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防疫体制及启示

2021-12-17 15:38代有利
文教资料 2021年9期
关键词:法制史唐代防疫

代有利

摘要:疫疾,作为一种群体性多发疾病,古往今来肆虐于华夏各地,其文献记载不绝于史。据正史统计,唐代见诸文献的疫疾流行共有49次。疫情威胁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疫灾的铺卷,成为大唐盛世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与农业立国的发展理念格格不入。唐帝国面对如此危机,整合相对高效的行政手段,牵头搭建了不同以往的救灾、治灾平台,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的疫疾救助团队是救灾治疫主体,其防疫体制对当代仍有借鉴之用。

关键词:法制史 防疫 唐代

一、引言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取得了疫情防控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面对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以史为鉴,了解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与各种疫情相斗争的艰苦经历,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具有重大积极意义。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所强调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医疗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古代人民保受疫情的折磨,仅唐代一朝有记载的横跨多个州县的疫情就超过20余次,这意味着唐代在疫情防控方面有较多的经验、教训和实践积累。本文通过对唐代疫情防护的介绍,探研中国古代疫情防控经验教训,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疫情防护、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及相关工作机制的完善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

二、唐代疫情防护的主要措施

唐代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王朝,前期政治清明,經济飞速发展,文化发展繁荣,整个社会较稳定。面对疫情的挑战,唐朝统治者在建立相应的医疗制度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较得力的防疫措施,而且对于疫情后的恢复工作也较重视,减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人心的安定,对于现如今的防疫具有积极意义,提供了历史的经验和启示。

(一)设立各级官方医疗机构及官员。

唐代在地方和中央都设立了专门的官方医疗机构和官员,主要负责医疗救治和医学研究、教学,他们是疫情期间官方抗疫的主力军。在中央依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太常卿下有八署,其六为太医署,有令二人(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府二人,史四人,主药八人,药童二十四人,医监四人(从八品下),医正八人(从九品下),药园师二人,药园生八人,掌固四人。太医令掌医疗之法,太医丞作为其副手,医师、针师、按摩师、咒禁师四种职业为其下属,经医学博士教学后,依据国子监的方式进行考核录用。与之相对应医学博士分为四种:医博士一人(正八品上),助教一人(正九品下),医师二十人,医工一百人,医生四十人,典药二人,医博士主要负责教授医术;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下),针助教一人(从九品下),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针博士负责教授针术,传授人体的经脉孔穴,依据人的身体状况以九针之法进行补泻;按摩博士一人(从九品下),按摩师四人,按摩工十六人,按摩生十五人。按摩博士主要负责教授按摩生消息导引之法。咒禁博士一人(从九品下),咒禁师二人,咒禁工八人,咒禁生十人。咒禁博士主要负责教授咒禁生以咒禁除邪魅之为厉者[1]。

唐代在地方也设有专门的医疗机构及官员,且规模因地方行政等级或人口不同而不同:(京兆河南太原等府)设医药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二十人;(大都督府)设医学博士一人(从八品下),助教一人,学生十五人。

(中都督府)医学博士一人,学生十五人;(下都督府)设医学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十二人;(上州)设医学博士一人(正九品下)助教一人,学生十五人;(中州)设医学博士一人(从九品下),助教一人,学生十二人;(下州)设医学博士一人(从九品上),学生十人。地方的医药博士主要负责用百药救治百姓疾病[4]。

除此之外,唐代还设有尚药局、药藏局、掌医、食医、主药和司药等医疗机构和官员。这些医疗机构和官员的设立虽然在许多情况下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这受当时社会所处的时代的局限性影响,但众多医疗机构和官员的设立及地方医疗机构的设立,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对疫情的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定相关医疗法规,依法治疫。

在《唐律疏议》和《唐六典》中,规定了部分医疗法规,而且专门颁布了《医疾令》专门规定了医学教育制度、医生巡医制度、医疗犯罪及疫情的防控和预防等。例如,《医疾令》规定:“诸州于当土所出,有药草堪疗疾者,量差杂职、防人,随时收采,豫合伤寒、时气、疟痢、疮肿等药。部内有疾患者,随须给之。诸镇戍、防人以上有疾患者,州量遣医师救疗。若医师不足,军人百姓内有解医术者,随便遣疗。每年申省,下太常寺,量给伤寒、时气、疟痢、疮肿等药,贮库安置。若当镇土地所出者,并自采充。”

《医疾令》规定了各地平时要每年采集当地药草,并且集中制成防疫药物储备,如果当地暴发疫情就可以就地取材制药救助百姓,减少从中央运送药物到地方的时间,提高医疗效率,有利于疫情的防护和控制。

除此之外,当地方暴发疫情时,皇帝还会派遣官员和医生到疫区送医送药、治疗病人,控制疫情的蔓延,例如文宗太和六年:剑南、浙西一带,大疫。文宗颁诏:“其疫未定处,并委长吏差官巡抚,量给医药,询问救疗之术,各加拯济,事毕条疏奏来。”[6]派遣官员给疫区的百姓送医送药,安抚民心,并要上奏皇帝。

(三)结合医疗知识,科学防疫。

受限于唐代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对疫情的认识缺乏足够科学的认知,但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千百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的防疫经验,对现代防疫工作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首先,普及医学知识,注重医学教育。在中央和地方都设有医学博士,平时在地方巡医治病救人的同时进行医学教育,唐玄宗时期制定《广济方》,要求地方官员将其中常用的药方抄写下来,张榜天下,便于在疫情暴发时照方抓药,及时治疗。其次,制定防疫制度,实施防疫隔离。为此,唐代政府设坊隔离,各州县设立“病人坊”,对病人收容、隔离、治疗,有效切断传染源,集中力量救治病人。最后,严格卫生防疫,规范尸体掩埋。唐代各级政府要求及时掩埋因疫致死尸体,禁止病人家属乱抛尸体,督促和鼓励家人将死者掩埋,有效防止通过尸体的疾病传播。虽然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限制,唐代的防疫存在一些不科学和迷信的色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劳动人民千百年经验积累下,形成了一个“治病救人一隔离病人一控制传播”这样一个科学抗疫的雏形。

(四)安抚民心,维持社会稳定。

一方面,发廪蠲赋,在古代受限于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医疗水平,疫情的爆发往往源于一些自然灾害的爆发,在疫情期间势必会影响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唐代中央政府会在暴发疫情之后调拨粮食发给地方或开放义仓赈济灾民,同时酌情针对灾情大小减免当地百姓的赋税,用以安抚民心维持社会稳定。例如,中宗景龙二年,京师、山东、河北。夏,自京师至河北、山东,疫死者千余。中宗“遣使贩恤之”,救济当地百姓。元和元年,浙东,大疫,死者大半[5]。为此元和二年宪宗免去了元和元年当地百姓的税租。

另一方面,唐代政府对因疫情造成的遗孤有较完善的收养制度。《册府元龟》中记载文宗针对这一情况说:“其有一家长大者皆死,所余孩稚十二至襁褓者,不能自活,必至夭伤,长吏勒其近亲收养,仍官中给两月粮,也具都数闻奏。”官府规定了对遗孤的近亲收养制度,而且会予以补助两个月的口粮,用以保障这些遗孤,体现了我国封建时期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对于鳏寡孤独这类弱势群体的关怀。

三、对于如今疫情防护的启示和思考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尽管人类社会应对大部分疫病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从本质上看,仍然没有从它自始至终所处的生态龛中解放出来。中国古代抗疫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现在,可以带来启示和思考。

(一)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和防疫制度。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医疗工作者無私奉献,全国人民万众一心,赢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建立高效有力的公共卫生体系,形成系统科学的防疫工作机制,人们更加关注。对此,在2020年5月22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同志明确提出了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列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有鉴于此,应该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和完善涵盖监测预警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临床医疗救治体系、科研攻关体系、物资储备体系的国家综合治理平台。在此基础上,结合此次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体验,积极采取措施,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此外,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当今社会,还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完善和改进相关法律,例如修订和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建立完善的防疫法律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我国的疫情防控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在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时结合实际情况,依照相关法律程序修订和完善法律,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法律体系整体框架出发,全面审视相关法律并做出适时的修改。

(二)结合相关医学知识,科学防疫。

一方面,国家及时发布权威说明,向社会人民普及医疗知识,引导人民了解疫病,科学防疫。

另一方面,尊重科学规律,进行科学防疫,注重对疫病传播途径的切断及建立相应的隔离机构。当时建立的方舱医院和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等防疫措施,在千年前的唐代就已经初见端倪。因此,应该在尊重科学规律的基础上,汲取古人的经验和智慧,结合医学知识,利用现代社会先进的技术,更好地科学地防疫。

(三)以人为本,重视对百姓的人文关怀。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家和政府更应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方面尽可能地减轻人民的负担,另一方面国家应该补助人民的生活,从两个方面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方面利益。

本文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汲取人文关怀的精神。在遵守法律的同时,加强人文关怀。在科学防疫的同时,兼顾百姓生活的各方面,关怀照应,充分体谅。

四、结语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代虽然受限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及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在抗疫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其抗疫经验、教训和智慧,是值得借鉴的。应该从中汲取“养分”,结合如今社会先进的生产力和科技,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科学防疫,这有助于当今疫情的防控。在防疫的同时,注重民生问题,以人为本,坚持人文关怀,增强政府的综合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昫,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长孙无忌.唐律疏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李林甫,等,撰.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2.

[4]陈邦贤.二十六史医学史史料汇编[M].北京: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1982.

[5]陈高佣.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M].上海:上海书店,1986.

[6]张剑光.三千年疫情[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7]彭炳金.《医疾令》所见唐代医学教育及考试制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71-75.

[8]彭炳金.《医疾令》所见唐代医疗立法[J].兰台世界,2014(08):146-147.

[9]顾成瑞,赵洋,郭婧博,管俊玮,吴丽娱,黄正建,赵晶.《天圣令·医疾令》译注稿[J].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2017(00):210-229.

[10]刘子凡.大谷文书唐《医疾令》《丧葬令》残片研究[J].中华文史论丛,2017(03):215-229+398-399

[11]张金平.古代疫情中的社会危机及应对路径[J].云梦学刊,2020,41(03):22-32.

[12]张晋藩.弘扬中华法文化,构建新时代的中华法系[J].当代法学,2020,34(03):151-160.

猜你喜欢
法制史唐代防疫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寺田浩明著《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课程定位及其教学思路探索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中国法制史研究中的“通史”与“专题史”——民国法制史研究代表作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