方为壳聚糖0.08%+PVPP 0.10%+硅藻土0.12%+果胶酶0.08%。黄星源等[27]用液态硅胶、干酪素澄清“巴伦比”梨果仙人掌酒,澄清出的酒剂透光率大,稳定性高且品质有所提升。

4 酒剂的临床应用

早在先秦的《黄帝内经》中就有酒剂用于临床的详细描述,《太平圣惠方》中收录的不少酒剂至今仍在沿用如白术酒方、五加皮浸酒方、枸杞酒方等。《中药大辞典》中有“酒,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治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内服:温饮、和药同煎或浸药。外用:淋洗、漱口或摩擦[28]”。现代酒剂临床应用除经典口服给药外,经皮给药因其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起效迅速、持续给药、保护胃肠道免受药物侵害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发现文献中关于雷公藤酒剂和红花酒剂的应用较多。

4.1 雷公藤酒剂的临床应用

《太平圣惠方》中收录的酒剂多数为祛风除湿类,与临床上主要使用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相对应[29]。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比传统西药的治疗方法疗效更高,毒性更小[30]。雷公藤酒剂是以雷公藤生药为原料,用冷浸法制成的纯中药剂型,在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时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临床缓解率达79.17%[31]。高占珍等[32]发现类风湿患者口服雷公藤酒剂半年后症状有所改善,血液免疫学有显著变化,其症状改善与雷公藤作用于免疫系统有关,可能是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33]。此外,周祖山等[34]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给予雷公藤酒和壮筋活血片治疗也取得了明显疗效,总有效率为98.3%,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4.2 红花酒剂的临床应用

红花被广泛用于跌打损伤,具备养血养肤,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功效。红花酒腹部按摩以及联合中药敷神阙穴治疗痛经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4%,有效率为88.57%[35]。长期卧床的病人会有严重的健康隐患,因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到压迫,血液循环受阻,导致皮肤和皮下发生侵袭性坏死。杨亚莉[36]用大红花酒涂抹受压处,用泡沫敷料进行减压处理,治疗3 d后基本痊愈,疗效显著。严敏等[37]和路书敏等[38]用红花酒剂拍拭治疗褥疮也达到了理想效果。此外,景凤侠等[39]利用红花酒活血化瘀的作用,外搽配以凉血解毒汤内服治疗银屑病基本痊愈,总有效率为96.67%。

5 酒灸的临床应用

酒剂在穴位或病灶部位直接外用,操作简便,更容易被儿童接受,王恩杰等[40]利用国术点穴联合酒灸治疗中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可以明显降低症状总积分,显著降低腹部疼痛的持续时间,有效率达100%。酒味辛行散,酒灸使药、酒、火力合一,通过皮肤迅速将药物吸收,同时有消毒杀菌的作用,李瑞红[41]采用酒灸的方法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和对照组相比,降低了急性乳腺炎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更宜于母婴健康,而且治疗花费较低,患者更易接受,体现了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她还发现用中酒剂灸治疗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和对照组相比,中酒剂灸治疗对血管弹性的恢复更有效,远期疗效好,患者满意度更高[42]。

6 结语与展望

综上所述,经过几千年的历史传承,酒剂在制法上有了新的创新,在传统浸渍法及药酿法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渗漉法、回流法等成本低、药材提取效率高的新式工艺。但是,近年来关于酒剂的研究还是以酒剂配方及工艺为主,对于酒剂的药理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等进一步研究较少。若让酒剂与其他传统剂型一样有规范完整的配方、制作和服用标准,避免百姓自制酒剂产生中毒风险,使酒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需要对酒剂的作用机理进行进一步研究。

在酒剂生产中,澄清主要依靠后期处理,装瓶后的一段时间依然会有沉淀产生。若要保持酒剂的持续稳定,研究者必须寻找新出路,将纳米制剂与酒剂联合起来不失为一种新方向。纳米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新药和新剂型的研究开发[43]。纳米混悬剂不通过任何载体,混悬液内的粒径达到纳米级别后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适用于水不溶或水不溶油不溶性药物[44]。酒剂制成纳米混悬液后可以增加药物过饱和溶解度,提高酒剂中的药物浓度,使酒精摄入降低,药效增强,起效加快,适用范围更广。因此将酒剂制成纳米混悬液对提高酒剂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期这种极具应用前景的药物能够尽早实现临床应用。但是,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为纳米药物可能会带来不良反应,药物纳米化后可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影响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从而改变生物利用度[45]。酒剂能否制成纳米混悬液值得进一步研究。

雷公藤、红花和羌活等药材原本就有舒筋活血,祛风除湿功能,结合酒通血脉,行药势的作用应用于临床,效果更佳。但酒剂的临床应用大多依靠中医学家的经验,具体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阻碍了酒剂临床开发和应用。我国应遵循循证医学研究思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将酒剂与新剂型相结合,在中药理论指导下,优化酒剂制作工艺,明确酒剂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机制,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猜你喜欢
雷公藤壳聚糖工艺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tablet (雷公藤多苷片) for lupus nep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三种不同分子量6-羧基壳聚糖的制备、表征及其溶解性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
壳聚糖的应用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雷公藤红素通过ROS/JNK途径诱导Saos-2细胞发生caspase依赖的凋亡
FINEX工艺与高炉工艺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