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实验在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12-14 08:12钟华牟雯雯张倩榕姚瑞华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问卷调查

钟华 牟雯雯 张倩榕 姚瑞华

摘   要:虚拟仿真实验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的培养。为了解虚拟仿真实验在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的现状、探究影响学生未来参与仿真教学活动意愿的因素,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H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工作仿真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教师指导教学的主动性高,但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质量良好;学生未来参与社会工作仿真教学活动的意愿较为强烈;教学平台及内容设计不完善,但学生对仿真教学的期望高。基于此,文章提出从研究中心、学校、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层面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关键词: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22-0038-05

一、研究背景

虚拟仿真实验主要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用仿真软件模拟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构建虚拟的实验对象、实验内容与实验环境等。[1]虚拟仿真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环境中身临其境,从而进行体验式、操作式的学习,其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较低的教学成本、丰富的实验项目、开放的学习资源,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2]它所具有的开放性、自主性、安全性等特点成为虚拟仿真实验广泛应用于各大高校教学中的重要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各高等院校仍普遍面临着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难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孕育而生,成为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3]有利于扭转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难的局势。数据表明,我国已遴选出300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统筹认定1000项左右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重点关注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5]

社会工作是运用专业知识、技巧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专业。[6]可以说,社会工作在本质上是实践的。[7]因此,实践教学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与实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是学生熟悉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必要环节,有益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的达成。但现实中开展实践教学往往较为困难,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工作的理解、认可和接纳度不高,使学生对实践的热情不高、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与资源不饱和,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因而存在需求与资源不匹配的问题、学生的安全问题等,使社会工作实践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导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现阶段的实践教学并不能满足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

为提升教学质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H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引进社会工作TPR融合平台,建立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室。学生通过使用虚拟仿真技术,置身于社会工作服务情境中,以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案主互动,进行体验式的学习,满足了教学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实务能力。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参与意愿,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对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初步的探索与调查。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文以H农业大学参与过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活动的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次被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如下:从性别分布上看,女性远远多于男性,其中男性67人,占比32.2%,女性141人,占比67.8%;从年龄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19-21岁;从年级分布上看,大二年级的学生人数最多,占比近60%,大三、大四学生人數占比约40%。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14份,其中,有效问卷208份,有效回收率为97%。本次的调查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处理与统计分析,使用EXCEL软件辅助数据表格的整理。

3.调查问卷内容设计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问卷涵盖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人口学变量,包含性别、年龄、年级;第二部分为教学资源(虚拟仿真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和开放情况,囊括使用频率、使用时间、使用设备熟悉程度、开放频率、开放方式,以及教师指导教学的主动程度与教学方式;第三部分为教学质量,主要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感受、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感兴趣程度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共15个陈述;第四部分为学生未来参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活动的意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不足与建议。

三、调查结果

1.社会工作仿真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

教学资源是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虚拟仿真实验室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在保障社会工作教学质量、培养社会工作实务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图1可知,社会工作仿真教学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利用率较低。

其中,在使用频率上,表示经常使用的学生占比仅为2.4%;大多数学生对虚拟仿真设备的熟悉程度一般。这两项数据表明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室的作用和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这可能与学校开设课程有限、上课次数少,导致学生使用虚拟仿真实验室的频率低,以及学生不熟悉虚拟仿真实验设备的操作有关。

在使用时间上,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没有在课后使用过虚拟仿真实验室。社会工作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使学生主要在实务课堂上使用虚拟仿真实验室,课后时间利用不充分,导致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未能完全有效展现,也意味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缺乏有效的途径。

在开放频率上,大部分被调查的学生表示“仅实务课开放”,表示“经常开放”的学生占12.9%。在开放方式上,仅有4%的学生表示可以随时进入虚拟仿真实验室。这两项数据表明实验室开放频率低,开放方式不灵活,学生自由进出实验室受到限制,导致实验设备、实验项目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也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师指导教学的主动性高,但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作为服务人的学科,教师个人教学的积极性、教学方式的新颖性,会直接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的氛围与效果。在教师给予学生指导的主动程度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比较主动(占50.6%),选择一般或非常主动的学生各占总人数的20%左右。可见,教师指导教学的主动程度高,说明教师在社会工作仿真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其主体地位。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指导和自主操作相结合成为学生参与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主要方式。虽然学生学习效果能得到保障,但相较于研讨式、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其更暴露出社会工作仿真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创新性不足的问题。[8]这表明教师对教学方式灵活性的运用、创新性的挖掘较为欠缺,也体现了虚拟仿真实验运用到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

3.社会工作仿真教学质量良好

教学质量是评价教学目标达成、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未来参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活动意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从参与感受、教学效果、感兴趣程度三个维度对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质量进行考察。数据统计得出,参与感受、教学效果、感兴趣程度的均值为3.88、3.74、3.86,这表明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质量良好。

图2中,在参与感受与教学效果维度上,学生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接受度非常高。相较于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操作简单、体验感强、能真实地模拟社会工作实务场景,让人身临其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感兴趣程度上,学生选择赞同的占比超过75%,这说明这种教学模式新颖、趣味性强,他们对其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同时良好的体验感与教学效果又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感兴趣程度。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质量在个体属性上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检验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在教学质量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9]

(1)不同性别学生在教学质量上的差异分析

如表1所示,不同性别学生在教学效果、感兴趣程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参与感受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为P=0.037(P<0.05),说明男女生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活动的参与感受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呈现这样的分布特点的原因在于: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女性相较于男性在学习上更加认真,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对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实务技巧掌握得更好,使她们参与仿真教学的体验感更好。

(2)不同年级学生在教学质量上的差异分析

如表2所示,不同年级学生在感兴趣程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参与感受、教学效果在年级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分别为P=0.027,P=0.002(P<0.05),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在社会工作仿真教学活动的参与感受和教学效果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根据多重比较的结果可以得出,低年级学生的均值明显低于高年级学生的均值。呈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社会工作教学课程安排不同,大三、大四年级更多的是偏向于开设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其对社会工作仿真教学需求愈大,使用次数更多、频率更高,对社会工作仿真教学的参与感受与效果就更好;而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大二年级,因课程安排更多的学生偏向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加之因疫情影响在校时间短,使他们操作的机会和次数更少,不熟悉虚拟仿真实验设备,也就导致了不同年级学生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参与感受和教學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4.学生对仿真教学活动的未来参与意愿较为强烈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愿直接体现了教学质量的高低。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未来参与意愿的均值为4.02,大于4,属于“比较愿意”等级,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愿意在未来继续使用虚拟仿真实验进行课程学习,且参与意愿较为强烈。也意味着学生认可虚拟仿真实验在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同时这也是社会工作专业仿真教学质量高的体现。

本研究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参与感受、教学效果、感兴趣程度对学生未来参与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活动意愿的影响。从表3可知,参与感受、教学效果以及感兴趣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学生未来参与社会工作仿真教学活动意愿,决定系数R2为0.349。回归方程为“学生未来参与意愿=0.469+0.04×参与感受+0.057×教学效果+0.253×感兴趣程度”。因此,为增强学生未来参与意愿,需从教学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着手。如从注重学生学习体验与感受、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其感兴趣程度等三方面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强化学生未来参与社会工作仿真教学意愿的目的。此外,全面建设和发展教学的同时也需要抓住重点进行突破,总体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工作仿真教学活动的意愿。

5.教学平台、教学内容设计不完善,但学生对仿真教学的期望高

教学平台是教学过程中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其为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保障,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对社会工作学生的体验感、学习意愿、学习效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调查得知,社会工作仿真教学在教学平台、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存在较大不足,但学生仍对仿真教学抱有较大的期待。

具体表现为:①实验操作要点易忘是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不足。这说明实验教学缺乏内容且设计不够精彩,趣味性不强,以及在做实验时动手不动脑,不能自主设计实验,可能使学生操作过后容易忘记实验要点。此外,教学设备画面模糊,部分图标看不清、动画不够生动形象、反馈效果不准确等都是虚拟仿真教学在教学平台上存在的不足,会影响学生的体验感、学习效果以及课程教学质量。②在教学平台自主化操作、高校教学资源共享、自由开放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多元化等四个相关建议中,每个建议选择人数比较平均,占比为25%左右。这表明学生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存在较大的需求,也抱有较大的期望,希望未来的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教学平台、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方面不断完善与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为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增强学生未来参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活动意愿,本文从不同主体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1.研究中心层面:充分利用现有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加大投入力度

针对虚拟仿真实验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现象,研究中心应该加强管理,采取相关措施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使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利用科学化、合理化。采取增设相关社会工作仿真教学课程的方法,从而增加学生的使用频率,或是完善实验室的开放制度来解决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除此之外,通过建立积分奖励制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以及给予鼓励等方式激励学生提高使用频率,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目的。与此同时,要足够重视社会工作仿真教学存在的不足,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教学平台完善与升级,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画面不清晰、部分图标看不清楚以及实验操作后反馈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完善实验教学设计,设计丰富有趣、真实直观、有质量有内容的实务场景与情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情境中,使人身临其境,增强学生体验感,提升参与度。

2.学校层面:强化合作,互助开放共享

与各高校加强合作,始终秉承长效发展、共赢共享、互助创新的合作理念,建立开放式的合作创新机制,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以及教学资源的合作共享,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10]仿真实验室对学生自由开放,能有效增加其操作和练习时间,熟练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知识与技巧,有利于社会工作仿真教学开展和实务人才培养。针对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注重教学模式的新颖性,应开发诸如互助式、合作式、研讨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处理专业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容易忘记实验操作要点的问题,极大地增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感受与评价以及未来使用虚拟仿真实验进行课程学习的意愿。

3.教师层面: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开展差异化的教学活动

面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低(如实验室开放频率低、使用时间主要在课堂上)的现实情况与学生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高期待形成的巨大落差,教师需要及时调查学生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看法,真正了解虚拟仿真实验的应用现状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是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以及教学课程设置需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与现实需求,才容易被接受和吸收,强化其参与感与认同意识。同时,教师开展无差别化的社会工作仿真实验教学活动,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实务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不同性別、不同年级学生开展具有差异化的社会工作仿真教学活动。由于不同特性的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时,要因地制宜,要明确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的差异,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1]

4.学生层面: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反馈仿真教学情况

学生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学生不仅可以是社会工作仿真教学的参与者,还可以是开发者、践行者。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参与仿真教学,集思广益,设计开发符合教学目的、教学需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并实践于社会工作仿真教学中,使社会工作仿真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同时针对实验教学平台不完善、教学资源未充分利用、教学内容设计不生动精彩、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学生要扮演监督者的角色,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以实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现状改善、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使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朝着正规化、常态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引进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前期,由于各方面经验不足,学生作为体验者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对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不断发展和完善具有现实意义。

五、结语

目前虚拟仿真实验在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面对问题与挑战,从事教育事业的社会工作者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着眼点,在创新教学方式、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完善教学平台等方面,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改善社会工作仿真教学现状。此外,虚拟仿真实验作为创新型应用,如何和社会工作专业更好地结合、探索出一条虚拟仿真与社会工作深度交融的发展路径,值得学者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孙二军,赵仑,唐艳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8):121-124.

[2]林小芳.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21,37(2):52-54.

[3]教高司函[2013]94号.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Z].

[4]代方方,费贵强,李磊,等.化工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0):279-281,296.

[5]教高厅[2017]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Z].

[6]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

[7]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

[8]熊宏齐.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新时代教学特征[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9):1-4.

[9]黄慧.基于教育赋权的高校大学生在线学习质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5):25-28.

[10]龚成斌,曹雅仪,王强,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求现状——基于西南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需求问卷调查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4(11):155-160.

[11]韦素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6):24-30.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问卷调查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