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耕地细碎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分析

2021-12-16 06:28刘秋玲
江西农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耕地机械化农机

刘秋玲

(上饶市广丰区农业农村局,江西 上饶 334600)

农村耕作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渐渐形成以农机作业为主的格局。但是面对耕地细碎化发展,农机作业受到影响。根据国内农业相关数据,文章对耕地经营与农机发展等进行探究,为地方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提供参考。

1 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核心内容就是利用社会物质条件与先进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保证机械化水平提升。为了提升国内农业经济,保证农业劳动生产水平提升,政府部门积极为农业机械化发展铺路,国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并倡导农机发展走符合国情的道路。在国务院文件中,也提出了关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意见,表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扎实稳进地推动农业发展。相关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对农机发展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发展规律,为农机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支撑。随着农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广实行,农机化逐渐向市场化发展,开始形成以农机作业为主的新发展方向,使得农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农业角度对耕地模式进行分析,耕地细碎化并不利于农机技术使用和发展。即便是在承包制的基础上,农机发展依旧受到了阻碍。有学者利用经济学理论模型探究,认为农民自身可以作出理性决定,并且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更主张倾向于寻找新技术和设备的帮助,提高生产效率,而非单纯依靠传统劳动力作业模式。这一观念与本文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逻辑相符性,承包制促进了农业产量提高,推动了农机发展质量提升。长期坚持下去,将会看到产生的正面影响和变化。基于这一前提,对耕地细碎化经营方式进行分析,探究其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影响,获得相关启示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2 农机总体发展与耕地细碎化现状

国内的农业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呈现出集体农机发展水平下降的趋势,使得农机发展地位相对弱化。承包制的出现推动了农业发展农机的积极性,根据统计年报显示,从1983年至今,在农业生产发展进程中,农业机械设备保有量、作业技术等不断提升,推动生产模式发生改变,实现数量、结构、质量等多重效益增长的发展模式,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从1983年开始,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从1.89×108 kW增长了至少4倍;拖拉机台数从389万台增长为1926万台;各项农机设备数量的增长,使得农业作业水平不断提升,耕地效率、播种效率等增长20%左右。农业机械的使用打破农业原本的生产模式,使得农村合作社、农机户等生产组织出现,个体形式逐渐取代原本的生产组织,推动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水平,具体如表1所示。

耕地细碎化主要是土地利用不合理、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诸多影响因素导致的,每种影响因素都会导致农户经营的土地出现差异。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推行,使得农村原有的农业生产规模缩小,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分散化的农户,无法实现个体承包机械作业,导致发展农机化呈现出不经济性。目前,从农村住户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户拥有的耕地面积与常住人口经营耕地面积相对增长,劳动力经营则相对下降。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与耕地面积缓降的趋势,有效反映出农业机械化发展并未受到耕地细碎化的影响,还可以看出其他因素对农机化发展产生的影响更多是推动作用,并且这种推动作用远超出耕地细碎化产生的制约影响,在其作用机制的影响下,需要通过计量检验对实际结果进行更确切研究。

3 估计模型构建

3.1 样本数据选取

基于现代农业发展情况选取全面性的样本数据指标,根据农业机械化与经济发展的时间顺序选择近些年数据建立相关模型。依据新时期农机发展作为分界点,部分地区少数生产队伍是基于大范围推行农机政策的基础上实现的,并且仅有少数的村庄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可以看出农机发展在经济体制发生转变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发生重大变化。从国家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开始,计划经济与内拨物资的发展方式逐渐开始退出农业发展的舞台,这标志着国家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意味着农业机械化未来有大的发展空间。

3.2 变量设置

根据对耕地细碎化与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建立模型分析其对于农机发展的影响,更有助于兼顾农业与农民发展,为农民生产提供更多的机械购置补贴。

3.2.1 被解释变量——农机发展水平

农业部门根据农业耕地、播种的数据报告,对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进行分析,选择常规化的农机作业数据,按照其权重取平均值,但是该方法出现错误的概率极大,并且数据结果有误差,计算方法过于复杂。同时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的差异性,生产和机械化水平要求也参差不齐。基于这一情况,无法直接应用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而是通过农机作业总动力高低反映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采用耕地平均拥有的农机总动力(PAM)对农村农业经济进行研究,切实分析农机发展水平。

3.2.2 解释变量

农机自身发展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农机使用发生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前,农机设备是根据生产规模与劳动技术需求投入的,将其应用在实际农耕环节中,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机使用受到更多因素影响,不同于以往,农机设备成为资本品,私人成为投资主体,同时农民对农机作业的依赖性增加,推动农机在总投资中的占比。综合不同影响因素,在计量分析中对变量进行解释。

农户耕地细碎化程度,因缺少具体资料无法有效分析,可根据农耕面积反映耕地细碎化程度,程度越大则说明农机发挥的作用越大,有效降低了作业成本与资源投入;而农民农耕收入,按照个人平均收入计算,是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指标。推动农机作业以及农机化发展,保证农民经济提升后,有更多的成本投入在农机发展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机发展水平,实现良性循环;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根据农村劳动力与社会劳动力比重进行对比,分析农业实际劳动报酬。根据变量解释,假设其他变量不变的基础上,在国家GDP增长的基础上,对农民人均收入进行分析。

3.2.3 构建模型

使用全国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不同变量因素对农机发展造成的影响,并探究不同变量因素与农机之间的关系,使用方程做回归分析:

在公式中t代表年份;ut代表随机影响项;β代表待估系数。根据公式的实际情况,使用最常用的OLS对模型进行估算,采用方差校正估算值。根据估算结果能够发现,除去CAP与PFE两个变量变化不大,其余变量都有着显著提升,其中PEL这一项变量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相符。

3.2.4 结果

根据模型预估结果能知晓,劳均经营耕地面积(PEL)反映出的数据,表现出的内容是耕地细碎化对农机发展的负面影响,与理论预期相违背,并且这一观点与学者认为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农机发展观点矛盾。从国内现有发展情况来看农村现阶段发展以及农机使用情况,这一结果更具现实性。在农耕过程中,根据农民意愿自愿购买不同规格的农业机械,在购置机械后,能够提升作业效率,因此生活中农村使用农机作业非常普遍。从这一结果能够说明的问题是,首先,农机在农村使用过程中,存在投入多、水平低的使用现象。农机具备多样性功能,但是无法保证安全性。其次,农机发展会受到农村各农户经济收入制约。在农机销售价格、政策等因素的变化影响下,预估结果十分显著,可以说农机发展对政策有一定依赖性。

3.2.5 建议

根据探究数据能够知晓,农机发展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因此,当地政府应借鉴按户连片或者“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实现耕地联耕的发展模式。并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总结地区出现的耕地细碎化解决办法,充分结合当地发展特点,发挥组织作用,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土地整治决定权应掌握在农民手中,政府要合理发挥干预作用,成为农民利益的协调者,积极适度推进土地流转。

4 结论

根据现有农业发展格局进行探究,能够发现耕地细碎化并未对农机化产生严重影响。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农机价格,控制成本是未来引导农民专业化务农的主要方式,需要政府积极调整政策,为农机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耕地机械化农机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不一样的农机展
耕地时节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