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谐音梗”的故事

2021-12-16 22:10念缓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48期
关键词:太守谐音方言

如果说玩“谐音梗”是现代人的专利,司马光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在他的《涑水记闻》中就记录这么一件事。

这一天,北宋大臣石立中和同僚们一起到南御园(可以理解为古代的动物园)看狮子,一问得知,这猛兽的伙食不一般,一天得吃五斤肉,放在当时来看,甚至比一般官员还要好上几分。这下,大伙心中冒上了酸水,有人开始嘀咕,难道我们官员还比不上一只狮子吗?

同行的石立中見状调侃了一句:“我们这些‘园外狼’自然是比不上园中狮了!”

园外狼,其实是官员们大致官职“员外郎”的谐音,石立中漂漂亮亮的一个梗,成功换回了大家的开怀大笑,也让众人的那点醋味烟消云散了。

宋僧释文莹《玉壶清话》里记载,北宋时期的一位右谏议大夫原名樊若冰,太祖一听不乐意了,“若冰”这不是谐音“弱兵”嘛,念着听着都极为不顺耳。樊若冰立马捕捉到了皇上的不快,二话不说,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樊知古”。照这么看,通晓谐音梗,善解上意,也是樊若冰能博得青眼的关键之一。

明朝书法家陆深的《豫章漫抄》记载着一则笑话,说郡中谯楼落成,太守沾沾自喜,题了一块匾,曰“壮观”。同知王卿见了,本身对太守日常作为就不怎么满意,拿自家的方言“作梗”,暗怼了一句:“何名‘壮观’?自我西音‘赃官’耳!”经过陕西方言这么一加持,太守自夸自卖的“壮观”彻底成了“赃官”,沦为对其为官之道的犀利讽刺。(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念缓/文)

猜你喜欢
太守谐音方言
勇闯长龙阵
让子弹飞
薛宣割黄绢断案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