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的妙用

2021-12-14 11:03王雨静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

【摘 要】预习提示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教读课文特有的助读材料。本文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从揭示文章体裁、介绍作者信息、提示阅读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揭示文章内容和思想这五大方面来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教读课文中的预习提示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预习提示;七年级上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0-0051-02

一般認为,初中语文教材由选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这四部分组成。助读系统也被称为导读系统,是教材编者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提供的一系列相关材料,如单元导语、目标提示、插图、注释甚至批语等。综观七年级上册教材,从课型上看,教材的选文有“教读”与“自读”之分。根据课型的差别,各选文也有各自具有针对性的助读材料。教读课文的助读材料有预习提示、文中插画、文下注释、读读写写和重要知识补充等,自读课文的助读材料有图片插画、随文批注、文下注释、阅读提示、读读写写和重要知识补充等。

预习提示是教读课文的一个重要助读材料,指的是在课文标题、作者之后,正文之前的部分,通常是在一个方框里面,由两段简洁的蓝色的文字组成。预习提示的内容往往因课文体裁、内容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同一个单元的课文的预习提示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研读预习提示,也有利于进行单元的整体教学。笔者以七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例,从以下几方面浅析教读课文预习提示的作用。

一、揭示文章体裁

拿到一篇文章,不管是学生学还是教师教,首先都得确定文章的体裁。初中教材中课文常见的体裁有散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和新闻稿等。综观七年级上册的部编版教材,课文的预习提示中往往简洁直观地告诉了学生和教师本篇文章的体裁,有助于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

如七年级上册第1课朱自清的《春》有这样一句预习提示:“这是一篇散文,又像一首诗。”《春》的预习提示通过这一句简短的提示性文字,揭示了《春》的文学体裁,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散文的特点,关注文章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也可根据散文教学的要求进行备课。学生也可调动之前所学的知识,思考散文学习该注意什么,这对不能辨别文章体裁的学生来说有一个很明确的指向性作用。

二、介绍作者信息

初中生对于很多教材选文的作者都是陌生的。编者在预习提示中增加了对于作者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感悟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如第5课《秋天的怀念》的预习提示中就有对作者史铁生生存状况的简单介绍:“他双腿瘫痪,又长年患病,却一直在和病魔抗争。”正是由于史铁生作为残疾人的特殊心境,《秋天的怀念》中的情感才这么深沉,这么动人。预习提示简单交代了史铁生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融入文本,体会情感。

三、提示阅读方法

语文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1]。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多种形式的读是很重要的阅读教学方法,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预习提示中就有很多针对朗读、默读的方法提示。

如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的预习提示写道:“学习古诗要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短短的两行文字,就告诉了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诗歌。首先,诗歌是必须要去读的,在读的过程中才可以体悟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感。同时,学习诗歌的所有关注点,如反复朗读、字音、节奏、韵律、声韵美,在这一课的预习提示中全都囊括了。对于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古诗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提示。

除了强调反复的朗读训练,教材中还有对默读的方法提示,要求学生能不停顿地一口气读完全文。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第9课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2课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中都有关于默读的方法提示。编者给出这样的提示,可以为学生的阅读以及教师的教学指明方向。

初一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接触文言文,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教材的预习提示同样给出了很多关于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如初中以来遇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中的预习提示写道:“借助注释,把握课文大意。画出你不懂的语句,与同学交流,尝试解决问题。”这一提示强调文言文的学习要学会借助注释,要圈画不理解的语句,与同学交流讨论。随着学习的深入,第15课诸葛亮的《诫子书》的预习提示中又补充了“不能解决的,借助工具书完成”这一方法。18课《狼》的预习提示又鼓励学生先去读原文,通过猜读的方式看能不能读懂课文,再去参看注释,再读。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之后,编者通过预习提示指导学生先不看注释去理解文意,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可见,部编版教材中同一类体裁的课文的预习提示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连贯性。

四、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新课标也强调了“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妙的提示语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激起学生对本篇课文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真正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如第1课朱自清的《春》的预习提示运用了诗意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春天:“春天展现美丽的世界,春天带来崭新的希望。”接着继续提示道:“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描绘春天,赞美春天。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这些诗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回忆一下,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这一预习提示就是一个很好的导入,它通过设置了一个春天的情境,引导学生回想自己记忆中的与春天有关的诗文,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春》的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在备课的时候可以直接引用这一预习提示来导入课文,简洁高效。

同样,第2课《济南的冬天》也是通过创造美好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对冬天的印象,想象有关冬天的代表性景物,再指导学生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一下子就可以唤起他们对文章学习的兴趣,也能为本课的学习提供方向。

五、揭示文章内容或思想

学习一篇文章的关键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和主旨。编者常常通过预习提示,或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暗示文章的主旨与中心思想。

如第16课郑振铎的《猫》一文,文章紧扣“养猫”这一中心,记叙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刻畫了“我”与家人和三只猫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最终我发出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感慨,那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这是本课的主要内容。预习提示中“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恰恰就聚焦于这个主要问题。文章的这一预习提示,引导学生去关注“我”思想、情感的变化,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这一内容,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一提示既提到了内容也暗示了主题,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做了铺垫。

又如课文第13课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的预习提示写道:“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最终,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田园。边读课文边思考: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植树的牧羊人》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牧羊人艾力泽·布非独自一个人在荒芜高原种树,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产生了奇迹的故事。编者设计的这一预习提示,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提出了一个与中心思想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体会牧羊人的精神,并且能结合自身实际去解读主旨。

总之,预习提示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文字,但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案,开展课堂教学。有的预习提示揭示了文章的体裁,介绍了作者的相关信息;有的也给出了阅读文章的方法;有的设置了一个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还有的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作为学生,要善用预习提示,真正把预习落到实处。作为教师,要重视教读课文的预习提示,要根据学情用好预习提示,也要将其与教读课文的其他助读材料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使其将学习方法延伸到自读课文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王雨静(1994~),女,汉族,江苏昆山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师生共读,以读促读
关于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初步分析
“趣”教“乐”学
部编版教材到底该怎么教?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论写作教学的不断探索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部编版教材中的渗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