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与海拔对浙甜10号产量性状的影响

2021-12-17 05:48陈坚剑吴振兴李向楠郭国锦吕桂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行数单穗穗长

陈坚剑 吴振兴 李向楠 郭国锦 吕桂华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 东阳 322100)

浙甜10号于201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玉2015002),该品种符合温带甜玉米×热带甜玉米杂优模式[1],具有高产稳产及良好的适应性。经过多年推广,该品种在丽水、金华、台州等地区成为主要种植的黄白粒类型甜玉米,受到种植户及消费者喜爱。高温影响玉米结实性从而影响产量[2],浙江每年7月、8月存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多数甜玉米品种不能正常生长,形成甜玉米鲜穗本地供应的真空期,导致价格上涨。为了解本品种在不同地区对高温的适应性,选择不同海拔试验点,采用多期播种方法,测定其产量性状并进行分析,为浙江10号的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来源

选择本单位育成的2个甜玉米品种。浙甜10号:2012年育成,2015年通过浙江省审定,试验用种子来自于2018年冬季海南生产。超甜4号:2003年育成,2006年通过浙江省审定,试验用种子来自于2018年秋季浙江东阳小面积生产,该品种是浙江省甜玉米区试对照品种。

1.2 试验地点、时间

选择浙中甜玉米生产区为试验地点,分别为缙云县方溪乡(海拔510 m)、松阳县三都乡(海拔325 m)、东阳市城东街道(海拔37 m)。试验于2020年进行,分3期播种,分别为4月5日、4月25日、5月15日。每个播期各品种种植面积为300 m2,行距70 cm,株距32 cm,平均亩密度3 000株。各试验点田间管理方法基本一致,底肥每亩施25 kg复合肥,苗期浇施10 kg复合肥和5 kg尿素,大喇叭口期施10 kg尿素,及时防治草地贪叶蛾等病虫草害。

1.3 性状测定

根据试验目的,在小区中间连续选取正常生长的5株植株考种,测定单穗重、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等性状,用Excel整理数据及作图,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穗重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单穗重随着播期变晚而降低,超甜4号较浙甜10号降低幅度更大。由图1可知,在松阳三都试验点,4月25日和4月5日播种浙甜10号单穗重一样,但超甜4号单穗重降低0.09 kg;5月15日播种较4月25日播种,浙甜10号单穗重降低0.08 kg,超甜4号产量降低0.06 kg。说明随着海拔高度降低,单穗重也有所降低,浙甜10号平均单穗重高于超甜4号。

图1 不同播期、不同地点各品种单穗重对比

2.2 穗长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穗长随播期变化规律不明显,但随着海拔高度降低而变短。由图2可知,在不同试验地点,4月25日播种的浙甜10号和超甜4号的穗长均较大;在相同试验地点,浙甜10号平均穗长大于超甜4号。

图2 不同播期、不同地点各品种穗长对比

2.3 穗粗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在缙云方溪和松阳三都,4月25日播种和4月5日播种的浙甜10号及超甜4号的穗粗无明显差异,在东阳城东随着播期推迟穗粗减少。5月15日播种所有试验点的玉米穗粗明显减少。由图3可知,浙甜10号平均穗粗大于超甜4号。

图3 不同播期、不同地点各品种穗粗对比

2.4 各处理秃尖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秃尖长度随着播期变晚而增加。由图4可知,在缙云方溪试验点,4月5日和4月25日播种,浙甜10号的秃尖长度均为0.5 cm,但4月25日播种的超甜4号秃尖增加0.3 cm;5月15日播种较4月25日播种,浙甜10号秃尖增加0.8 cm,超甜4号秃尖增加1.7 cm。可见随着海拔高度降低,秃尖长度明显增加。如5月15日播种,松阳三都浙甜10号秃尖长度比缙云方溪增加0.9 cm,东阳城东比松阳三都增加1.3 cm,超甜4号也有类似规律。由图4可知,浙甜10号平均秃尖长度小于超甜4号。

图4 不同播期、不同地点各品种秃尖长度对比

2.5 穗行数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穗行数影响较小,海拔对穗行数影响也较小。由图5可知,浙甜10号平均穗行数较超甜4号多,浙甜10号穗行数为14.6~14.8行,超甜4号穗行数为13.0~13.2行。

图5 不同播期、不同地点各品种穗行数对比

2.6 不同播期产量性状方差分析

不同播期对各产量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单穗重在不同播期之间差异极显著(F值为122.073,P<0.01),穗长在不同播期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F值为2.888,P=0.062),穗粗在不同播期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F值为41.876,P<0.01),秃尖长在不同播期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F值为5 576.67,P<0.01),穗行数在不同播期之间差异不显著(F值为1.49,P=0.232)。由表1可知,播期对产量性状影响的大小为秃尖长>单穗重>穗粗>穗长>穗行数。

表1 不同播期玉米产量性状方差分析

2.7 不同海拔产量性状方差分析

不同海拔对各产量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单穗重在不同海拔之间差异极显著(F值为35.327,P<0.01),穗长在不同海拔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F值:6.99,P<0.01),穗粗在不同海拔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F值为1.968,P=0.147),秃尖长在不同海拔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F值为1 267.94,P<0.01),穗行数在不同海拔之间差异不显著(F值为1.397,P=0.254)。由表2可知,海拔对产量性状影响的大小为秃尖长>单穗重>穗长>穗粗>穗行数。

表2 不同海拔玉米产量性状方差分析

2.8 不同品种产量性状方差分析

由表3可知,浙甜10号和超甜4号的单穗重、穗长、秃尖长、穗行数之间差异极显著,穗粗之间的差异显著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F值为5.535,P=0.021)。

表3 不同品种玉米产量性状方差分析

3 讨论

3.1 播期对产量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对秃尖长度影响最大,对穗行数影响最小。随着播期变晚,玉米授粉和灌浆期温度明显升高,特别是低海拔地区,如东阳城东,5月15日播种的浙甜10号,其开花期在7月5日左右,当地平均气温在32℃以上,甚至达到38℃。玉米花期对高温非常敏感,高温热胁迫会使玉米籽粒败育,导致产量降低[3]。马杰等[2]的研究指出,穗粒数与吐丝前后2 d的最高温度直线呈负相关,温度越高导致缺粒越多,从而使产量降低,这与本研究的结果较一致。所以,建议浙甜10号在浙江区域尽量4月25日前播种,避开花期及灌浆期高温,以获得更高的产量。

3.2 海拔对产量的影响

随着海拔升高,温度会降低。在标准大气压下,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就会下降0.6℃。海拔越高,昼夜温差越大,夜间呼吸作用小,光合产物积累多,有利于产量形成。杨加存的研究指出[4],不同海拔高度,玉米穗长、穗粗、行粒数、出籽率及百粒重差异明显。随着海拔升高,生育期明显延长,籽粒产量随海拔升高而明显增加[5-6],这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故在玉米育种和生产上均应重视海拔高度对玉米产量的调控作用。

4 结论

浙甜10号在浙江海拔较高区域应适当晚播,以避开其他区域甜玉米集中上市期。在浙江低海拔区域应尽量早播,充分利用温热资源,提早上市。

猜你喜欢
行数单穗穗长
玉米出籽率相关性状的QTL初定位分析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微胚乳玉米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玉米DH 系D969 超多穗行数遗传初步研究
英语专业八级统测改错试题语言特征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北方谷子品种在黔东地区的引种初探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行数变化规律研究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