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媒介素养及相关问题

2021-12-17 12:50黄郁娇
文教资料 2021年9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黄郁娇

摘要:自媒体时代,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本文从媒介素养的角度出发,剖析媒介素养的培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及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具前瞻性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素养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自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媒介素养

大学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一般会进行爱国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等。自媒体时代,在技术上带给人类新的传播方式,由过去的报纸、广播、电视发展到现在的微博、微信、各种勺甲,大学生获取信息方式的选择性越来越多,同时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提供了重要力量。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自媒体时代传播方式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如何面对如今大学生思政教育与自媒体的关系成为一大挑战,这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的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性应变能力及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1]。媒介素养教育是引导人们正确、客观、有效地使用各种媒介。自媒体一定程度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发展趋势,尤其当下自媒体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

一、自媒体时代的特点

自媒體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地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优势使信息自由更上一层,媒介生态发生了巨变。改变了的特点要追溯自媒体本身,只有了解自媒体,才能明确这个时代的独有特征和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大众化

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自媒体扭转了“新闻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到的局面,让“新闻掌握在多数人手中”,新的技术和沟通方式填满了创作者和读者之间的鸿沟,模糊了两者之间的界限,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创作新闻和产生信息的人,无论身份地位、学识程度、学历高低,几乎没有门槛地为大众提供平台,让大众在信息中自由遨游,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发表建议和看法。大众化是群众积极创造的一种民间文化的体现,是人自发生成的一种积极能动的自主化行为趋势。然而自媒体对信息传播的真实性较难考据,由于它的大众化和覆盖面广,社会中的任何个体都能参与进来发表观点,这可能有助于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例如一些热点事件一经微博曝光,广大网友迅速围观参与讨论,随着社会舆论的压力接踵而至,相关事件的报道、评论随之而来,发挥了相关单位、媒体或个人的监督作用。也可能导致虚假信息的传播等,因此它具有两面性,网民的媒介素养直接影响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功能性。

(二)便捷性

自媒体时代,信息获取和平台使用都具有便捷性。一般只要一部手机开通网络后,就可在网络里检索信息获取所需,随意点击就可以完成整个过程,尤其是在搜索引擎和导航的强大承载力下,不出门就可以实现知晓天下事。另外,自媒体平台的操作简单便捷,只需少量的操作即可完成信息的发布,例如发表微博,点击底部的加号并选择发表方式,编辑文字之后点击发送即可。不仅可以即时传递,还可以随时查看,传播速度几乎同步,具有很强的实时性。经常有自媒体上短时间内信息火速传播,并成为热门话题的情况,例如2020年五四青年节,哗哩哗哩动画平台发布了由演员何冰拍摄的一段励志宣传片《后浪》,立马火遍全网,无数话题出现,视频主题、视频的制作方式和取材相继成为网民关注点,奔涌的后浪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形象,鼓励年轻人继承和发扬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智慧、知识、见识和艺术。

(三)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媒体和受众之间信息传递的双向性。自媒体改变了以往单一、直线的传播方式,实现了传播者和受众的信息双向即时交流。以前传统媒体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常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才能完成沟通交流,受技术和地域等多方面的影响,媒体信息更新较慢,需要一周或半月甚至更长时间,可能读者想回应话题时热点早已经转移而不得不放弃。白媒体互动、沟通的即时性让两者充分交流,形成信息的沟通循环,他们可以表达观点和看法,这里媒介信息传播的速度跨越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例如微信、QQ、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沟通交流信息的频率是当下中国大学生常用App中之最,他们已经习惯将自媒体融入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每天利用这些平台上积极获取信息,频繁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甚至主动成为创造和传播信息的媒体人,例如朋友圈、微博发布信息,直播平台实时表演或销售等。

二、自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现状与影响

网民的媒介素养决定了自媒体这个新领域的基本道德素养,尤其是大学生作为网民中的重要基础力量,他们代表着未来大批网民的素质和修养,其媒介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一代网民的素养。然而自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现状令人担忧,一些大学生在信息的洪流中被冲击得无所适从,这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考验和挑战。

(一)存在虚假信息

自媒体时代,网络中的信息更新速度极快,一个App或网页每天至少要进行上万次资料和信息的更新,有些微信公众号常常在一天的时间里可以迅速达到10万+的点击量,在这样的大数据环境中,我们很难也完全无法从茫茫数据中通过只言片语了解事件的真相和真实的背景。例如明星在节目中走“人设”,通过剪辑突出某一方面形象,制造话题达到吸引粉丝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大量自媒体的主动参与,成为推波助澜者。其中某些自媒体的新闻存在简陋和粗糙的现象,甚至一些信息是错误的。

网络的大众化使网民数量与日俱增,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观点、言论太多,大学生很难从庞杂的信息中寻找到事情的真相,最后只能看点击量最高的信息,其真假和完整性难以辨认。

(二)网络行为监管难度较大

自媒体时代,普通个人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传播主体不再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每个网民都可以根据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发布言论。然而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把关就会造成一些问题,如网络暴力。我们熟知的“键盘侠”就是其中的角色扮演者,他们凭借有限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故意或无意肆意评价、喷击、低毁他人,即便是一般的网民在正常上网、正常发布言论时,也常会受到莫名的攻击和批评,在这种无理由的负面评价中很容易情绪失控[2](48-52)。一般人们在愤怒、失控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出合理评判的,如果失去理智,就会只专注于与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宣泄负面情感。作为网民中代表较高文化水平的大学生,应该承担起营造健康网络环境的社会责任,对自身素质和能力进行分析,理智对待网络上的言论。

(三)传播内容参差不齐

自媒体相较于传统官方媒体缺乏权威性和科学性,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加上缺乏监督管理,在自媒体大众化的影响下某种程度上导致信息传播内容泛滥,尤其是在网络监管还不完善的情况下,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大学生在获取这些信息时如果没有辨别能力、选择能力、评估能力与思辨力,就很容易被误导影响自身正确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树立。作为新生事物的自媒体,由于技术发展迅猛,与之相配套的措施和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行业规范还未成形,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其实就是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地判断和评价信息,有效改善和推进整个现代社会公民的素质教育,媒介素养简单来说就是网络领域里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大学生思政教育下提高媒介素养的可行途径

信息化时代,我国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日益凸显,传统意义上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面临一定的挑战。当下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令人担忧,他们对自媒体的理性认识不足,批判性和自主性欠缺,作为国家的未来建设者,作为网络的主流入群,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影响我国的整体网民素质,亟待提出有效的改善途径。

(一)占领网络传播阵地

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影响深远,除了日常课堂教学外,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网络,自媒体本身无好坏之分,甚至其发展给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受益者,教育工作者凭借各种信息和论点,可以更早走到思想政治学科的前沿。在互联网不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引领新时尚,尽快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大学生容易被误导的原因之一,是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里很难分辨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高校教育者运用网络传播的方式,既能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又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深入地传播给他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课本、讲堂、讲座等途径已不能满足学生,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难题。自媒体时代这个难题有了解题方法。大学生正处于积极获取信息的年龄,网络是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主阵地,如果把自媒体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大学生思政教育就能寓教于乐。在当下各高校“两微一端”的网络基本建设完成的情况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与需求,丰富教学模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自媒体中信息纷繁复杂,部分大学生只享受它带来的便捷和畅快,只单方面接收信息,没有成为自主传播者,这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我们需要看到自媒体时代存在的弊端,开设相关课程成为必要。学校的主要教育阵地是课堂,我们选择多元的教育方式,但这不表示课程设置不必要。根据学校实际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现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大学生学会自主处理信息、掌握话语权的能力,有效帮助大学生在自媒体时代大环境下增强甄别、接收和使用信息的能力。网民素质参差不齐,针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是提前给他们打一针“预防针”,提醒他们强化对网络道德认知和环境维护意识,利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达到净化整个网络环境的目的。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大学生思政教育除了思想政治外,还包括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理想信念、纪律法制等,意在输送正确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大学生在自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的最显性表现,在于是否抵达法律的临界点。大学生心思单纯,感性大于理性,一些人容易受不实信息的诱导。法律永远是任何社会行为的底线,自媒体也不例外。以往法制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媒介素养教育中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然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法律是所有网民行为的底线和原则。大学生处于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思想转变过程中,个人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在逐步形成,极有必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让大学生依法上网,具备最基本的法律基础和认识,用自身行动带动社会风气,坚定做守法网民。

参考文献:

[1]张开.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J].现代传播,2003(1).

[2]燕雄,陈志光.匿名、假名与实名之别——以铜须事件为例解析网络论坛中的网民行为[J].当代传播,2007(04).

[3]谷玉婧.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