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21-12-15 21:26张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50期
关键词:人才专业服务

张媛

[摘           要]  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和大健康产业,培养我国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研究及实践方面的人才,是推进健康管理学科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研究表明以规范健康管理人才队伍为目标,提升服务技能为根本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需从课程设置、实践技能、多层次教育体系构建等方面确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且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

[关    键   词]  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006-02

随着大健康产业的迅猛发展,全世界看到了健康服务业经济的广阔前景,市场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我国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研究及实践方面的人才,2016年起全国五所高校开始招收首批“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并迅速成燎原之势。2020年9月,全国共105家高校招收该专业本科生。

作为一门国内新兴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思考与解答的问题。

一、健康管理发展概况

健康管理服务行业在21世纪开始在发展中国家逐渐兴起与发展,中国“健康管理”提出、发展近20年,但是至今健康管理理论与学科体系不够成熟与完善,健康管理产业或行业标准缺乏,健康管理专业优势未形成……这一切均由于健康服务与管理的专业人才匮乏。2007年出台的《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为我国健康管理奠定了政策基础;2008年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2020”,勾画和推进了健康管理发展;而“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急需培养健康管理人才,协助国家打造全方位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支撑国家卫健委提出的“大健康、大数据、大融合、大发展”的建设目标。

二、中国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情况

全世界都看好健康管理服务巨大的市场,在美国,健康管理服务业占到GDP的16%以上,中国健康管理产业尚处于成长初期,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市场规模在未来10年将持续增长,涨幅13%-51%[1],但我国健康管理的从业人数没有准确的数据,估计全国在10万人以上,而真正受到科学、专业的健康服务与管理培训的人数只占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此外,中国医疗资源不足,政府需要社会力量共同负担全民健康服务,这样的政策导向为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做好了铺垫。保守估计,全国2.5亿城市居民中有8%的人有健康管理需求[1],而我国有6.5亿劳动人口处于亚健康与疾病状态,需要接受健康管理服务,其中供给和需求的人才缺口达2000万名[2]。

围绕我国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及相关支撑产业和大健康产业、迎头赶上全球第五波经济浪潮等重大命题及热点问题,培养我国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研究及实践方面的人才,对创新驱动健康服务业与大健康产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三、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数量与社会需求不匹配,质量的供需亦不平衡。以规范健康管理人才队伍为目标,提升服务技能为根本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当前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医学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健康管理人才的基地。2016年11月,中国健康管理学科发展论坛在杭州召开,20所大学的校长,20个省健康管理学会的主委,以及政府、医疗卫生机构、行业协会负责人围绕“人才培养规范及职业规划”等主题充分讨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标准、从业人员职业规划、资质许可等问题上达成我国健康管理学科发展的若干共识[3]。

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且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我校拟从课程设置、实践技能、多层次教育体系构建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一)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以专业实践及实际行业需求为导向开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既要符合专业基础又要贴近社会需求,尤其要突出应用能力,加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与技能培养[4]。学校各部门做好分工协作,确保通识教育、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医学人文等各课程模块的有机结合,统筹推进英语、体育、思政课等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二)强化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培养健康服务与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5]。基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健康服务与管理是医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融入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因此在学历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完善继续教育

我国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健康管理专业学士—硕士—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6]。为提升健康服务人才质量,完善人才队伍,仅靠学历教育远远不够,必须以本科教育为主线,毕业后再教育为补充,加大本学科的硕士、博士培养力度,逐步形成及完善能够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的人才队伍。教育主管部門应扩大健康服务与管理硕士、博士教育规模,以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7]。可积极稳妥地对已有公共卫生资质、中医资质、临床医师、护理医师等已从业人员进行转岗继续教育,将其中一部分人员补充进入健康服务与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中;积极开拓其他学科与健康管理交叉的科研方向,提升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研究水平。逐步建立健康管理人才的终身教育体系,探索多种形式及渠道的继续教育。

(四)开拓实习基地

专业能力的提升是学生未来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保障。大学期间通过早期接触专业知识,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和接受度,巩固专业信仰。社区实践是专业学生早期参与卫生服务工作的主要方式,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自行联系当地卫生服务部门,进行自主社区实践,并能根据课程大纲中的社区实践所规定的条件标准,承认学生该部分学分。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进行分工合作,组织论证实施方案,让学生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能获得创新创业训练,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种渠道提供机会与帮助。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面较宽,分别是健康管理机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老年医养和养老服务中心以及其他机构(如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将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相结合,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实习基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更好地适应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要求,为学生实习和见习奠定坚实的基礎,促进人才培养。高校结合社会需求及单位实际,拟定细化的“校企”合作计划,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入手,如定期组织教师外出进修交流,以各社区医院及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工作的单位或部门为进修点,形成长期稳定的交流互动渠道,并督促进修教师在交流过程中按时完成调研报告或进修交流心得,积极参与进修单位的实际工作,搭建好院系和企业(医养中心、健康服务产业等)的桥梁,平等互惠,共同发展,组织实施细致的合作方案,并形成规范性条例。

综上所述,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设置是对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决策的积极响应;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是全面支撑家庭医生、分级诊疗制度推广,实现全民健康与提升全民幸福感的首要载体。市场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特点,在通识能力的基础上更需要个性特色的专业能力,在专业建设上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和教学科研平台,在产学研用结合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是各高校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郭清.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报告(2015)[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郑宇明,姚岚,刘智勇,等.我国健康管理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5, 9(1):51-54.

[3]吴夏秋,曹维明,杨华,等.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8,12(2):188-192.

[4]李坦英,俞双燕.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路径:基于国内外比较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10):1278-1281.

[5]王烁,冯毅翀,汶希,等.多元化教育理念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8(32):216-218.

[6]郭清.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大力培养健康管理人才[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5,9(3):161-163.

[7]司建平.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7):130-134.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人才专业服务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毛遂自荐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