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双叶皮瓣修复在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2021-12-15 14:20曾宏斌晏在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23期
关键词:双叶血运颌面部

曾宏斌,晏在有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西宜春 336000

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1]。与其他部位恶性肿瘤不同,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位置特殊,手术治疗后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皮肤缺损,不仅影响患者面部及口腔功能,更严重影响美观,使患者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并影响手术效果[2]。因此,积极进行缺损修复对于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尤为必要[3]。长期以来,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问题都是临床中的难点问题,以往多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方式,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缺损修复,但是容易出现蒂部角度过度旋转、器官移位等问题,致使局部皮肤近端堆积,形成“猫耳”,往往需要多次修复进行改善[4-6]。近年来,有研究指出邻近双叶皮瓣修复缺损效果良好,能够避免局部皮瓣修复中存在的问题[7-8]。基于此,本研究展开随机对照研究探讨邻近双叶皮瓣修复缺损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行缺损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5)、研究组(n=35)。对照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5~79岁,平均(49.33±4.27)岁;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类型:鳞状细胞癌13例,基底细胞癌13例,棘皮瘤6例,混合瘤3例。研究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7~78岁,平均(50.01±4.19)岁;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类型:鳞状细胞癌14例,基底细胞癌13例,棘皮瘤6例,混合瘤2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检查证实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2)术后有明显皮肤缺损需要进行缺损修复,手术缺损部位未发生感染;(3)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2)心、肝、肾功能障碍;(3)有手术禁忌证;(4)处于哺乳期、妊娠期女性;(4)精神异常。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开展手术,由同一组手术医生行颌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手术切除病灶后立即冰冻手术切除组织并送交病理检查,于确诊后对病灶周围皮肤做扩大切除操作,面部组织缺损面积大,不能直接缝合,需要予以皮瓣修复。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修复方法。对照组:采用前额皮瓣修复方法。在修复前,借助超声仪器探查颞浅动脉额支、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具体走向,于额部入路做皮瓣切口,依据面部组织缺损大小、深度确定皮瓣大小,保证皮瓣具有充足血供,适时转移皮瓣,修复缺损,供瓣区植皮。研究组:采用邻近双叶皮瓣修复方法进行修复。于切除肿瘤之前,经超声检查明确病灶位置、侵犯程度,制订手术切除方案,于邻近区域设计2个共蒂皮瓣,其夹角≤45°。肿瘤切除后,沿先前设计皮瓣线切开皮肤,切至筋膜位置,剥离筋膜表面皮瓣,同时提起两瓣,确保蒂部连接基底,然后钝性分离蒂部,适当旋转皮瓣,并调节蒂部,至两瓣位置满意、无器官移位后,行止血操作,缝合皮瓣转移切口,并包扎,不需要对供区植皮。术后持续抗感染治疗3个月,术后早期指导患者做面部功能锻炼,并持续对患者随访6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的恢复效果。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包括皮瓣坏死、皮肤感染、术区出血。恢复效果:于术后6个月,对局部皮肤平整度、瘢痕情况、皮瓣色泽、体表结构改变情况进行评分。(1)皮肤平整度评分:平整2分,轻微不平整1分,不平整且影响外观0分。(2)瘢痕情况评分:几乎无瘢痕、化妆后完全遮盖2分,化妆无法遮盖瘢痕1分,瘢痕导致变形0分。(3)皮瓣色泽评分:与正常皮肤完全相同2分,基本相同1分,明显差异0分。(4)体表结构改变情况评分:无改变2分,轻度、不明显改变1分,明显改变且功能异常0分。计算总评分,10~12分评定为优,7~9分评定为良,≤6分评定为差[9]。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40)。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3两组患者恢复效果对比 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恢复优良率[91.43%(32/35)]高于对照组[68.57%(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对比[n(%)]

3 讨 论

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危害严重,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术后多存在严重皮肤缺损问题[10]。面部为人体美观的直观表现,并与面部功能、口腔功能有关,颌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美观及日常生活[11-12]。常规局部皮瓣修复方式在临床中应用较多,对于缺损面积较小的患者而言,其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在不伤及患处组织基础上完成皮瓣修复[13]。但是对于缺损面积较大的患者而言,局部皮瓣修复存在明显不足,可能增大旋转角度、过度牵扯周围组织,导致器官移位;而且会挤压皮瓣根部皮肤,使其隆起,影响血液循环,造成血运障碍,增加感染、皮瓣坏死、出血风险[14-15]。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面积多较大,应用局部皮瓣修复方法效果并不理想[16]。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前额皮瓣修复方法后,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长,术中出血量多,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2.86%,持续随访6个月发现术后恢复优良率为68.57%。因此,有必要探索更为有效的皮瓣修复方法,以提升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效果。

邻近双叶皮瓣修复起源于国外,取邻近双叶皮瓣进行术区皮瓣缺损修复,其与缺损部位皮瓣更为相近,有助于快速恢复血供及皮肤功能,提升皮瓣修复美观度,获得良好修复效果[17-18]。本研究中予以研究组患者邻近双叶皮瓣修复,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5.71%),术后6个月恢复优良率达到91.43%,其皮瓣修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本研究认为邻近双叶皮瓣修复缺损效果良好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关:(1)此种修复方法应用2个共蒂皮瓣,其旋转角度大,能够有效利用皮瓣缺损边缘组织,可以有效避免过度牵扯周围组织、器官移位,促进皮瓣成活、修复[19]。(2)邻近双叶皮瓣修复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蒂部皮肤状况,避免挤压蒂部皮肤,有助于促进皮肤血运恢复、加快面部缺损修复[20]。(3)邻近双叶皮瓣修复所用皮瓣与缺损皮瓣颜色、厚度、血运状况、功能均最为相近,更能够获得理想的皮肤愈合平整度、血运状况,避免或减轻瘢痕、结构或色泽异常情况,提升修复效果[21]。基于上述分析,邻近双叶皮瓣修复的应用价值显著优于局部皮瓣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邻近双叶皮瓣修复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操作不当会引发继发缺损;若所用皮瓣大而蒂部小可能影响血运。因此,在采用邻近双叶皮瓣修复方案时,应规范皮瓣设计,充分考虑血运状况,规范无菌操作,严格控制感染,以保证其临床效果。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展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验证邻近双叶皮瓣修复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邻近双叶皮瓣修复方法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缺损修复效果。

猜你喜欢
双叶血运颌面部
指尖血糖监测判断断指再植术后指体血运的临床效果
一种手外科血运观察指示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双叶茶治肺热咳嗽
李 浩 董双叶美术作品
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的腹腔镜直肠癌全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