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向复位瓣术与游离龈瓣移植术治疗牙缺失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12-15 07:06张薷文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24期
关键词:角化移植术牙龈

张薷文,谢 静

(重庆维乐口腔,重庆 400020)

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龋齿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牙齿缺失非常常见,牙齿缺失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影响,患者常常会由于咬合不良而造成进食咀嚼的效果不佳,或者是在进行咀嚼的过程中容易使食物嵌于牙缝间,不利于进食[1]。而且,长期的牙齿缺失也会由于患者偏侧咀嚼而造成面部肌肉障碍,不利于牙缺失患者的美观,牙齿缺失也会使患者在与其他人沟通的过程中发生发音不准的情况,导致一系列的交流沟通问题,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2]。本研究主要比较了根向复位瓣术与游离龈瓣移植术对于牙缺失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口腔种植科收治的70 例牙缺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 例,男14 例,女21 例;年龄17~63 岁,平均(42.15±3.89)岁;体重39~107kg,平均(58.72±4.65)kg;前牙缺失病人10 例,后牙缺失病人25 例。对照组35 例,男15 例,女20 例;年龄17~64 岁,平均(41.92±4.53)岁;体重39~107kg,平均(58.14±5.29)kg;前牙缺失病人10 例,后牙缺失病人25 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开展一期种植术,在三个月后牙缺失患者可以同时开展根向复位瓣手术以及二期种植术,具体方法如下:牙缺失患者采取局部浸润麻醉,在患者的龈缘与牙齿断端部位作一个内切口,将半厚瓣翻开,将牙周膜纤维以及肉芽组织去除,使牙缺失患者的龈瓣往根部方向推移,使龈瓣可以刚好覆盖在牙缺失患者的牙槽嵴上,即可进行缝合。

观察组:常规开展一期种植术,在两个月后牙缺失患者可以移植软组织,并且制备下颌半厚瓣、上颚游离龈瓣以及颊侧根向复位瓣,将龈瓣游离1.0~1.5 毫米,移植到受区,即可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牙缺失患者术前、术后7d、术后30d 和术后半年的菌斑指数以及出血指数,而且比较两组牙缺失患者术前、术后3 个月和术后半年的角化龈宽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 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牙缺失患者的菌斑指数对比

术前,两组牙缺失患者的菌斑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术后30d 和术后半年,两组牙缺失患者的菌斑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牙缺失患者的菌斑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牙缺失患者的菌斑指数对比(±s)

表1 两组牙缺失患者的菌斑指数对比(±s)

注:与术前相比,#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n 35 35术前2.85±0.73 2.86±0.75术后7d 2.09±0.67#2.11±0.64#术后30d 1.53±0.28#1.55±0.31#术后半年0.64±0.17#0.62±0.14#

2.2 两组牙缺失患者的出血指数对比

术前,两组牙缺失患者的出血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术后30d 和术后半年,两组牙缺失患者的出血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牙缺失患者的出血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牙缺失患者的出血指数对比(±s)

表2 两组牙缺失患者的出血指数对比(±s)

注:与术前相比,#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半年0.62±0.14#0.65±0.12#n 35 35术前3.57±0.68 3.54±0.62术后7d 2.07±0.59#2.09±0.43#术后30d 1.55±0.31#1.57±0.34#

2.3 两组牙缺失患者的角化龈宽度对比

术前,两组牙缺失患者的角化龈宽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牙缺失患者的角化龈宽度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牙缺失患者的角化龈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牙缺失患者的菌斑指数对比((±s), mm)

表3 两组牙缺失患者的菌斑指数对比((±s), mm)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术前相比,#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半年2.67±0.34#3.29±0.52*#n 35 35术前0.22±0.07 0.23±0.06术后3 个月2.49±0.53#3.27±0.65*#

3 讨论

因为患者缺失牙齿两侧的牙齿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撑压力,其会在患者的牙龈中逐渐发生倾斜,造成牙齿松动甚至发生脱落[3]。在正常的情况下,患者的游离牙龈并不会附着于牙根上,能自由地进行移动。而附着的牙龈会比较紧密地附着于根面上,无法移动[4]。其原因主要包括:①部分的牙周病病人需要开展颌骨重建手术,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角化牙龈[5];②如果牙齿发生脱落的时间过长,牙龈会逐渐出现萎缩,牙槽骨部分吸收,角化牙龈不断减少[6];③手术缝合操作会使牙龈角化面积降低,保持患者牙龈边缘的稳定性,减轻机械刺激对患者牙周组织产生的损伤[7]。当角化牙龈出现丧失时,附着的牙龈慢慢丧失,牙齿的表面黏膜逐渐发生萎缩,最终造成患者的缺失牙区发生炎症反应[8-9]。随着目前口腔种植技术的日益进步,增加患者角化牙龈的宽度成为临床上种植牙的重点[10]。游离龈瓣移植术指的是把患者自体角化龈组织移植至角化龈缺失区,使附着龈宽度增加以及前庭沟加深;根向复位瓣术通过作一个内切斜口,将龈瓣翻开,而且进行根向缝合,推移龈瓣到角化龈缺失区。有研究学者认为,根向复位瓣术可以按照患者牙槽骨骨膜区的大小对角化龈进行修复,不需要采集供区组织,对患者牙龈造成的创伤程度更轻游,但亦有学者认为,离龈瓣移植术方便可靠,自体取材,对患者角化龈的修复具有积极的作用。根向复位瓣术的优点主要有:①根向复位可以有效覆盖患者的牙槽嵴,防止后期患者的龈瓣发生冠向移动;②通过采取沟内切口,可以尽量保留患者的牙龈组织;③此手术不需要切取患者的供区角化龈,在开展二期种植术的同时能开展根向复位瓣,利用牙龈结缔组织的诱导作用以及角化龈上皮的生长能力,可以有效重建角化龈[11-12]。本研究结果发现,术后7d、术后30d 和术后半年,两组牙缺失患者的菌斑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牙缺失患者的出血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表明根向复位瓣术以及游离龈瓣移植术均能明显降低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术后,两组牙缺失患者的角化龈宽度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牙缺失患者的角化龈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游离龈瓣移植术可以更大程度的增加患者的角化龈宽度。

综上所述,根向复位瓣术与游离龈瓣移植术对于牙缺失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游离龈瓣移植术更有助于增加患者的角化龈宽度。

猜你喜欢
角化移植术牙龈
给牙龈按摩防萎缩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牙龈萎缩怎么办
牙龈之伤
牙龈与牙齿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的护理配合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