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是成长的危险期,也是最佳塑造期

2021-12-14 21:06晓林
现代家长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理爸爸家长

晓林

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证实:青少年更热衷于能够让他们感到刺激的危险行为,其中14岁的少年最为突出,最容易出现打架、叛逆、学坏的年龄也是14岁……

身强力壮的小娄最出格,他居然与爸爸发生肢体冲突,打断了爸爸的鼻梁骨

同学聚会时,在一所中学做语文老师的晓岚忽然问我对“初二现象”怎么看。

她告诉我,新学期开学,她带的班升入初二,男生女生都有很大变化:男生普遍长高了,上学期宽宽大大的校服,现在居然显小了,说话声音也变粗了,脸上虽未脱稚气,但阳刚之气初现;女生则都变漂亮了,隐约可见假期里烫发、美甲的痕迹。

“我们都是从那时候过来的,可以理解。”晓岚笑道,“但我隐隐感觉他们身上有了一股邪气,他们像是商量好了似的,故意与我作对。”

上周二早上,教务处紧急通知各班主任,下午教育局领导要來学校调研,请各班打扫教室和校园责任区的卫生,中午放学前学校要检查,不合格的要扣分。晓岚马上安排班委落实,自己则忙着接待两位家长。

“可是,”晓岚气愤地说,“等到快放学时,我到教室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全班学生都在聊天,只有班长一人拿着抹布在擦窗玻璃。”

我说:“孩子嘛,都这样做事不走心,我们那时候不也是这样偷懒?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晓岚不以为然:“不对。初一的时候他们可听话了,对我唯命是从,哪敢这样阳奉阴违,难道长了一岁反倒不懂事了?”

我问:“你没问问他们,为什么不执行你的指令?”

晓岚更生气了:“我当然要问——不仅要问,而且要质问!可是没想到,我发现他们好像不那么在乎我发脾气。有一个女生小声表达不满,说什么上午打扫卫生怪怪的,让人心情不好。一个高大的男生居然当面顶撞,说领导来参观才打扫卫生,这是弄虚作假。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说:“孩子们长大了,有想法了。后来你是怎么惩罚他们的?”

晓岚说:“我打电话请几个领头学生的家长来学校协助教育,没想到,家长们也是一肚子苦水。”

晓岚告诉我,以前她曾听前辈老师说过,孩子到了初二就特别难管教,没想到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家也是刺儿头,让父母束手无策。比如——

小黎打算和两个小学同学骑自行车沿海岸旅行,从珠海骑到厦门,因父母不允,他居然用绝食来抗争。尽管三天后放弃绝食,但已把妈妈逼得寝食难安,整天以泪洗面。

小徐拒绝做爸爸买回来的练习册,说假期补习违反教育部的“双减政策”,家长给自家孩子补习至少违反“双减政策”的精神,是戕害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他还警告爸爸,他已经在网上查到了教育部门的举报电话,存在手机里,可以随时拨打。

小高爸爸的同学来访,送了两瓶红酒当作随手礼。没想到,客人离开时,小高执意让客人把红酒带走,说遏制行贿受贿之风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还客客气气地请客人“自重”,弄得大人们哭笑不得。

小吕本来是个乖乖女,与妈妈无话不谈,可是在刚过去的这个假期,她不再与妈妈交心,还经常一个人坐在桌前发呆,忽而自言自语,忽而轻轻发笑。妈妈以为宝贝闺女出了什么状况,几番探问一无所获,只好联系心理医生,检查结果却一切正常。原来,小吕正在刷电视剧,受剧情感染,时常顾影自怜。

身强力壮的小娄最出格,他居然与爸爸发生肢体冲突,打断了爸爸的鼻梁骨!那天晚上,老娄喝得半醉回家,被妻子唠叨了两句,一时控制不住,把妻子推倒,磕破了额头。听到妈妈的尖叫,小娄从自己的房间奔出来,看到妈妈头上流血,二话不说,冲着爸爸脸上就是一拳,继而一脚把爸爸踹翻,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老东西”“死酒鬼”,卷起袖子就要下死手,吓得妈妈连忙起身阻拦。

心理断乳不是突变的过程,而是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从依赖到独立的较长时间的变化过程

我说:“看来,家长比你的麻烦更大。”

晓岚说:“没错,今天向你问计,不是为我自己,而是替家长们来请你解惑,为什么孩子到了初二都像中了魔,一身邪气?”

我告诉她,她所说的“初二现象”,也被称为“14岁现象”,心理学的规范称谓是“半成熟期”“心理断乳期”,指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心的迅速发展,试图摆脱成人的管束而独立行事的转折期。

儿童一般在1岁左右就完成了生理上的断乳。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发展,到青春期形成了“成人感”和“独立感”,逐渐从以前对家长心理上的依赖过渡到反抗父母过多的保护和干涉。这时期的孩子经常体验到各种矛盾冲突,一方面想成为独立的人,另一方面由于自己能力的不足而不得不继续依赖家长;不愿与家长同行外出,许多事情不愿与家长商量;常常为一些小事与家长顶撞争执,不再依赖父母来维持自己的安定感,开始寻求伙伴朋友关系;等等。

晓岚感叹:“这不失控了吗?难怪家长们叫苦连天。”

“没错,国外的心理学家大多把‘心理断乳期称为‘危险期。”我说,“英国科学家曾做过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最容易出现打架、叛逆、学坏的年龄是14岁。与儿童有所不同,14岁的青少年能够权衡自身行为的好坏利弊,但他们更关注这些行为能否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刺激,而不是安全。相对而言,14岁的孩子对老师、警察等社会性权威尚存敬意,毕竟孩子正在发展自己的社会性,但家长就倒霉了,往往成为孩子练习反抗、宣泄负面情绪的靶子。”

我告诉晓岚,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孩子,普遍会出现以下变化:

1.自我感觉长大了,自我的意识增强;

2.不成熟,喜欢讲歪理而不自知;

3.过于自信,形成自负心理;

4.意志薄弱,适应性差,抗压能力不足;

5.出现消沉、颓废、麻木、情感冷漠等不正常情绪;

6.出现暴躁、报复、易激动、寻求刺激等失控行为。

我强调:“孩子在14岁左右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看似奇怪,其实是正常的,是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个体化心理发展的标志,有助于孩子自我意识、独立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有助于更好地适应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心理断乳不是突变的过程,而是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从依赖到独立的较长时间的变化过程。对他们进行教育,应充分了解这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尊重他们的独立需要,同时给予积极的引导。”

晓岚唉声叹气:“家长们一致认为,这一段时间最好按兵不动,千万不可与孩子发生冲突,熬过初二这一年再说。”

我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上没有绝对的坏事,也没有绝对的好事,相生相克而已。14岁是孩子的危险期,同时也是最佳的塑造期。只要家长明白孩子的心理特点,抓住时机,根据孩子的个性巧妙地施教,就能帮助孩子在这个成长的关键期少一些迷茫,多一些理智,高效地成长。”

家长自己不学习,却整天逼孩子学习,是最容易引发孩子逆反的理由

晓岚急问:“快告诉我,面对14岁的熊孩子,家長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首先要摆正心态。”我正色道,“平心而论,孩子在14岁时不服管教是正常的,但家长的反应往往是不正常的。比如,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有些家长迷信地认为孩子是上辈子的冤家,这辈子上门讨债,活该自己受罪。到学校向你诉苦的家长,大多是怀有这种受害者心态。再比如,有的家长缺乏教育知识,对孩子的叛逆无计可施,陷入绝望,甚至对未来生活也失去了信心和热情。这些心态必须调整,否则孩子有可能成为脱缰的野马,完全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晓岚激动起来:“明天我就召开家长会,提醒家长们不要放弃孩子,打起精神来承担家长的责任。我该向家长们提供哪些应对之策?”

我建议她提醒家长们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无条件接纳孩子、爱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叛逆不是故意和家长对着干,而是由于成长期的家庭教育不当,或家庭气氛不够温馨。要改善家庭教育和家庭气氛,家长首先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要点就是多一些倾听,少一些唠叨,尽量理解孩子,至少做到包容孩子。家长还要知道,叛逆期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短暂的几年,很快就会过去,而不是孩子学坏了,从此跟家长离心离德。血浓于水,当孩子走过这个阶段,会回过头来爱家长、尊敬家长。

第二,给孩子更多、更高效的陪伴。

14岁对于孩子来说,是风雨交加的多事之秋,14岁孩子内心经常处于混乱和矛盾之中。他恍惚觉得自己长大了,很想像一个成年人那样为自己的事做主,独立完成某件事,不被别人干涉,但是因为缺乏经验,经常把事情搞糟,于是常常陷入沮丧和自卑之中,内心极度痛苦。此时,父母的陪伴可以给孩子温暖,恰到好处、言简意赅的点拨可以让孩子茅塞顿开,有可能一举挽回风雨飘摇的亲子关系。

第三,家长要及时充电,与孩子携手成长。

有些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和施教技巧,性格上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很容易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集中暴露出来。比如对孩子升学、就业的焦虑,面对问题时的情绪化等,都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否则亲子矛盾很难缓和。因为抛开年龄,这是两个半成熟的孩子在怄气,谁都不肯让步,谁都想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怎么会有好结果?只能让亲子对抗事态愈演愈烈,最后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方面的教训太深刻了。”我说,“14岁女孩杀死唠叨的妈妈,在家守着妈妈的尸体上网点外卖,四天后才被妈妈的同事发现。14岁的男孩在网吧用水果刀捅死前来寻他回家的爸爸……我不是在强调孩子有多邪恶,我是在责怪父母为什么那么傻,一步步把孩子和自己逼到绝路上!”

第四,给孩子和自己各自保留空间。

在许多家庭,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家庭生活的中心,家长实际上成了孩子的保姆:上学放学接送,全程陪读,按孩子的口味安排饭食,节衣缩食满足孩子的奢侈要求……一切围着孩子转,必然让孩子产生依赖感,同时缺乏责任感和同理心。这样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亲子间界限感模糊更会给青春期叛逆留下隐患。

家长抚养孩子,并不意味着家长必须放弃个人的需要和夫妻间的交流,相反,家长只有经营好夫妻关系,经营好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孩子才能有安全感,才能有成长的榜样。不少家庭,正是因为夫妻不和,整日吵架,甚至闹离婚,孩子受到了伤害,才以强烈的逆反行为相对抗。

晓岚附和道:“没错,我发现班里闹得最欢的几个学生都出自父母不和的家庭。不过,为了孩子这一年的逆反而让家长费这么大的事,值得吗?”

我反问:“孩子不逆反,家长就不需要完善自我了吗?家长自己不学习,却整天逼孩子学习,是最容易引发孩子逆反的理由。”

晓岚重重地点头。她说她要把这句话送给全班同学的家长。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心理爸爸家长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家长错了
我和爸爸
爸爸
家长请吃药Ⅱ
爸爸冷不冷
犯错误找家长
心理小测试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