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江苏如东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成功启动试运”等

2021-12-16 09:41
电器工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轮机差动风电

中广核江苏如东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成功启动试运

本刊讯 11月9日,中广核江苏如东H8(300MW)海上升压站一次送电成功,标志着由中广核新能源和三峡新能源共建的江苏如东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项目工程启动试运圆满完成,为后续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江苏如东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项目是亚洲首个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海上风电项目,包含陆上换流站、海上换流站和海上升压站,是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海上换流站。该项目位于江苏省如东县东部黄沙洋海域,离岸直线距离65km,项目总装机容量1100MW,柔性直流输电项目的建成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领域多项空白,有效解决海上风电场大容量、远距离输电问题,对未来我国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和远海大容量风电开发建设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全国电力供应恢复常态化运行能源供需紧张形势有效缓解

本刊讯 随着煤、电、油、气、运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全国能源保供稳价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能源供需紧张形势有效缓解,全国电力供应恢复常态化运行。

截至目前,秦皇岛港存煤量、全国统调电厂存煤量达到常年正常水平,电厂发电出力明显增强。

据介绍,今冬明春,全国电力总装机将同比增加约2亿千瓦。为满足高峰时段用电需求,国网山东电力调用抽水蓄能等新型储能电站快速出力发电,缓解高峰压力;国网江苏电力推广企业智慧用能系统,精准指导企业调整用能方式,自觉削峰填谷。

为保障电煤稳定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密集出台政策,推动陕西、山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区持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

9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银保监会等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抑制过度投机、杜绝资本恶意炒作煤价。目前,煤炭价格也逐步回归合理水平。

华能完成国内首台门式斗轮机无人值守改造

本刊讯 近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长春热电厂2号斗轮机无人值守项目安全试运行超300小时,标志着国内首台门式斗轮机无人值守改造项目圆满完成,为发电企业建设数字燃料系统提供了华能方案。

针对门式斗轮机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堆取煤效率低、斗轮机滚圈掉道、司机作业环境恶劣等问题,长春热电厂李全杰自动化创新工作室联合大连电厂启航创新工作室,对2号斗轮机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具备煤炭自动堆取、煤炭库存实时盘点、自动安全防护等功能,提高了堆取煤、盘煤效率和精准性,极大增强了从业人员安全性,推动燃料系统向智能化、科技化、数字化方向迈出关键一步。

该项目采用movicon系统(第三代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工业监控软件),将“3D可视化交互”与“自动堆取煤控制组态”融合,实现在一个平台完成煤场储煤管理、无人自动化作业与设备状态全流程监控作业。

国能绿色低碳发展投资基金成立

本刊讯 11月11日,国能绿色低碳发展投资基金成立仪式在京举办,并签署了子基金合作协议及项目投资协议。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蔡安辉出席成立仪式。

国能绿色低碳发展投资基金是资本控股公司联合国家能源集团三家核心上市公司中国神华、国电电力、龙源电力共同发起设立,旨在为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投资及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基金由资本控股公司所属国能私募基金公司负责管理、运作。该基金采用“母子基金”架构运营模式,母子基金整体规模达150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低碳项目投资并购、国家能源集团主业和产业链上下游战略性项目、国家能源集团重点科研项目转化及产业化应用、成员单位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领域。基金投资运作后,预计可撬动约600亿元资金,投向绿色低碳产业。

超高压输电线路5G差动保护装置在华东电网挂网试运行

本刊讯 11月11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研发的基于5G通信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差动保护装置在浙江北仑电厂挂网试运行,这是国内首套应用于超高压等级线路的同类型装置。随着电网发展,现有输电线路差动保护采用的光纤通道存在通道资源受限、易受恶劣气候影响、建设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国网华东分部以提升线路差动保护通道适应性为目的,开展了基于5G通信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差动保护装置研发工作。

新型保护装置在保留光纤通道功能的情况下,支持5G通信作为差动保护通道,为超高压输电线路保护装置提供了5G通道应急冗余接入能力。

该装置采用三层协议报文控制和消息认证技术,提升利用5G传输保护数据的安全性;采用同步方式动态选择、同步状态实时监测技术,提升5G差动保护的同步可靠性;采用5G时延动态跟踪技术,解决通道时延抖动时保护速动性和可靠性的矛盾;采用5G通信流量控制技术,降低装置的运行成本。

世界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实现双堆临界

本刊讯 近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世界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再传喜讯。继高温气冷堆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果展、世界首座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奠基者和领路人王大中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11月11日,世界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2号反应堆首次临界。

这是示范工程继今年完成双堆冷试、双堆热试、首次装料、1号反应堆于9月12日成功临界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标志着示范工程顺利完成双堆临界,为年内并网发电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也是相关各方立足“三新一高”,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瞄准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需求,推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和中国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是我国核电自主创新重大标志性工程,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特征的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

高温气冷堆固有安全性好、发电效率高、环境适应性强、用途广泛,在核能发电、热电冷联产及高温工艺热等领域商业化应用前景广阔,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猜你喜欢
轮机差动风电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原因探讨
变压器差动保护负相序对差动保护的影响
重齿风电
基于电流突变量的采样值差动保护研究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船舶轮机常见的故障
面向实操评估的轮机虚拟拆装考试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