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调查及对策

2021-12-16 08:00车力轩
乡村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培训

车力轩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4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强调,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要求,加快培养造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强化人才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快推进农民“职业化”,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不断增强农民的自我造血功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快速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坚强支撑,这是贯彻乡村“人才振兴”要求、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

1 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新型职业农民指居住在农村或集镇,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生产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具有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的现代农业从业人员[1]。新型职业农民需具备以下特征:第一,新型职业农民需全职务农,要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第二,新型职业农民需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对生态、环境、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第三,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市场的主体,需具备“能创业”的能力,需有一定的创业头脑以及能承担起创业的风险[2],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2 潍坊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调查

2.1 调查对象

以潍坊市职业农民学院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员为对象展开调查,潍坊市职业农民学校培训范围涵盖全市区及所有县(市、区)。

2.2 调查工具

笔者设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及所处乡村条件等)、新型职业农民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技能水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和培训需求3个部分。

2.3 调查过程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培训过程中选择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4份,回收率为97.33%。

2.4 调查结果

2.4.1 新型职业农民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高。新型职业农民年龄和文化程度调查结果见表1。从调查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年龄结构上看,31~40岁的新型职业农民占总调查学员人数的26.54%,41~50岁的占53.26%,51岁以上的占15.41%,30岁以下的仅占4.79%。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年劳动力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主力军,新型职业农民年龄相对较大。从文化程度来看,调查学员中约有67%为高中或职高以上学历,33%为初中以下学历,说明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程度较高。

表1 新型职业农民年龄和文化程度调查统计表

2.4.2 新型职业农民扎根农村的意愿较强烈。本次调查设计了对农村喜欢程度的问题,即“您喜欢一直待在农村工作吗”,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调查学员中“非常喜欢”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员比例为42.12%,“有点喜欢”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员比例为31.85%,也就是说在总调查学员中有大约74%的学员喜欢农村,说明新型职业农民对农村的热爱程度较高。

图1 对农村喜欢程度调查统计图

2.4.3 新型职业农民对科技的应用能力仍显不足。本次调查设计了新型职业农民对科学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题目,调查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掌握种植、养殖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占总调查学员人数的71.92%,掌握农产品营销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占总调查学员人数的20.72%,说明大多数农民能掌握较初级的生产种植技术,接近50%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员能掌握现代机械技术。掌握信息化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员比例仅为6.34%,说明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对信息化的应用程度还有待提升。尚不能熟练掌握电脑操作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员比例超过51%,说明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对熟练使用电脑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大这方面的培训力度。

表2 科技应用能力调查统计表

2.4.4 新型职业农民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本次调查设计了新型职业农民是否具有经营管理经验的题目,调查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回答“是”的学员比例为66.27%,回答“否”的学员比例为33.73%。这说明大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

表3 经营管理经验调查统计表

2.4.5 新型职业农民对当前培育内容和后续服务不满意。当前,潍坊市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学习培训的意识逐渐增强。67.64%的学员选择了“课后师生交流不够”,42.79%的学员选择了“培训内容不符合需求”(见图2),说明在课后跟踪管理和咨询服务等方面做得不够,培训内容仍有不符合新型职业农民实际需求之处,影响了农民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

图2 培训过程中的问题调查统计图

2.4.6 新型职业农民更倾向于选择农业技术专家作为培训教师。在培训师资需求方面,有74.32%的学员选择“农业专家教授”选项,仅有很少比例的学员选择“农民企业家”和“乡土人才”选项(见表4),说明大部分学员更倾向于选择农业技术专家作为培训教师。

表4 培训师资需求调查统计表

2.4.7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呈现多样化特点。从培训时长来看,有55.14%的学员选择“4~7 d的较短期培训”,说明农业生产是季节性活动,培训时间安排一定要与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周期相适应。从培训地点来看,学员大多会选择离家不远的地方,说明要根据学员的居住地就近安排培训地点,见表5。从培训方式来看,在“你喜欢的培训方式有哪些”的调查中,选择“现场指导/实训基地考察”的学员比例为74.32%,说明大多新型职业农民喜欢现场培训的方式,因此要多安排现场或实训基地考察指导培训,让新型职业农民实地观摩,进行体验式学习,更好地满足其学习需求。

表5 培训意愿调查统计表

2.4.8 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技术培训的需求较强烈。调查中将农民对培训内容的意愿划分为“迫切需要”“需要”“一般”“不需要”4个等级,让被调查者根据自身需求状况对农业信息咨询、农业政策法规、农业专业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拓展及跟踪服务指导等各项培训内容进行选择,结果见表6。大多数学员选择“迫切需要”的培训内容为“农业专业技术”,说明目前潍坊市在制定职业农民培育方案时要将技术培训规划列入其中。

表6 培训服务内容需求调查统计表

2.4.9 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已认识到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调查设计了“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提高什么意识”的问题,有28.08%的学员选择具有“生态农业意识”选项,有24.14%的学员选择具有“农产品安全意识”选项,见图3。说明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已经认识到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

图3 农民意识调查统计表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

3.1 转变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理念

转变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理念,激发农民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农民注重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安全的绿色发展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农民职业,通过保证农民收入的体面实现农民职业的体面,通过明晰新型职业农民定位给予其身份认可和职业认定,通过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发展。

3.2 “内培外引”打造乡村振兴领军队伍

“内培”是指坚持就地取材,充分挖掘乡村人才资源,有效补充和稳定新型职业农民队伍[3]。“外引”是指通过将资金、科技等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促进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把吸引“新农”、提升“老农”、储备“知农”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手段,多措并举拓展乡村人才规模;协同发力推动新时代农村经营发展,发挥政府顶层设计作用,培育新型服务主体,注重典型示范引领效果。

3.3 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充分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既注重对新型职业农民产业知识的培育,又兼顾产业经营理念的培育[4]。将农民需要的知识和技术作为培育重点,充分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分地区、分产业集中培育,以此保证新型职业农民所学知识能够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充分结合地方行业和企业实际,鼓励农业企业和社会行业组织投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知识和创业理念的培养,使其树立全局性思维和战略性眼光,提高其对市场规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敏感度。

3.4 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配套保障体系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出台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建立职业农民准入和认证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吸引力,健全农技推广应用体系[5]。

3.5 推进新型农民培育管理工作现代化

首先,提升教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建立在线师资库,实现各地区师资库资源融合共享,使农民选择教师更具灵活性。其次,用信息化手段精准遴选培育对象,提升培育过程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培训方法信息化水平,提升培育跟踪服务信息化水平。最后,打造信息化网络学习平台,使培训方式更多元、更方便、更灵活[5]。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培训
耕牛和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