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信息学丛书》评介

2021-12-16 18:20曹洪欣李萌李园白杨阳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书评丛书

曹洪欣 李萌 李园白 杨阳

摘要:《中医药信息学丛书》系统介绍了中医药信息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各分册介绍了中医药信息学在工程技术、应用科学等重点研究领域的研究内容、应用进展及建设发展情况。该丛书内容结构层次分明,具有专题知识丛书的指导性价值及深入浅出的知识应用性特点,可为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发展及创新提供更多的助益,为中医药领域科研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中医药信息学;丛书;书评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1)06-0075-03

Abstract: Zhong Yi Yao Xin Xi Xue Cong Sh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cs Series Books)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i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TCM informatics. Each volume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content, application progress and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of TCM informatics in key research fields such a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ed science. The content structure of the series books is clear, with the guiding value of the special knowledge series and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ofound and simple knowledge. It provides more benefits for th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CM academics, and provides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in the field of TCM.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cs; series books; book review

由崔蒙教授、吳朝晖教授、乔延江教授主编的《中医药信息学丛书》已经于2015-2018年相继付梓出版。该丛书对中医药信息学的内涵、外延、研究方法、内容及意义等进行深入探讨研究,阐发明晰而深刻,从学科角度对中医药信息学的理论、实践进行论述。该丛书的出版表明中医药信息学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1]。

中医药信息学是由中医学和信息科学交叉融合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它是基于动态现象运动规律理论,遵循整体准则和功能准则,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研究中医药学领域信息现象和信息规律,对中医药信息进行表示、管理、分析、模拟和传播,以实现中医药信息的获取、转化与共享,提示中医药信息的实质与内在联系的一门科学[2]。它是传统的中医学与新生的信息科学交汇产生的学科,古老又新颖,生机旺盛,潜力无穷。对于一门学科而言,理论与实践工作同等重要。相比中医药信息研究工作的大量开展,学科理论建设工作有所滞后,势必会影响与制约学科的长期发展。因此,《中医药信息学丛书》编撰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极为重要。

1 著书意义

1.1 首次全面论述中医药信息学的学科体系

《中医药信息学丛书》全方位介绍了中医药信息学学科的过去、现况和未来,同时系统介绍了中医药信息学的内涵、外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体系,及中医药信息学研究对中医药学信息获取、转化、传播与利用能力的提高[3]。该丛书设有多个分册,全面论述了中医药信息学的学科体系,分别介绍了中医药信息学在工程技术、应用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内容、下设的分支学科和取得的成绩。书中内容基本包含一切与中医药活动有关的信息,如临床、科研、教育、管理、文化等领域所产生的信息,覆盖了中医药活动的方方面面,对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

1.2 系统梳理中医药信息学的研究方法及应用成果

《中医药信息学丛书》是著者对长期从事的中医药信息学工作研究进行的一次回顾与总结。在撰写过程中,借鉴了大量国内外信息学相关著述与科研成果,结合自身研究经历,对数十年来中医药信息学的学科研究成果进行了沉淀和梳理。从中医药信息标准、科学数据及知识服务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情况,到中医药信息学在中药、临床诊疗、图书馆学、情报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体系、应用案例、研究进展与成果等方面,该丛书对中医药信息学的工作实践与科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

2 丛书内容

《中医药信息学丛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该丛书共包含10个分册,分别对中医药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标准、数据、知识服务及不同应用领域进行了详细介绍。

2.1 中医药信息学总论

《中医药信息学》作为丛书的总论,是提纲挈领的一部[5]。该册上篇系统介绍了中医药信息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包括其产生的背景、概念、研究内容、基本原理、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其基础标准、数据和知识服务的方法等。下篇介绍了中医药信息学各分支学科,并重点论述了各分支学科的应用领域及研究进展。

《中医药信息学概论》从学科角度对中医药信息学的理论、实践进行了论述[6]。该册主要介绍中医药信息学的发展简史,理论科学对中医药信息学形成与发展的作用,中医药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学、教育现状和研究进展,中医药信息学相关学科的发展状况及其对本学科的影响。

2.2 中医药信息学的工程技术领域研究

共3个分册,主要介绍了中医药信息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包括中医药的基础标准、数据和知识服务的方法,是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内容。

《中医药信息标准》主要介绍了与中医药信息标准研制相关的标准术语、定义及分类,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等各级标准的编制流程[7]。重点介绍了中医药数据标准、中医药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中医药语义信息标准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中医药术语系统的发展历程与建设现状,勾勒出中医药信息标准的整体轮廓。为提高中医药信息标准研制的科学性、计划性和一致性奠定了基础,为与健康信息标准的协调及中医药信息标准的国际化接轨提供了可供操作的路径与方法。

《中医药科学数据》系统论述了中医药科学数据的基本概念、数据资源概况、数据资源管理相关政策,以及数据预处理、数据库研制方法、数据挖掘的主要算法,并对中医药科学数据处理分析平台及工具的利用情况进行总结[8]。书中强调了对数据的应用,并结合实际开展的案例,从理论、技术、应用到最终用户情况的分析,覆盖了中医药科学数据的各个研究领域。

《中医药知识工程》对如何实施这一知识工程项目进行了总体性和原理性的讨论,对以往所积累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从中提炼出基本原理、指导原则和实践方法,阐述中医药知识系统的架构和实现过程[9]。使用知识工程的方法与技术,可以系统实现中医药经验性知识的结构化,为中医药知识创新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2.3 中医药信息学的应用科学领域研究

共4个分册,主要介绍了中医药信息学在应用科学领域的研究,也是针对中医药信息学下设的4个三级学科进行的论述,包括中药信息学、中医临床信息学、中医药图书馆学、中医药情报学。

《中药信息学》主要内容包括中药信息学在中药药性与配伍理论、中药物质基础、中药作用机理解析、中药有效成分群发现、中药设计、药用辅料、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药生产工艺设计空间等中药学关键核心问题方面的探索和应用[10]。中药信息化的发展,对促进提高中成药质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中药安全性评价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临床信息学》主要介绍中医临床信息学理论、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应用示范及研究进展,提出中医临床信息学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及作用[11]。重点从中医临床信息的分析利用角度介绍相关研究与成果的示范应用,包括中医临床规律发现、经验传承、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等。通过对中医临床知识的发现及有效利用,可以挖掘名老中医的处方用药思路、真实的学术思想,发现中医诊疗中的规律,进而推动中医临床创新发展。

《中医药图书馆学》主要介绍中医药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实践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12]。重点介绍中医药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组织、中医药古籍资源积累方法及中医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无论是中医古籍的知识处理,还是图书馆标准规范的研究,中医药图书馆学在中医药资源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中医药文献资源的利用。

《中医药情报学》主要介绍中医药情报研究的概况、常用方法和手段及面向中医药行业的检索、查新[13]。战略情报研究是中医药情报学中很重要的领域,特别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和促进中医药出口创汇的战略与政策研究,这些情报研究最终都转化成为促进中医药学发展的科研项目或政策、策略,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4 中医药信息学的应用案例

《中医类方衍化关系自动发现》主要介绍了类方衍化关系自动发现研究的背景、类方相关概念分析及形式化表达、功效语义网络构建、方剂功效子网络计算、方剂间功效语义距离计算、类方衍化关系机器学习、类方树自动构建和方剂衍化关系智能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等内容[14]。通过构建类方衍化关系的判别模型,实现了类方衍化关系的自动发现,为历代组方配伍演化规律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案。

3 小结

由年轻与古老学科结合形成的中医药信息学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必然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丛书的问世,无论是对于中医药临床工作者、科研工作者,或是信息产业从业者,甚至是愿意掌握更多知识的普通读者,都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希望读者能从本丛书提供的资源及成果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韦昌法,晏峻峰.中医药信息学发展概述[J].中国数字医学,2018, 13(7):68-70.

[2] 崔蒙,尹爱宁,李海燕,等.论建立中医药信息学[J].中医杂志,2008, 49(3):267-269,278.

[3] 尹仁芳.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

[4] 崔蒙,李海燕,杨硕,等.中医药信息学应用科学领域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39(6):1-7.

[5] 崔蒙,吴朝晖,乔延江.中医药信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6] 崔蒙,高博,杨硕,等.中医药信息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7] 李海燕.中医药信息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8] 李园白,杨阳.中医药科学数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9] 于彤,陈华钧,姜晓红.中医药知识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10] 王耘,乔延江.中药信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11] 王映辉,刘保延.中医临床信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12] 张华敏,符永驰.中医药图书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13] 赵英凯.中医药情报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14] 朱彦.高博.崔蒙.中医类方衍化关系自动发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收稿日期:2021-09-17)

(修回日期:2021-10-08;编辑:魏民)

猜你喜欢
书评丛书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书评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太阳照常升起》书评
古代丛书与《丛书集成》
《讲述西藏》丛书:用人性故事展示真实西藏
书评应有责任内涵和见地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约翰威立精选天文物理专业丛书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