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食叶草产业 挖掘增收潜力

2021-12-15 15:12吴双竹江苏省现代农业科技产业研究会
江苏农村经济 2021年6期
关键词:深加工规模化产业链

吴双竹/江苏省现代农业科技产业研究会

食叶草,又名食叶菜,因含高白蛋成分又被称为蛋白草 (菜)。近年来,我国开始加强食叶草人工种植推广与开发,北京、宁夏、广东、内蒙古等地有超过万亩的食叶草种植基地。目前,主要对畜牧家禽饲料、茶叶饮制品、植物蛋白奶、冻干纳米粉和食品添加剂等深加工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

发展前景

食叶草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耐寒耐旱耐盐碱等优点。一次种植可生长几十年,生长适应性强;如果水肥管理得当,在广东地区每年每亩可产鲜草100 吨以上。高产量的食叶草每年每亩能给种植户带来数万元收入,是发展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好项目。新鲜食叶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5%,与大豆含量相当,不失为一种植物蛋白的新来源。食叶草富含矿物质与8 种必需氨基酸和生物活性抗氧化物,营养价值较高,具有成为新食品的潜力。保健功能多,食叶草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能预防高血压、脑中风;有抑制癌症等功效。生态功能强,食叶草根系粗壮发达,具有极强的抗旱与抗盐碱能力。种植食叶草,对改良自然土壤,提升耕地质量,改造盐碱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利于利用江苏盐碱地开展规模化种植。江苏省有几百万亩的沿海滩涂,沿海滩涂大面积种植食叶草,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还可改良盐碱土,具有较高生态和社会效益。有利于适应江苏畜牧养殖市场需求。我国蛋白饲料紧缺的局面由来已久,每年蛋白饲料供应缺口高达1200 万吨。食叶草粗蛋白是普通饲料的3 ~5 倍,产量是普通牧草的2 ~3 倍,对发展江苏畜牧养殖业意义重大。有利于开拓潜在保健市场。食叶草保健功效渐渐得到认可。长期食用低糖、低淀粉、维生素C 和微量元素含量高的食叶草深加工产品,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存在问题

生产科技水平低。食叶草品质与种植水平有着紧密的关系,而我国食叶草种植规模、田间管理、采收和加工机械化水平都不高,整个产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现代化生产理念、标准化种植技术。产业化程度低。目前,大部分食叶草以鲜品或烘干初加工销售为主,销售期短,供应范围较小。能进行深加工的企业较少,产业链不完整,成本相对较高,产品附加值较低。开发利用层次低。食叶草产量高、蛋白含量高,但富含草酸,适口性不佳,动物食用后容易腹泻,制约了动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使得食叶草不能完全被养殖业有效利用。

对策建议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叶草产品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大力向绿色、安全、健康、营养、美味及多功能方向发展。加强优质品种培育种植,培育满足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优质品种系列。提升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发展机械化种植与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加强深加工产品研发。完善食叶草产业链,从种子培育、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拉长产业链条,加强深加工产品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开发多系列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形成多样化规模化的产品,满足更多需求。加强产品质量保障和品牌创建。加强宣传,提高市场美誉度,全方位开拓食叶草深加工产品消费市场。□

猜你喜欢
深加工规模化产业链
《蚕桑产品深加工技术》出版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病防控策略探析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柿子深加工助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