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散人的故国情结考辨

2021-12-15 13:30
大众文艺 2021年22期
关键词:功名小青才子

曹 航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00)

烟水散人,名徐震,是浙江嘉兴人。对于他的生平,历来研究者一般认为他出生于公元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前后,后由明入清,一生屡试不中、穷困潦倒。也有研究者认为烟水散人“不单是由明入清之人,而且是忠于明朝,不仕清朝有着深厚故国情结的人。”本文对于烟水散人的故国情结,以《女才子书》为核心,从他对于明朝的态度、科举情结以及男女关系的隐喻三个角度出发,探讨烟水散人的故国情结。

一、烟水散人对于明朝的态度

烟水散人对于明朝的态度比较矛盾。一方面,他十分认可自己是明朝人这个身份。胡士莹先生在《话本小说概论》“美人书”条中说:“书中‘国朝’字屡见,并有‘国朝历昌间’字样,知作于未鼎革之前,书中玄字多不缺笔,则刊刻当在清初矣。”现在的版本没有“国朝”“国朝历昌间”这些字样,可能是后续书商为了避免招惹麻烦而替换成“明朝”。国朝,是本朝的意思,出自曹植的《求自试表》:“若此终年,无益国朝。”称已经灭亡的朝代为本朝,本身便是身份认同的一个证明。事实上,这种称前朝为本朝的例子屡见不鲜,如元朝初年的张存惠刻《本草》的时候金朝已经灭亡了15年,但是他仍然用金朝的年号。

另一方面,烟水散人对于明朝的灭亡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女才子书》中的才子佳人大多生活在明末清初这个动荡的时期,但是他们大多选择迁移到别处躲避战乱,待时局稳定后返回家乡。陈霞如于崔生结婚后,一日一道士拜见说:“天下将乱,预宜择地安身,吾子夫妇,须至东南千里之外,方免于祸。”于是崔生挈家远徙,留在当地玉娟和小莺被强逼淫污,乱刀砍死。同样地,烟水散人对于偏安的南明也无效力之意。在彰义门之变、弘光帝在南京登基,娄生旧交写信劝娄生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娄生欣然欲行,张畹香劝阻他说:

“今闯□倡乱,中原糜沸。新主虽立,仍有奸佞擅权,窃恐天下事,尚未可料也!乃子冀图幸进,若以富贵为乐,则尔与我抱瓮灌花,逍遥蓬径,宴眠早息,足以自娱。又何必趋事权门,鞅掌簿籍,而以国事经心乎!设或志在立功,则吾相君之面,贵乏封侯,而况胸无经济,将谓寻章摘句可以退贼乎!盖无道则隐,乃古圣之格言。妾与子方惧寇乱,将及,避迹不深耳!乃欲昧时希用,被锦绣而为享祀之牺牲,窃虑祸患一至悔无及矣!同林栖鸟,休戚相关,不得不以正言告君,惟熟念之!”

娄生便表明自己已经放弃功名,两人便携家躲到了城外四十余里。到了顺治三年回到故乡,也只是继续谋划接下来的生计。在他们看来,乱兵的危害远远大于改朝换代,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生活如何,只要能安定下来并不在意朝代更迭。

二、烟水散人的科举情结

对于烟水散人的科举问题,历来的研究者都认为“徐震的一生极落拓不得意”,是一个屡试不第的落魄文人。在《女才子叙》中,烟水散人描述了自己的窘迫生活:“而天之窘我,坎壈何极!夫以长卿之贫,犹有四壁,而予以长卿之贫,犹有四壁,而予云庑烟障,曾无鹪鹩之一枝;伯鸾之困,犹有举案如光,而予一自外入,室人交遍谪我。”8杨琳据此提出徐震不再进行科举考试改朝换代9,存在一些问题。就《女才子书》而言,烟水散人对于科举并没有特别热衷。

首先,《女才子书》中出现的十三位才子,中进士的仅有三人,约为23%,如果算上拔贡和做官的,也仅有约占总数的38%,这还是排除掉某些不合女意的男性(如冯生、刘子重、张汝佳等)得出的比率。而对于科举痴迷的人,谢蓼莪、杨生、刘月嵋中进士,隽生以拔贡进京、选授教谕、历仕至潮阳通判,谢生以兵部主事、历官至太常寺卿,除此之外再无一人对考功名和官场感兴趣。这五人除了个人的兴趣外,主要还是因为出现了极端情况:杨碧秋被逼躲在寺庙里面二十余年;崔淑因被怀疑私通被休;卢云卿守寡期间私奔;郑玉姬被卖为妓女;宋琬私奔遇歹人,被迫躲在尼姑庵。种种情况,使得他们不得不借助于中进士或者做官,来取得社会和双方父母认可他们之间的婚姻。除此之外,唯一痴迷于科举的苏敏,则是“久负盛名,而屡试坎坷”,虽得王琰和沈碧桃二美相安慰,最终在儿子小眉六岁时因“惟第三策中错写二字”,竟“捧卷号泣,郁郁成病,至家三日而殂”,年仅三十一岁。儿子小眉也只是以文章显名于世,并没有任何考取功名的记载。这些才子都生于明朝,长于明朝,根本不存在仕新朝的心理障碍。

其次,杨琳提出“若仅是科举腐败…会发议论或借作品中人物对科举的黑暗面进行揭露或讽刺,以发泄心中的不满”10的观点,也有一些问题。在烟水散人屡试不中之后,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认为“缨冕之荣,固有命焉”,自己所愤恨地是自己比不上司马相如和梁鸿。司马相如虽然家徒四壁,但是娶了临邛富人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得到了岳父的资助而飞黄腾达;梁鸿家贫而好学,无意仕途,只想着隐居,却能和孟光举案齐眉。而自己却受到家里人的指责,因此内心痛苦不已。而在烟水散人的笔下,这些才子佳人的故事也少了许多的功利,多了许多的温情。在苏敏屡试不中还偷偷纳妾的情况下,王琰不仅接纳了沈碧桃,还写信安慰苏敏:

一别兼旬,相思若岁,犹幸碧梧未老,红藕余香。虽则冷澹秋容,不废临风笑语。而婵娟三五,正子文战时也。想已藻夺烟云,词流三峡,锦标在望,鹗荐堪期。妾心缕缕,时逐梦中,绕遍凤凰山下月矣!兹于既望之夕,妹已获举一男。虽非天上麒麟,试啼已知英物,专使报喜,用慰幽怀。并候捷音,以舒遐瞩。

才让苏敏一身轻,从此越发磊落,“凡遇牢骚不平之气,靡不托之于诗”,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

三、男女关系的隐喻

古代常有用男女关系来隐喻君臣关系。这种隐喻最早来自《诗经》,将此发扬光大的则是屈原的《楚辞》。《离骚》中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就是用来形容群臣对于屈原的诽谤。《女才子书》则延续了这种做法,在《小青》的开篇,便是雪庐主人对于小青、冯生和妒妇三人关系的理解,认为“姬之前身似屈平,冯生之前身似楚怀王,妒妇之前身似上官大夫、令尹子兰…三闾求知己于世人,不得,而索之云中之湘君。湘君女子也,因想轮结,还现女子身而为小青。”因此,《女才子书》中的女性对于配偶的态度就耐人寻味了。

首先,她们忠于自己的丈夫,并不会婚内出轨,做出有辱门风之事。小青在嫁给冯生之后,受到了妒妇的打压和排挤,自己已是笼中之鸟,只能曲意逢迎。杨夫人在了解情况后,认为小青“堕落在罗刹国内”,而自己“我虽非女侠,力能为汝定筹”,想帮助小青脱离火坑,多次劝她“子能从我作笔砚友乎”“好光景可惜,汝何自苦”,效仿“章台柳故事”。但是,都遭到了小青的严词拒绝,她认为“夙业未了,又生他想,彼冥曹姻缘簿,非吾如意珠,徒供群口画描耳!”同样地,在谢茂才死时,认为自己连累了杨碧秋,死有余辜,最可恨的是还连累杨碧秋怀孕,要求杨碧秋生下孩子之后,“无论是女是男,即宜弃掷,另行择嫁”。谢二玄也可怜杨碧秋,决定找媒人让她改嫁,但是杨碧秋以死相逼,坚决不改嫁。在先后被卖给蒋云甫和康尔吉,也自杀来保全自己的贞洁。崔淑在嫁给刘子重之后,虽然刘子重鄙陋家贫,心中郁郁不快,但是被刘子重休妻之后,仍然苦苦哀求,想和刘子重复合。

其次,对于忠君报国,烟水散人也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有人认为窦鸿之死,仅有郝湘娥一人殉情,郢雪等人实在可恨。烟水散人却认为:

“独不思珍珠十斛,亦曾赐及郢雪、李翠否?众人国士之报,不何独闺阃不然,甚而更有生蒙恩宠,死等路人,负心忘义之辈,虽在衣冠中,比比皆是,岂能责备于妇人耶!”

这与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思想不谋而合。在烟水散人看来,受君禄、承君恩,就理所应当以死报之,更有甚者生前得到宠幸,死了却像路人一般,如此忘恩负义之人比比皆是,这实际上是在指责明朝灭亡时,大量得到明朝恩惠的大臣纷纷投降,比如祖大寿,得到了崇祯皇帝的信任,甚至在他投降之后,崇祯皇帝不仅没有降罪,反而提拔祖大寿为左都督。而祖大寿却再次投降。以及钱谦益,因为一句“水太冷,不能下”而不愿为明殉国,投降了清朝。但是,烟水散人是一个没有功名在身的人,他也与郢雪、李翠等一样,甚至还比不上她们。这两人至少是窦鸿的小妾,而自己只是一个屡试不中的穷苦书生罢了,根本谈不上要忠君报国。

四、结语

综上所述,烟水散人只是认同自身的明人身份,对于明朝并没有太多感情。而他之所以放弃考功名,选择著书为生,也并不是因为不仕新朝,而是因为他对于考功名失去兴趣,转向家庭而已。创作《女才子书》的缘由,也是自己穷困潦倒却备受家人的指责和讽刺,转而将自己投身到小说之中,希望自己将来也有一天可以得到类似于卓文君、红拂这样的女性的赏识,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

注释:

①章台街是西汉时期长安的街名,古时有许多妓院,后世常用“章台”指代妓院等地。根据唐许尧佐《柳氏传》和孟棨《本事诗》中的记载,唐玄宗时期,进士韩翃与名妓柳氏亲近,而柳氏搬来是李生的小妾,后李生慷慨将柳氏赠予韩翃为妻。

猜你喜欢
功名小青才子
明在“知不足”
元宝山小青山寨(中国画)
说才子气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剪纸大师齐秀芳
吟诗误功名的孟浩然
病后弃政从文
才子的朋友圈更有料
体界才子,文坛清风
请到驼城来看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