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期文学接受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语境

2021-12-17 15:38FloreaMarusVirgil
文教资料 2021年9期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莫言

Florea Marus Virgil(伍来智)

摘要:为了解魔幻现实主义曾在中国引起的“爆炸”现象,须从历史的角度寻找中国当代文学走向。要考虑中国文学契合魔幻特色的某些创作原则,在最深层的创作原则上找到接受魔幻现实主义的传统基因。结果是:魔幻现实主义进入中国的原因,不能完全归结到中国作家对当时的西方文化感兴趣。可見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吸收,不是机械和单纯的。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 莫言 新时期文学 文学语境

在吸收西方文化方面,拉丁美洲流派曾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也让当时的中国流派,如“寻根文学”“先锋派文学”等建立了一种新的身份。中国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吸收,超越了一种单纯的影响。主要理由是:魔幻现实主义所带来的特色,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一些作家产生了精神和谐。

一、中国新时期文学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

比较完整研究这种现象当属陈黎明的《魔幻现实主义与新时期中国小说》专著。指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在世界范围引起‘爆炸性冲击后击破和巨大反响之后,由于中国文学再度向世界开放,而迅速地进入中国文学的视域,并最终成为影响和启悟新时期中国文学发展的最重要的西方文学思潮之一。”①(1)在《比较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里,高旭东提出《百年孤独》的影响力几乎能改变中国一代年轻的作家。张韧在《新时期文学现象》也曾强调,米兰·昆德拉与加尔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改变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主流派。尤其是马尔克斯在获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作家就更明白了本土文化也会有真正的美学价值)(26-27)。“不仅开拓许多中年作家的艺术视野,激活了他们的艺术思维,而且刷新了他们的艺术观念。”①(3)除了当时的中年作家之外,魔幻现实主义也吸引了老作家,如王西彦(1914-1999),林斤澜(1923-2009),以及其很年轻作家如寻根文学派的阿来,先锋派的格非、余华、刘震云、阎连科、陈染、姜戎、杨志军,大多“寻根文学”作家如莫言、韩少功、王安忆、扎西达娃、贾平凹、阿成、张炜等在他们作品里具有明显的魔幻特色。对他们来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依旧显示出持久的活力和独特的启示力量①(3),被影响的有在主体、文学地域风情及时间跨度方面。z>。他们经常会发现“原来也可以这样写”,开始与传统现实主义叙述技术离远。

从叙事等表达技术方面来讲,中国新时期小说里的场景、象征、意象、叙述视角,就充满着“现代技术”。有的时候以叙述者视角来寻找有趣的效果,要么跟福克纳小说里面使用一种不可靠的叙述者,“傻子”“痴子”,要么找非人性的叙述者(莫言的各种动物等),或者把一样的故事给不同的叙述者解释等;有的时候将时间的循序改变,使用循环传统时间概念为叙述技术的手法。过去、目前、未来之间的界限变成模糊,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能交错起来,叙述者经常获得一种很特殊的位置等这样的叙述试验,这也是新时期中国小说的一种特点。也不能说这些现代化方式跟魔幻现实主义没有直接的关系。在《耙耧山脉》中阎连科使用胡安·鲁尔福《佩德罗·巴拉莫》里人与鬼之间界限的打破,但这样会影响时间的续流,因为鬼是“非时间”的;扎西达娃在《世纪之邀》中使用跟卡彭铁尔《返本归源》中一样的时间倒流方式,类似的方法在《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里也能找到。可是基本上,西方魔幻现实主义可以形容为现代思想积极高峰之后才发展的一种文学体裁,在中国当时的写作中,意识流文学、先锋派文学等不同艺术流派就与魔幻现实主义同时影响了作家们的写作。在西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虽然带有某些现代叙述技术,也是它的特点之一,从某些方面来看,回到一种传统的叙述方式。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反而能接受意识流叙述方式、心理分析、人物的一种丰富内心世界等。莫言小说就是很好的例子。莫方擅长于内心探索、感官描写、心理活动的分析,融入民间故事与神话共存在一文体上。现实一超现实,虚构世界一真实世界的冲突,以及心理分析小说与意识流都能有机融合。看残雪《山上的小屋》、莫言的很多短篇小说(《金发婴儿》《爆炸》《透明的红萝卜》《球状闪电》等)都是通过意识流叙述才达到魔幻意象的。

另外一种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是象征体小说和寓言体小说。冯骥才《神鞭》中如电似光、神奇莫测的辫子意象,就带有民族神、文化、传统的象征物;张炜的小说《古船》中的古船是民族历史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沉重的身影;陈忠实《白鹿原》中的白鹿意象,贾平凹《怀念狼》中的狼意象等,它们不仅带着魔幻特色的意象,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不用证明的是寓言与象征也能当做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之一。《百年的孤独》中的“长着猪尾巴”的婴儿跟人类原罪意识有关,“黄色的蝴蝶”预兆人物的遭遇,随风飞上天的“床单”意象非常适合漂亮的姑娘的行为,姑娘雷麦黛丝飞起来以前的状态就是非欲望非肉欲的象征,飞到天上就是继续这个象征的一种诗性走向具体化的意象等。

二、新时期文学的艺术概念

那么,魔幻现实主义为什么会在中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美国比较文学家约瑟夫·T·肖认为:“各种影响的种子都可能降落,然而只有那些落在条件具备的土地上的种子才能够发芽,每一粒种子又将受到它扎根在那里的土壤和气候的影响,或者,换个北方,嫁接的嫩枝要受到砧木的影响。”③(38)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西方传来的文学流派很多,中国作家也不一定非得要选魔幻现实主义不可。这个跟本土文化精神有关。神秘、魔幻元素,对中国文化来说是自古以来在主流文学中存在的一种表现方式。中国民间文化、民族文化、古代小说都或多或少地带有“神秘现实”的艺术概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学创作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被不少研究家提出来④。里面的冲突与历史背景,让中国“现代派”文学到达一种新的热度。当时中国的一些作家,希望寻找一种新的身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带来了一种放松的心态,可是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次中国作家基本上要考虑到三点:对个人价值的尊重;文学审美观的特质、现代性与开放;寻找民族传统的本质与精神。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传统文化中挖出某些能恢复自己身份和意义的形而上格局和原则。

所有这些要求可以连接到寻找新的一种“身份”的欲望。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面貌很复杂。在不同年代,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历史经验的作家要寻找到能代表中国文学“真正”的声音的责任,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来的突然恢复起来的启蒙主义与西方现代派和思想的共存,还有目前留下来的伤痕与反思。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中国各种不同所谓文学派争鸣达到更突出的地位,一些作家开始以独立的想法和了解进行创作。

对个人价值的尊重,要通过“人”概念的转换①(47)。从五四文化时代始,在中国主流思潮上存在过关于怎么分析和了解“人”这种概念的矛盾和讨论。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学家与思想家想用西方哲学为“人”的基本概念,来排斥封建思想的影响。从西方原来所吸收的思路如易卜生的理性主义、个人主义的“人”的概念、卢梭的理性主义性的人、尼采从非理性层面对人的自我张扬、弗洛伊德来的无意识等理论,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启蒙精神有过实际上的贡献。后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取代了这些思想,把人从他的经济固定的社会层面来判断。三十年代时,“阶级人”在“左翼”文学算是常见的。新中国成立后,有深入研究。二十世纪看起来还保持更早的某种“乐观主义”,并相信能找到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理论。

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一点,是加深了对人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的认识。八十年代作家,关注人存在的文化背景和身份的重要功能、客观世界与主观体验的区别,与他们作为“人”的生活位置等。这些都跟新进来的魔幻现实主义有关。中国作家为了审视人的内心复杂活动。想到了民族和古老文化中的某些原型格局。通过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实验,中国作家发现,不用把现代与传统对立起来,从现代角度来看,傳统文化中也有深刻思想。李杭育的说法,会代表许多作家的共识,“东方人有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他的精神上的某些长处”“东方的语言,东方的思维,更接近于一种文学语言,文学思维。我觉得寻找古人的价值的东西,最精彩的是这种语言,这种思维的表达方式。我很喜欢看庄子的语言,他讲的都是很深的哲学问题,但都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⑤(3)。这才是恢复中国人最深层面的身份,了解自己存在的道理与从文化中了解世界方式。

三、“寻根”文化内部的不同艺术观

第二种需求,探究文学审美观的特质、现代性与开放之于文学。从表面上看,“现实主义”已变成“过去”的一种符号。在叙述技术上,对中国作家来说不限于魔幻现实主义一种启发。全西方现代派小说也成为参照的对象。从内容来讲,中国文学有两种“现代”的概念。原来的中国“现代化”,就等于用人道主义和启蒙主义理想打败愚昧和封建思想。那时,趋向启蒙主义、理性主义被看作是一种“现代思想”,尤其在“五四”很明显。第二个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的存在主义、非理性主义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新哲学和文学的影响,即萨特、加缪、海德格尔、赫塞尔等人的现代思想。这次,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看法不太一样。不会再纯粹地批判农村的落后,而开始寻找一种带有中国文化身份的本质。然而,在中国,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第一种现代化的叛逆精神比较强烈,影响比较大。结果,在新时期文学中我们还能找到与“五四”类似的启蒙主义征象……如在陈忠实的《白鹿原》、韩少功的《爸爸爸》、扎西达娃的《西藏,隐秘岁月》小说中的寓言象征。他们只是运用了马尔克斯的那种氛围和背景,内容还是纯鲁迅式的,大都是对封建思想和封闭社会的批判。拿韩少功写的《爸爸爸》系列和阿成的《棋王》系列为例进行比较就能发现,对中国的传统风味两位作家的态度很不一样。在韩少功那里,所介绍的是一种半玄秘、半弱智的古代文化,残疾男孩儿丙崽就是古代文化的一种象征,作家的态度是讽刺和批评这种文化缺乏革除所有“残疾”的想法。在阿成那里,作家寻找的是传统里最珍贵的东西,如道家和禅宗派的思想。前者重视批判一种文化的问题,后者试图恢复文化里面的一种精华。他们的作品都属于寻找文化的“根”的文学,都受到拉美作家加尔西亚·马尔克斯《百年的孤独》影响,但结果完全不一样。在莫言文学中.也可以发现有些地方会再碰到这种在整个八十年代中国文学存在的两种“现代化”的矛盾。虽然他的写作更靠近魔幻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状态,带有启蒙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等“五四”的思想。直到1995年余华所创作的《许三观卖血记》还能找到这样的痕迹。余华的聪明,是在传统蒙昧方面找到一种荒诞的道德逻辑。余华小说里的不少人物,一般来说都处于一种迷茫状态,失去了传统带来的世界观,也不了解现代世界的逻辑和概念。他们自己的生命也没有道德逻辑的意义,世界是荒诞的。许三观或者富贵,也是以存在主义的方式接受自己的奇怪生活。作家塑造的这种人物,就像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一个谜团,其实“人”的观念就是世界上最复杂之谜的来源。

四、文化身份与西方来的影响

第三种需求,在于文化上的身份。不过,什么元素能当成“中国人”的身份和精神,又会成为一种复杂的问题。五四文化排斥了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和民间中的蒙昧。新时期作家,一边想寻找传统文化里的“根”,一边也想回到鲁迅和五四的革命意义。怎么分出儒家、佛教、道家中的精神呢?通过这么长的历史和这么多的改革,很难再回到孔子原来的意义。而且,那种意义要通过什么样的阐释成为适合二十世纪的现实呢?这些问题就引起了新时期文学中的一些矛盾和冲突。有了这样的“成熟”想法,作家们便用新的目光看待自己文化的精神。这就有了两种结果。一种结果,在于寻找“文化的根”的方法。对他们来说,最有兴趣的是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神话传说等。李杭育靠近吴越文化。在他的“葛川江”系列小说中,承载着吴越传统文化精华的习俗人情和神话传说。同样,藏族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扎西达娃,也是在对神秘的藏域世界的描绘中寻找了这种精华元素。贾平凹小说中的商州世界,韩少功眼中的湘楚世界,莫言所描述的高密东北乡等,这时期的所有作家,都想以民族、本地民间文化的精神为出发点,构建文学世界①(61)。

在中国,魔幻现实主义走出了一条创新和独特的路。它的基本原则是:“神秘现实”“超自然元素”与现实模仿模式无矛盾地共存,神话气氛、寓言意义等被保持下来。不过,在其意义上,同时带来了中国文学或文化中、中国当代历史上的某些概念:新启蒙主义、民族主义、人道主义、先锋性等。中国魔幻现实主义的“变体”,便具有了独特的、无法重复的特色。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在意义上、表现方式上,都变成一种独立的体裁,在世界文学上也得到应有的位置。

注释:

①陈黎明.魔幻现实主义与新时期中国小说[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

②张韧.新时期文学现象[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③约瑟夫·T·肖.文学借鉴于比较文学研究[M]//盛宁,译.张隆溪,主编.比较文学译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④高岩.中国寻根文学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关系比较研究[J].现代交际,2017(17).

⑤李杭育.四十岁说[M]//佛关.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

参考文献:

[1]陈黎明.魔幻现实主义与新时期中国小说[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

[2]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高岩.中国寻根文学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关系比较研究[J].现代交际,2017(17).

[4]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洪治纲.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十五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6]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魔幻现实主义莫言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特征解析
相信不可能
概述当代文学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
比较文学视域下莫言小说独创性探索分析
莫言坦承自己当下的写作状态
莫言看电影《归来》泪流满面
MEANWHILE, DURING THE BOXER REBELLION…
莫言的职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